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8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67篇
安全科学   786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36篇
综合类   827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14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421.
李强 《灾害学》1990,(1):92-96
在朔、望月期间,灾异事件具几率高、来势猛、强度大的特点,通过贝纳德格子可认识到灾异事件是地球表层系统远离平衡态所必然发生的一种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灾异事件的发生与地球引力场的变化密切相关,日、月引力是地球引力场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也是许发灾异事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22.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近日通报,全国各类事故造成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数量急剧上升,从2006年1月至今,环保总局接到各类突发环境事件49起,涉及2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相似文献   
423.
2006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时期环保工作的部署,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国环保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深入人心.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污染减排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环境监管明显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得到妥善处置,最广泛的环保“统一战线”正在形成,历史性转变迈出坚实步伐,呈现出领导高度重视、部门认真落实、社会广泛参与、成效初步显现的喜人局面,环保事业焕发出空前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424.
为了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的人体和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河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于2006年2月5日以冀政办[2006]3号文件印发了《河北省突发环境事件虚急预案》。  相似文献   
425.
利用故障树分析(FTA)对汽车槽车装车过程中引起的闪燃着火事件进行了分析,针对中转油站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426.
分布在世界各地的K/T界面剖面,尽管形成环境各异,但彼此之间的岩石矿物特征却有许多共同之处。对于大多数剖面来说,界面粘土层的底都普遍存在着一个结构特别的冲击层。冲击层的厚度在全球的分布并不均匀,北美和加勒比海地区可达2~50cm,而其它地区则只有几厘米。冲击层的厚度可能反映了距离撞击坑的远近。详细的岩石与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北美和加勒比海地区冲击层实际上具有双层结构特征。上面的一层称为火球层,除了富集Ir和其它地外指示元素外,还含有大量的烟灰和富Ni镁铁尖晶石。下面的溅射层则含有大量的冲击玻璃球粒(玻璃陨石)和冲击变质矿物。K/T界面冲击层的发现为Ir异常的地外撞击成因解释提供了更为直接的物理证据。  相似文献   
427.
刘昭青 《交通环保》2003,24(1):43-44,48
通过对“威望”轮油污事件的分析,提出当务之急是从有关薄弱环节着手,强化安全责任链意识和机制,创建船舶安全信息保障系统,常抓不懈,跳出事故周期律等的相应对策,以遏止目前海上频发的油轮事故。  相似文献   
428.
温度是影响臭氧生成的关键气象因子,通常情况下,臭氧和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臭氧浓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上升.然而这种关系在极高温时可能发生改变,当温度超过某个阈值时,臭氧浓度呈下降趋势,称为臭氧抑制事件.臭氧抑制事件导致气候变化背景下未来空气质量预测具有更多不确定性.基于全国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采用Z检验方法,系统分析了2013~2020年暖季(4~9月)我国臭氧抑制事件频次及临界温度(Tx)的时空特征,并分析了引起臭氧抑制事件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3~2020年暖季,我国约有18%的站点发生臭氧抑制事件,发生频率较高的站点主要分布在四川、新疆、陕西等中国中西部地区,平均达到10次·a-1.发生臭氧抑制事件的Tx介于19.2~39.3℃,且大多数站点的Tx呈逐年上升趋势;Tx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湖南和湖北等中西部地区,而Tx低值区则集中在青藏高原一带.与Tx年变化趋势相反,2013~2020年暖季京津冀的臭氧抑制事件频率显著下降,汾渭平原、长三角和成渝地区的臭氧抑制事件频率呈"升高-降低-升高"变化特征.珠三角城市群极端高温抑制臭氧的作用最显著.此外,臭氧前体物(例如NO2)和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是导致臭氧抑制事件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429.
李力  陈漫 《环境保护》2006,(6A):35-43
2005年,环保系统经历了一次特殊的考验。11月15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引发了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给松花江沿岸特别是大中城市人民群众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同时也在国际上产生了不良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对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给予极大关注,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做出批示,要求有关地方和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把这一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限度。温总理还亲赴哈尔滨察看松花江污染状况,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供水情况,部署污染防控工作……这是我国历史上涉及面最广、影响范围最大、社会反响最强烈的一次环境事件。面对历史的考验、人民的重托,各级领导干部辗转上千公里,现场指挥这场罕见的污染防控大战役;专家、科研人员和基层环保卫士义无反顾地奔赴最前线,奋战在白雪皑皑、寒风刺骨的松花江上,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接受考验,为最终战胜污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激动人心的环保赞歌。崇高使命焕发了环保人忠于职守、造福人民的精神;严峻挑战铸造了环保人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的精神;艰苦条件锤炼了环保人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联手治污培育了环保人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精神。近期研究成果表明:冻入冰中的硝基苯量较少,今春冰体融化和底泥释放未导致水质超标,地下水饮用安全有了保障,松花江中的各种鱼类及两岸农畜产品可以放心食用,使用松花江水灌溉不会对农作物产生影响。松花江污染防控战斗的胜利,是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环保工作者用实际行动为伟大的民族精神增添了一笔新的宝贵财富——中国环保精神。[编者按]  相似文献   
430.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6,13(1):99-99
中吉化双苯厂爆炸严重污染了松花江,哈尔滨市度过了为期四天的大停水,这起引人注目的突发事件,在哈尔滨建城史上尚属首次。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一系列措施,终于确保了城市和人民的安全。针对这次严重污染事件,有专家认为,中石油集团除了深刻检讨外更应该深刻反思。也有业内专家注意到吉林石化的选址问题:为什么这样一个殃及江河污染的企业会建在一条母亲河的上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