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52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吡啶、喹啉和吲哚为单一碳源,通过摇床实验进行反硝化过程动力学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以吡啶和喹啉为单一碳源的反硝化过程中,NO-2-N的积累率分别达到了53.4%和16.4%;以吲哚为单一碳源的反硝化过程中,NO-2-N的积累现象不明显,最高不超过4%。以NO-3-N+0.6 NO-2-N作为反硝化电子受体,采用基于Monod方程的动态模型进行拟合,拟合曲线与实验测定值相关性良好。其次,采用基于Monod方程的微分方程组模型,也能够很好地拟合3种碳源条件下反硝化过程硝酸盐、亚硝酸盐质量浓度的变化,得到相应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72.
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水氧化降解喹啉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基于中心复合设计(CCD)的响应面分析方法,以H2O2为氧化剂,对超临界水氧化降解喹啉废水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考察了温度、压力、停留时间、氧化剂过量倍数对废水降解的影响。在温度380~460℃,压力24~28 MPa,停留时间20~60 s,氧化剂过量倍数0%~400%的条件下分析了TOC去除率的变化。由Design-Expert7.0软件设计分析了实验数据,得到一个二次响应曲面模型,通过实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响应面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在最佳操作点温度441℃,压力25 MPa,停留时间60 s,氧化剂过量2.48倍的条件下,TOC去除率达到最高值(95.19%)。  相似文献   
73.
从吉林石化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驯化、筛选获得一株降解效率高且生长速率快高效耐冷菌,命名为WS-5。该菌能以喹啉作为惟一的碳源、氮源及能源。结合菌体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实验及16SrDNA序列同源性对比分析,鉴定菌株WS-5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putida)。不同降解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表明,菌株WS-5的最佳降解条件是投菌量为15%,pH值范围在8~10,摇床转速为100r/min。最佳降解环境下对200mg/L的喹啉在132h降解率达到了85.3%。菌株WS-5对初始喹啉浓度为50、100、200和300mg/L的初始喹啉浓度分别在36、72、192和262h内完全降解。这将为今后在低温条件下处理含喹啉废水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4.
白腐菌对焦化废水中喹啉的降解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白腐菌BP降解喹啉,研究了白腐菌在不同培养基中对喹啉的降解过程和机理,以及喹啉的降解与白腐菌漆酶活力、生物量比增长速率、培养基pH值的关系。结果显示秸秆滤出液培养基中生长的白腐菌对喹啉具有最高的去除率89%;喹啉的相对去除率与白腐菌漆酶活力、生物量比增长速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白腐菌BP最适pH为6~7;2-羟基喹啉喹啉降解过程中首先出现的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75.
喹啉是焦化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之一,以喹啉为唯一碳氮源从某焦化废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株喹啉降解菌KDQ3,16S r DNA序列分析表明KDQ3为Ochrobactrum sp.,其对喹啉降解的最适条件为37℃和初始pH 7.0~8.0,喹啉降解动力学符合Haldane模型.KDQ3能在10.4 mg·L~(-1)Cr(Ⅵ)存在时降解200 mg·L~(-1)喹啉.此外,KDQ3能在实际好氧池焦化废水环境中降解喹啉和提高COD去除率,说明该菌具有生物强化焦化废水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6.
目的 研究模拟海水环境中8-羟基喹啉(8-HQ)对B10铜合金的缓蚀行为.方法 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失重法等手段,研究不同浓度8-HQ在1 mol/L NaCl溶液中对铜合金的缓蚀效果,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铜合金表面的锈层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中时,其自腐蚀电流密度减小,阻抗模值增大.随着8-HQ浓度的升高,8-HQ对铜合金的缓蚀效率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阶段性特征.当铜合金浸泡在10 mg/L 8-HQ的NaCl溶液中时,阻抗模值和缓蚀效率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总体表现出增大的趋势.同时,对锈层的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证明了Cu(8-HQ)2的存在.结论 8-HQ的存在减小了铜合金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速率,这与8-HQ在铜合金表面形成了保护膜,阻止氧从溶液中向阴极区域迁移有关.当8-HQ的质量浓度为10 mg/L时,其对铜合金的缓蚀效果最佳,并且该浓度下铜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持续上升.主要原因是8-HQ和Cu2+形成的[Cu(Ⅱ)HQ]络合膜与不断增厚的CuCl2保护膜在铜合金表面产生协同作用,从而抑制了电极的腐蚀反应.  相似文献   
77.
饮用水中铝的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英  黄静 《云南环境科学》2000,19(A08):259-261
拟定了金属配合物的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AI与8-羟基喹啉反应生成的黄色配合物,用氢仿萃取,以C8烷基键合固定相上,以甲醇-乙酸乙酯-水(体积比40:20:40)为流动相,于波长390nm处测定饮用水中总AI的含量(20~700μg/L),对萃取条件和萃取百分率,色谱分离条件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测定的灵敏度、选择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78.
喹啉的O3及O3/UV降解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小 《中国环境科学》2003,23(2):134-138
研究了O3单独作用及O3/UV联合作用时喹啉的降解规律,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空气吹脱和UV本身对喹啉的去除贡献率都不大.O3单独作用时,提高体系的初始pH值有利于喹啉的降解.O3/UV联合作用时,在某个临界pH值上,无论是提高还是降低体系的初始pH值都有可能提高喹啉的去除速率.初始pH值较低时,O3单独作用时喹啉的去除速率明显低于O3/UV联合作用时喹啉的去除速率,但在初始pH值较高的情况下,UV的介入可能会降低喹啉的降解速率.无论是O3单独作用还是O3/UV联合作用,喹啉的降解基本上满足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如果体系的pH值基本保持恒定,这种规律就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9.
铜对缘管浒苔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铜对缘管浒苔的毒性效应,试验了不同的配合剂对铜的毒性效应及累积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铜对缘管浒苔的毒性效应阈值为0.10mg/L,0.50mg/L Cu^2+可使缘管浒苔迅速死亡,培养96h后光合作用强度下降为零,EDTA可抑制铜在藻体中的累积,缓解性;8-羟基喹啉则促进铜在藻体中的累积,加剧了毒性,和铜污染的培养介质短期接触(<1h)后,加入足量EDTA,藻体生长和对照组相当,较长时间接触<  相似文献   
80.
从处理焦化废水的A2/O工艺曝气池中筛选、分离得到一株能利用喹啉作为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的细菌,经鉴定为皮氏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ickettii)革兰氏染色阴性,杆状.采用PVA-硼酸-纱布复合载体法包埋固定了该菌,用电镜观察研究了该菌在固定化载体中的分布及形态.固定化细胞降解动力学试验表明,喹啉的降解符合零级反应.比较了固定化细胞与游离态细胞降解喹啉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游离态细胞利用喹啉的速率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