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7篇
  免费   623篇
  国内免费   1940篇
安全科学   309篇
废物处理   250篇
环保管理   495篇
综合类   5098篇
基础理论   950篇
污染及防治   755篇
评价与监测   295篇
社会与环境   235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193篇
  2023年   464篇
  2022年   506篇
  2021年   452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283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266篇
  2015年   281篇
  2014年   475篇
  2013年   374篇
  2012年   363篇
  2011年   365篇
  2010年   305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249篇
  2003年   277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31.
本试验利用~(32)P示踪法研究赤红壤上两种有机物料与过磷酸钙混合施用对磷有效性的影响。盆栽试验表明,纸厂废料蔗渣或猪粪与磷肥混合施用比磷肥单独施用更有利于提高格拉姆柱花草的含磷量和总吸磷量。单位施磷量引起的土壤有效磷和植株吸磷量的增加量也是有机物料单施或与磷肥混施高于磷肥单施。在前39d,~(32)P标记过磷酸钙的利用率在单独施用时为2.14%,比混合施用高一倍左右;在80d时,混合施用的磷利用率较快提高,蔗渣与磷肥混施处理超过单独施用,达22.88%。  相似文献   
932.
宋兴良  胡雪萍  刘洁  刘利  于跃 《环境化学》2019,38(3):522-530
以苯酚为碳源、乙二胺为氮源,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水溶性的掺氮碳量子点(N-CQDs),用于偶氮类色素的荧光检测.首先对N-CQDs的形貌、组成和荧光特性进行了表征,然后研究了色素柠檬黄和胭脂红对N-CQDs体系显著的荧光猝灭效应,优化了实验条件.结果表明,该氮掺杂方法当苯酚-乙二胺摩尔比接近1∶1时,在N-CQDs表面可形成大量强供电子基团,有效提高了其荧光效率;柠檬黄、胭脂红对N-CQDs的荧光猝灭在5min内达到平衡,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7.5)的条件下荧光猝灭效率最高,且均为静态猝灭.最佳条件下,柠檬黄浓度[Q]在0—80 nmol·L~(-1)范围内与N-CQDs体系的荧光猝灭程度(lgF_0/F)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lg F_0/F=0.0047[Q]-0.015,R~2=0.994,检出限为8.20 nmol·L~(-1);胭脂红浓度[Q]在0—40 nmol·L~(-1)范围内与N-CQDs体系的荧光猝灭程度(lg F_0/F)也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lg F_0/F=0.0252[Q]-0.0052,R~2=0.996,检出限为1.54 nmol·L~(-1).本研究为简便、快捷、灵敏地检测废水中偶氮类色素柠檬黄和胭脂红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33.
农田土壤固碳作用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树涛  门明新  刘微  许皞 《生态环境》2007,16(6):1775-1780
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和平流层臭氧空洞已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土壤碳库作为地表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碳库之一,是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等温室气体的重要释放源,也是重要的吸收汇。因此,寻找农田土壤系统碳管理的有效方法已经成为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科学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已将固碳农业作为环境管理的重要导向,应用颗粒分组13CNMR或CPMAS-NMR技术对土壤碳固定的机制研究指出微团聚体与矿物-粘粒复合体的相互作用是土壤有机碳稳定存在的主要方式,揭示了土壤有机碳的腐殖质转化及其与土壤矿物、金属氧化物结合的微观水平,且从土壤物理结构、化学组成和生物学特性等多学科交叉研究土壤有机碳的固定机理及其稳定机制。长期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措施所导致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密度及垂直分布的变化是造成土壤碳库损失的主要原因,为了增加农业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管理措施应该从增加有机碳输入量和减少有机碳矿化两方面着手,加强对农业土壤固碳潜力和土壤碳库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多角度研究。  相似文献   
934.
珠江流域土壤中碳库的存量与通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珠江流域各主要环境介质中不同形态碳含量的分析和计算,得出该流域0~1.0m范围内土壤碳库的存量为1.36×1013kg,占中国陆地碳库总量的9.51%,全球碳库总量的0.907%;流域净碳输入量为4.141×1010kg/a,碳通量912.74kg/(hm2·a),初步计算表明珠江流域可能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碳汇区。另一方面,人类活动造成流域内有机碳的大量流失,其中,水土流失损失的碳8.01×109kg/a,植物收割及森林砍伐从土壤-植物系统中携带出的有机碳高达6.26×1011kg/a,这将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降低,因此促进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存储是提高本流域土地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35.
通过测定16个有机磷类杀螺增效剂在安徽省宿县土壤中的有机硕吸附系数(Koc),研究了该类化合物的环境行为;并用碎片分子连接性指数(FMCIs)和线性溶剂化能参数(LSERs)结构描述符,与土壤有机碳吸附系数之间进行了定量结构-性质相关(QSPR)分析,所得到的两组预测方程,可用于该类化合物的生态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936.
杨军  黄涛  张西华 《生态环境》2007,16(3):799-801
温度对填埋场有机垃圾的厌氧降解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而对填埋场渗滤液特征也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通过在常温及29~45℃范围内设置的6个不同温度下的模拟垃圾柱降解对照试验,分析研究了温度对填埋有机垃圾渗滤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垃圾降解适宜的温度范围(29~45℃)内,较高的温度对渗滤液COD衰减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保持恒定的温度比升高温度对渗滤液COD衰减的影响更加显著,但温度对垃圾降解渗滤液中氨氮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37.
藻类与有机污染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红文  黄国兰 《环境化学》2003,22(5):440-444
本文就若干有机污染物对藻类的毒性效应及藻类对这些污染物的富集降解作用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污染物对藻类的毒性有很大差别,其中三有机锡的毒性最大。此外,不同藻类对毒物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其中扁藻Platymonas sp.和斜生栅藻S.obliquus最敏感。藻类通过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两种途径去除水中污染物,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最容易被去除。藻类固定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藻类对污染物的降解。  相似文献   
938.
长江口柱状沉积物中有机质C/N比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长江口四个站位沉积物中有机质的C/N比在垂向上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在影响沉积物中有机质C/N比的环境因素中,上覆水体的水深、盐度、密度以及浊度对其有一定的影响.在研究沉积物中有机质C/N比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估算了陆源输入和海洋自生有机碳在这四个站位沉积物有机碳中所占的比例,结果表明,海洋自生组分占沉积物总有机碳的比例分别为:53.57%(8号站位)、20.34%(11号站位),12.28%(17号站位)和32.73%(26号站位).  相似文献   
939.
根据C_3植物和C_4植物对高浓度CO_2的不同反应,评述了富CO_2大气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结论是大气CO_2浓度增加将导致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包括生物多样世的减少、营养循环受阻、虫灾发生和温室效应加剧等。  相似文献   
940.
前驱物结晶体升华成膜法制备TiO2薄膜及其光催化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前驱物结晶体升华成膜法”工艺,使含钛前驱物结晶体草酸氧钛酸以升华的方式,均匀地在玻璃表面形成前驱物薄膜;经过热处理,制备出外观平整透明的玻璃基TiO2薄膜,其薄膜厚度为80-100nm,粒度≤50nm。初步研究了制备条件、薄膜性能和本工艺制备的玻璃基TiO2纳米薄膜对甲基对硫磷的光催化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