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15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12篇
综合类   241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20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61.
基于Dyna-CLUE模型的太湖流域建设用地空间扩张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区域尺度模拟建设用地空间扩张是理解和解释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与趋势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Dyna-CLUE模型,通过1985年以来5个时段太湖流域遥感影像数据及自然与社会经济数据提取先验转换规则,模拟未来太湖流域在耕地保护、生态保护与综合保护3种不同情景模式下建设用地空间增长过程。结果显示:3种模拟情景下Kappa 系数均大于0.75,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表明Dyna-CLUE模型在太湖流域建设用地空间扩张模拟中有较强的适用性;3种情景下,综合保护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模拟精度最高;2020与2030年流域建设用地扩张均以大城市周边为主导,其中2010~2020年扩张总量位居前列的城市依次为上海、嘉兴、无锡和湖州等,而2020~2030年依次为嘉兴、苏州、上海和无锡等。2020年、2030年建设用地空间扩张模拟结果基本符合太湖流域建设用地空间扩张的趋势。研究方法及模拟结果相对可靠,以期为未来太湖流域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特别是土地利用宏观需求的空间配置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2.
基于InVEST模型的河北省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可为区域碳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1990—2015年河北省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分析土地流转方向,利用InVEST模型对建设用地侵占生态用地导致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减少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河北省碳密度较高的植被类型为沼泽湿地和落叶阔叶林,碳储量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河北省西北部海拔相对较高的山地林区,碳储量低值区主要集中在南部平原区;1990—2015年河北省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累计减少44.48 Tg,建设用地扩张导致的碳储量减少29.23 Tg,引起碳储量减少的土地利用变化中,建设用地扩张占比最高;石家庄市建设用地扩张规模最大,碳储量减少8.83 Tg,承德市碳储量减少最少,碳储量减少0.44 Tg。河北省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扩张是导致碳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其对不同区域碳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扩张规模直接影响碳储量变化速率。  相似文献   
163.
江苏省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综合整治是治理太湖的重点工作,直接关系太湖湖体水环境质量。本文对一级保护区存在的污染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了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调整工业结构、优化城乡布局、调整人口结构等减小生态压力的途径,通过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加快城镇管网建设、实施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提标改造、推进中水回用和污泥安全处置、完善城镇及乡村垃圾收运系统、治理内源污染等方法进行综合整治,为全面治理太湖水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4.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方法及实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是促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如何科学规划挂钩项目区布局是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引入级差区域指数,建立挂钩供需能力评价指标,并以山东省东明县挂钩规划为实证,探讨了挂钩规划的方法。结果表明:①挂钩供给区域和需求区域的级差区域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位条件"、"经济状况"、"社会环境"3大因素,具体指标的选择因挂钩供、需区域的任务不同而存在差异;②东明县建设用地需求存在828 hm2的缺口,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达6 346.41 hm2,说明东明县实现数量上的挂钩是可行的;③东明县挂钩供、需求区域级差地租水平存在明显空间差异,需求区域的高级差地租区分布在东明县北部县城附近的3个乡镇;供给区域的低级差地租区分布东明县中部的4个乡镇;④确定了东明县挂钩规划方案,规划期内安排22个拆旧项目区,且将近期拆旧项目优先安排在供给区域低级差地租区;安排建新区10个,且近期建新项目优先安排在需求区域高级差地租区。  相似文献   
165.
对商业催化剂中最常见的载体钛白粉的脱硝活性和选择性展开实验研究,探究了不同钛白粉在相同实验参数下脱硝率的差异和N2O生成量的变化规律,并从组成成分、比表面积和孔容积等方面对各种钛白粉进行对比分析,以探究其脱硝性能差异的原因。实验表明,6001和6002表现出相似的脱硝活性,且高于6003和6009;WO3能较为有效地发挥活性组分的作用,而Na2O、K2O等对于脱硝活性的影响不大;6001在低于400℃时生成更多的N2O,但超过400℃后明显低于6003和6009;负载WO3和掺加SiO2对钛白粉的孔隙结构没有太大的影响,但BaSO4的添加会显著影响钛白粉的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166.
运用土地报酬递减原理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分析2001-2010年间长春市建设用地投入合理性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①2001-2010年间长春市建设用地的平均报酬递增,边际产出高于平均产出,总报酬持续上升,说明长春市建设用地处于土地报酬递增阶段,土地的投入是合理的;②通过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确定的资本投入、劳动力数量和建设用地数量的指标弹性系数之和大于1,同样说明长春市建设用地的投入处于报酬递增阶段;③建设用地对长春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低于资本及技术的投入,说明长春市经济发展不依赖于建设用地的扩张,已经走向建设用地集约发展的阶段,但是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67.
重庆主城区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时相的遥感影像为基础,选用归一化裸露指数(NDBI)、重归一植被指数(RDVI)和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修改后的NDWI),通过阈值分割、掩膜处理提取建设用地信息,结合重庆主城区的社会经济数据,利用扩展速度指数、扩展强度指数、扩展弹性指数、紧凑度指数、建设用地扩展系数及扩展方向分析研究了不同阶段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动态特征,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建设用地扩展的驱动因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988~2011年重庆主城区建设用地扩展了39332 km2,扩展速度和扩展强度呈现增大的趋势;扩展弹性系数、建设用地扩展系数波动变化,反映了重庆主城区建设用地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建设用地扩展的空间分析表明重庆主城区的城市形态由非紧凑型向紧凑型发展,同时扩展方向具有明显的分异性,主要向正北和西北方向扩展;人口增长,尤其是城市人口的增长是重庆主城区建设用地扩展最主要的驱动因子;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与建设用地的扩展也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8.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已被社会各界所接收,并逐步深入到社会发展计划及区域政策制定中。以区域差异分析为基础的区域格局优化是促进区域发展的核心内容。从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人口与公共服务和科技创新等5个方面选取23个指标,构建其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综合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时空格局演变,有助于认清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发展格局形成的过程,出现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区域调控政策,这对于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及推进中部崛起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05年和2011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7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借助SPSS、GIS软件,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分析其综合发展水平及时空分异,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综合发展分值有所提升,但增长潜力仍然很大;发展水平差异显著,且两极分化趋势明显;整体呈现出以武汉和长沙为中心,以南昌、合肥为副中心发展格局,但中心城市带动作用较弱,制约各城市群发展的因素各异。因此,未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应努力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总量的同时,转变经济产业结构,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应加大基础设施尤其是道路交通的投资强度;充分利用已有的地理区位及资源、科技人才优势发展第二、三产业,提高经济发展中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耗,保护环境;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区域宏观调控,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平衡区域内部均衡发展,缩小区域之间及内部差异,促进技术转移和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69.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本文系统地比较分析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前后的资源配置状况,以确定配置方式的有效性或选择合理的调控制度.结果表明,与土地征收相比,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但在有无相应的制度安排或制度如何安排以及利益主体行为趋向的影响下,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不一定更有效.如果缺乏合理规范或有效的制度安排,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功能仍然是微弱的或将带来资源配置负效应.要实现土地资源最优配置,就必须在把握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系统内部结构及外部环境对资源配置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进行优化调控.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立法建设,为流转提供法律支持;深化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明确集体土地产权主体及其产权权能;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培育与政府管制制度的系统建设和改革,实现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的耦合;转变政府职能,多方面保障政府行为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0.
郑易生 《绿叶》2010,(4):34-39
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正处在第一阶段,人们希望在不影响自己既得利益的前提下.做那些“环境与赢利双赢”的事:有优势的国家尤其愿意用商业智慧——商业交易加慈善(或交易加补偿),来应对气候变化这样的人类系统的大问题。当小智慧的潜力被挖尽而世界环境态势(包括气候变化)依然整体恶化时.人类才可能步入第二阶段——深度公平与新生态文明的崛起。为此,权利的哲学及其公平观需要进化,人类的伦理观包括消费伦理等需要改变。这自然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情.也不是某一个国家能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