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0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317篇
安全科学   302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86篇
综合类   931篇
基础理论   173篇
污染及防治   105篇
评价与监测   90篇
社会与环境   64篇
灾害及防治   13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针对P油田底水稠油油藏波及规律影响因素开展研究,利用二维物理模型和三维物理模型,采用预埋电极方式,得到不同因素影响下的水脊变化规律和波及规律。实验表明,海相砂岩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时底水锥形突进,含水上升规律呈"厂"字形,且含水曲线会因隔夹层呈阶梯状上升,而波及系数与流度、驱替速度和隔夹层因素呈正相关关系;在三维物理模型的实验条件下,隔夹层能让波及系数提高18%。因此,P油田下步挖潜策略应在流度高且油藏上部存在隔夹层的区域布井挖潜,开发时采用高采油速度开发。  相似文献   
892.
限于篇幅,以下仅就评价程序和评价步骤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93.
级数法是求解常微分方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给出了常系数线性齐次微分方程的仅与系数和初始值有关的幂级数解,对探究其它微分方程的幂级数解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4.
原油稳定装置的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美国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对大庆油田天然气分公司正压原油稳定装置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进行了定量计算和评价,介绍了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的评价程序和计算步骤,定量计算火灾爆炸可能导致的危害程度和最大可能财产损失,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单元的危险系数和安全措施补偿系数,最后得出单元危险分析的安全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895.
贡嘎山森林系统小流域基流分割与降雨入渗补给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的方法对贡嘎山黄崩溜沟水文站实测日径流资料进行了基流分割,并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基流指数的均值、均方差、变异系数进行了计算,并对黄崩溜沟基流过程和地表径流、基流的滞后时间进行了分析。黄崩溜沟基流分割指数为0.65~0.74,平均值为0.71;枯水期,黄崩溜沟地表径流量相对降雨量滞后时间为2.7~14.5d,平均滞后8d,基流量相对地表径流滞后0.7~3d,平均滞后1.8d;丰水期,黄崩溜沟地表径流量相对降雨量滞后时间为0.7~3.7d,平均滞后1.8d,基流量相对地表径流滞后0.9~2.6d,平均滞后1.5d;考虑流域整体,计算黄崩溜沟流域降雨入渗补给系数为0.16~0.28。研究表明:利用数字滤波法中F4方法对黄崩溜沟径流进行基流分割,其结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最佳;丰水期黄崩溜沟地表径流量相对降雨量滞后时间明显比枯水期短,而其基流量相对地表径流滞后时间丰水期、枯水期相差不大;对某一流域径流进行基流分割时应选取多种方法,并需要对其分割结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进行讨论,按照流域计算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补给问题应考虑流域整体,尤其是在山区。  相似文献   
896.
基于重庆本地碳成分谱的PM2.5碳组分来源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为了解重庆主城PM2.5中碳组分特征和来源,2012-05-02~2012-05-10日在商业区、工业区和居民区进行了PM2.5采样.利用TOR方法分析了8种碳组分,对3个不同功能区大气环境PM2.5以及燃煤尘、尾气尘(机动车尾气、船舶尾气、施工机械尾气)、生物质燃烧尘、餐饮油烟尘这6类源PM2.5中的8种碳组分进行了特征分析.在源的碳成分谱基础上,利用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得到重庆本地PM2.5的碳来源指示组分,利用因子分析法解析出各类源对不同功能区内PM2.5碳组分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重庆地区燃煤尘、机动车尾气尘、船舶尾气尘、施工机械尾气尘、生物质燃烧尘、餐饮油烟尘的OC/EC值分别为6.3、3.0、1.9、1.4、12.7和31.3.EC2、EC3的高载荷指示柴油车尾气排放,OC2、OC3、OC4、OPC的高载荷指示燃煤排放,OC1、OC2、OC3、OC4、EC1指示汽油车尾气排放,OC3指示餐饮业排放,OPC指示生物质燃烧排放.商业区OC/PM2.5为17.4%,EC/PM2.5为6.9%,估算得到,二次有机碳(SOC)/OC为40.0%;工业区OC/PM2.5为15.5%,EC/PM2.5为6.6%,SOC/OC为37.4%;居民区OC/PM2.5为14.6%,EC/PM2.5为5.6%,SOC/OC为42.8%.工业区PM2.5中碳组分的主要来源为燃煤和汽油车尾气、柴油车尾气;商业区PM2.5中碳组分的主要来源为汽油车尾气、柴油车尾气和餐饮业油烟;居住区PM2.5中碳组分的主要来源为汽油车尾气、餐饮业油烟、柴油车尾气.  相似文献   
897.
大气棕色碳的研究进展与方向   总被引:12,自引:11,他引:1  
闫才青  郑玫  张远航 《环境科学》2014,35(11):4404-4414
有机气溶胶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部分有机气溶胶被证实在紫外-近可见光波段能进行有效光吸收.吸光有机气溶胶(即棕色碳)已成为当前国际大气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吸光贡献对辐射强迫、区域空气质量、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备受关注.中国城市群区域大气复合污染严重,2013年1月以来,大尺度区域能见度降低、灰霾现象频繁发生.研究表明,中国大气棕色碳的负荷高,其重要贡献源类如生物质与化石燃料燃烧等排放量大,棕色碳在中国大气细颗粒物总消光中的贡献及其辐射强迫亟需评估.然而,棕色碳的基础研究还较为薄弱,特别是对它的组成及来源的认识仍十分有限.本文旨在指出在中国开展大气棕色碳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从棕色碳的来源、组成、测量方法、浓度分布、光学特性、辐射强迫贡献等角度介绍目前国际研究进展,提出现有问题与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以促进对棕色碳的认识与了解,为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98.
以北京市得田沟和崎峰茶金矿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斯托克斯沉降法研究土壤颗粒组成及重金属在不同粒径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颗粒主要以0.15 mm粒级为主,含量达到51.19%~79.75%,其次为0.15~0.05 mm粒级土壤,含量为14.67%~38.99%,粒级0.05~0.01 mm土壤含量为0.18%~7.6%,粒级0.01 mm的土壤含量仅占1.71%~5.95%.除Ti和V外,其它金属元素的含量具有明显的粒级效应,随着土壤粒径的减小而增大,但大多数金属元素不在最细粒级上达到最大值,而是在0.002~0.001 mm粒级上最大.金属元素在不同粒级上的累积效应与粒级上的含量相一致,金属元素在较细粒级上的累积作用明显强于粗粒级.细粒级土壤含有较高的金属含量,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极细粒级土壤进入空气和水源.  相似文献   
899.
采用3个结构不同的SBR反应器R1、R2和R3,研究了旋流选择作用和体积溶解氧系数(KLa)在低负荷条件下对絮体污泥颗粒化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个反应器内的污泥颗粒化的时间与颗粒污泥的孔隙率依次为53 d、41 d、25 d和82%~95%、92%~97%、60%~75%;3个反应器的化学需氧量(COD)平均去除率都在92%以上;R1和R2中氨氮(NH3-N)的平均去除率都在97%以上,而R3中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从反应器启动初期的99%下降到完全颗粒化后的56%。说明旋流选择作用延缓了好氧污泥颗粒化的时间并对出水水质影响不大;较高的KLa促进了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并对于COD的处理基本没有影响,但对于氨氮去除效果的负面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00.
利用河北省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计算河北省2010年省级生物丰度和植被覆盖指数归一化系数,并对各县市的归一化系数进行分析和研究,绘制2010年河北省生物丰度和植被覆盖指数等级图,清晰反映出全省的区域分布特征,为河北省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