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2179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90篇
综合类   336篇
基础理论   13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266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深圳市安全生产与安全文化协会于2006年7月26日成立。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经济腾飞让国人惊叹。目前,深圳的安全生产形势虽好,但仍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困难。深圳是一个外来人口众多的年轻城市,企业劳务工、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占了深圳  相似文献   
42.
他有着典型的日本企业家的神情:严谨、审慎;他有着典型的日本企业家的作风:勤奋、敬业。几年如一日,他每天都早早地站在工厂门口,迎接每一位进厂的员工。那亲切的微笑、礼貌的问候,总会让所有的员工们在早晨便拥有一份良好的心情,并带着这样的心情开始一天的工作。  相似文献   
43.
一个人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具备正确地思维、才能、胆识等。那么,这些因素的前提和重点是什么呢?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应当是思维方法,尤其是安全思维方法,又称安全哲学.实为安全培训教育的灵魂,也是“安全科学”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4.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和范畴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或有目的人为塑造的,为企业全体员工所认同、接受和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生产与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及物态的总和。它基于“大安全观”和“大文化观”概念,在安全观方面包括企业安全文化、全民安全文化、家庭安全文化等;在文化观方面既包含精神、观念等意识形态的内容,也包含行为、环境、物态等实践及物质的内容。它以强调全面提高人的  相似文献   
45.
现行规定现行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社会所有的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用人单位,均按全年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工伤保险费;由社会工伤保险机构统一支配这笔费用,单位发生工伤事故后,交由社会工  相似文献   
46.
目前,安全培训机构资格认定工作已全面展开,四级培训机构网络基本形成。2 0 0 3年3月底前完成了1 0 6家培训机构的评审工作,确定了90家具备一级、二级安全生产培训资格的机构,并下发了《关于授予华北科技学院等90个单位安全生产培训资格的通知》,同时上网公布。各省区市对三级、四级培训基地开展了评估认定,培训体系的主要载体即培训基地网络已经形成。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现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已获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认定的一级安全生产培训资格。在制度建设上,国家局制定了《一、二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评估标准》和《生产经…  相似文献   
47.
我们来驻厦某部小车队采访,队长孙富庆马上给我们介绍车队的“红旗车驾驶员”陈洪伟。  相似文献   
48.
在传统的组织招聘中,一般根据岗位要求招聘能力与之相匹配的员工,这种招聘称之为人与工作匹配模式,其局限性在于不能判断新招员工的价值观、目标、个性是否与组织的价值观、目标、文化相匹配及匹配的程度如何。其后果可能是员丁仅为岗位而工作,不是为组织工作,这样容易导致员工的承诺、工作满意度低、离职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9.
5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国有企业改革的脚步深入,国有企业有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等方面已经逐步回归到企业运作的本质要求的轨道上来。但是,在用人方面却与企业的本质要求相去甚远,远远滞后于企业改革。因此,加快国有企业用人本质的回归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为此,首先应明确国有企业用人的本质要求:笔者认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