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49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前烟气脱硫是控制SO2排放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以稀土氧化物作为吸收剂或催化剂在烟气脱硫过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稀土氧化物吸收或催化脱硫反应的机理及特殊性能,并对稀土氧化物材料吸收或催化脱硫方法的特点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2.
针对工业排放的大量有机废气,制备了一种新型吸收剂.首次以水和生物柴油为原料,经乳化形成稳定的乳液,可提高生物柴油的吸收性能.考察了油水比、乳化剂HLB值、乳化剂添加量、乳化时间和乳化温度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将乳液作为甲苯废气的吸收剂,通过实验室模拟废气,考察了其对甲苯废气的去除率.结果表明,在油水比(质量比)为7:3,乳化剂HLB(亲水亲油平衡值)值为10,乳化剂质量分数为5%,乳化时间为0.5 h,乳化温度为室温时,乳液的稳定性最好,且对甲苯废气的去除率可达到90.3%.  相似文献   
113.
采用非热等离子体结合催化或现场化学吸收的2种方法来去除气流中的NOx.结果表明,非热等离子体结合催化,反应器内的CuO催化剂能有效地促进NO的还原反应;相对于催化还原NO而言,脉冲电晕作用下能有效地降低NO催化还原的反应温度.当催化剂为CuO,脉冲电压为18kV,反应温度为200℃,还原剂为1%CO及NO进口浓度为719 mg/m3条件下,NO的去除率达到了100%.非热等离子体结合现场化学吸收方法,是一种在常温下从气流中净化氮氧化物的有效方法,NO的去除率远远高于反应器内没有吸收剂的情况.可以认为反应器内的Ca(OH)2吸收剂通过与NO的氧化产物NO2或NO3的吸收反应促进了NO的去除.当反应器内有Ca(OH)2吸收剂存在时,在脉冲电压为18kV,O2浓度为2%及NO进口浓度为1 050 mg/m3条件下,NO的去除率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114.
利用膜技术实现钠碱法脱硫吸收液的再生循环,流程简单,操作方便。通过介绍钠碱法脱硫吸收液再生原理,探讨了NaHSO3-Na2SO3溶液吸收与再生循环操作流程,分析了膜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5.
分析和讨论了氯离子浓度对湿法烟气脱硫工艺3个方面的影响,①氯离子对不锈钢造成腐蚀;②氯离子影响吸收塔内反应;③最后氯化物影响石膏的品质.因此,控制氯离子浓度对确定废水排放量和选择合适的钢材材料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6.
王秀珍 《化工环保》2011,31(3):282-284
为了快速准确测定可再生湿法烟气脱硫过程有机胺吸收液中的p(SO2-4),建立了以茜素红为指示剂,用BaCl2直接滴定测定有机胺吸收液中p(SO2-4)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当试样pH为4.0 ~4.5时,方法的相对误差为0.28%-0.62%,加标回收率均在97%以上;SO2-3的存在会使p(SO2-4)的测定结果偏大...  相似文献   
117.
有机紫外吸收剂(OUVs)是广泛应用于个人护理品及工业产品的一种光稳定剂,也是一种新型"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由于环境样品基质复杂,且OUVs种类多、含量低,快速高效的样品前处理及准确灵敏的检测方法是提高OUVs监测精准度的基础。综述了自2005年以来环境样品中OUVs的常规前处理方法及分析方法。首先,在介绍水体、沉积物、生物样品前处理方法应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富集填料、洗脱剂、净化方法等实验条件对回收率的影响,目前在水体、沉积物、生物样品中,OUVs的回收率分别为14%~133.7%、30%~183%、46%~128%。其次,总结了质谱技术在OUVs分析中的应用,表明OUVs检测方法已经由传统的气相色谱-单四极杆联用逐渐过渡到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并且着重阐述了离子源对OUVs信号强度影响的重要性。最后,结合OUVs监测现状,展望了环境样品中OUVs监测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8.
有机紫外吸收剂是一类"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珊瑚礁区的各种环境介质中,并会对珊瑚健康产生威胁。近年来,随着珊瑚礁退化加重,珊瑚礁区有机紫外吸收剂污染问题逐渐受到重视。综述了近年来有机紫外吸收剂在全球不同珊瑚礁区水体、沉积物和珊瑚组织中的污染水平、时空分布特征,并评估了有机紫外吸收剂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危害程度。结果表明,每个海域的有机紫外吸收剂种类及浓度不尽相同,海水中的有机紫外吸收剂浓度总体处于ng/L至mg/L水平,并且近岸海域污染通常高于远岸海域污染,夏季污染通常高于其他季节污染。在二苯酮-1(BP-1)、二苯酮-3(BP-3)、二苯酮-8(BP-8)、对甲氧基肉桂酸辛酯(EHMC)、奥克立林(OC)等5种有机紫外吸收剂中,BP-3对珊瑚具有最大威胁,对88%以上的所调研珊瑚礁的珊瑚具有高生态风险,而BP-1、BP-8、EHMC、OC只在少部分珊瑚礁区对珊瑚具有中低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