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73篇
安全科学   70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311篇
基础理论   139篇
污染及防治   8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91.
拟柱孢藻毒素(CYN)对人和动物具有高毒性而在世界上广受关注,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可为蓝藻毒素的风险评估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本研究基于前期制备的CYN的单克隆抗体N8,旨在建立一种CYN的快速免疫检测方法-直接竞争ELISA.在对HRP-CYN酶标记物和N8单抗的稀释度进行优化后,最适反应条件下建立的直接竞争ELISA在0~200ng/mL CYN浓度下呈现典型的S型反应曲线,该方法的灵敏度为0.069ng/mL,经logit-log拟合的线性范围为0.1~10ng/mL,检出限远低于WHO建议的0.7ng/mL CYN的安全限值.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对水库水样和小球藻稀释液中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0.44%~125.4%和52.97%~155.19%,在测定CYN时与商业Beacon试剂盒的检测结果高度一致.对大沙河水库中CYN的监测表明该毒素在水体中常年存在,但未超过WHO建议的安全限值.本研究发展的ELISA可实现水样和藻样中CYN的快速检测,为供水安全保障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2.
193.
通过微生物法实现废手机PCB基板与其表面元器件分离,并探究最佳的工艺条件.采用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以下简称A.f菌)脱除废手机PCB表面元器件,研究结果表明,经接种处理,浸出3d后,PCB表面元器件有少量脱除;浸出5d后,PCB表面元器件大部分可被脱除,仍有个体较大的元器件未被脱除;浸出7d后,PCB表面元器件被完全脱除;未接种对照组中PCB表面元器件未发生脱除.通过ICP-OES测得A.f菌作用7d的浸出液中含有大量的金属离子,而这些金属离子是构成元器件与PCB衔接处焊脚的主要组成成分,其中Ni、Zn、Al通过A.f菌作用后以离子形态进入浸出液中,焊脚中的单质Sn通过A.f菌作用后转化为离子态进入浸出液中,在浸出液中又迅速形成含锡沉淀物,在浸出第1d浸出液中Sn离子含量急速下降.通过设置不同浸出条件的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培养基初始pH值为1.0,固液比为3:50,接种量为15%,温度为30℃,转速为125r/min时,A.f菌脱除手机PCB表面元器件效果最佳.浸出7d后,PCB表面元器件可被完全脱除.  相似文献   
194.
从环氧树脂废水生化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2株嗜盐菌,并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考察了生长和降解特性.结果表明,通过菌株的形态观察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菌株J1归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菌株J2属于枝芽孢杆菌属(Virgibacillus sp.).菌株J1和J2在高盐CM培养基中的适宜生长条件为:温度30℃,pH为7.0,NaCl的浓度范围为5~50 g.L-1.对环氧树脂废水中有机物的最佳降解条件为:温度30℃,pH为7.0,NaCl浓度30 g.L-1.将菌悬液J1和J2按2∶1的体积比例混合后,在复合菌种的接入量为10%时,对环氧树脂废水中COD的去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5.
综述了缺氧嗜甲烷古菌的分布、生态位、形态与代谢特征的新发现,并讨论了其与产甲烷菌的关系.在无氧条件下,缺氧嗜甲烷古菌与硫酸盐还原菌互养,氧化甲烷气体以阻止其进入大气.缺氧嗜甲烷古菌主要分布于深海甲烷渗漏区和冷泉区域,在其他多种缺氧环境中也能发现,由于还未获得纯培养,对这类微生物的生态位知之甚少.其细胞呈球状、杆状,有时聚集成球状集合体或连接形成丝状体.缺氧甲烷氧化可能经过"反甲烷合成"、"甲基合成"等路径.嗜甲烷古菌与产甲烷菌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并且存在许多相似点.图1表1参37  相似文献   
196.
报道了双孢奥德蘑(Oudemansiella bispora)的形态和分子鉴定结果.在对其子实体形态、菌丝、孢子等进行形态学观察的同时,对其ITS区序列进行了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比较,同时与其他种类真菌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比较,将该菌株鉴定为双孢奥德蘑,且与GenBank中基因号为AF321481的Xerula furfuracea最相近并被聚类到一起,同源相似性达99%.  相似文献   
197.
真菌-细菌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协同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韩慧龙  汤晶  江皓  张敏莲  刘铮 《环境科学》2008,29(1):189-195
提出并研究了真菌和细菌协同强化原位修复石油污染土壤.从中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刺孢小克银汉霉菌(Cunninghamella echinulata)和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在泥浆体系中考察了Cun.echinulata和E.cloacae的生长及其对石油烃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混合培养体系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最高分别为其纯培养体系的3倍和20倍,细胞衰亡则被明显推迟;混合培养体系中石油烃的去除率高于真菌和细菌纯培养体系石油烃去除率的总和;采用多次接种新鲜菌种的培养方式能够强化混合培养体系对石油烃的降解.在石油烃污染土壤中接入由Cun.echinulata和E.Cloacae所组成的真菌-细菌微生物制剂实施原位修复,结果表明,Cun.echinulata和E.Cloacae的生长及其对石油烃的降解不受土著微生物的抑制,最适工艺条件为:水和木屑含量分别为25%和6%(质量分数),Cun.echinulata和E.cloacae接种量分别为2.5×104和2.5 × 107CFU/g.接种上述真菌-细菌40 d后石油烃去除率可达约65%,而土著微生物对石油烃去除率为16.0%.  相似文献   
198.
方治国  欧阳志云 《环境科学》2010,31(8):1926-1931
以高温厌氧细菌热纤维梭菌(Clostridium thermocellum LQRI和VPI菌株)和嗜热厌氧乙醇菌(Thermoanaerobacterethanolicus X514和39E菌株)为对象,以不同浓度纤维素为底物,分析了热纤维梭菌不同菌株的纤维素降解和酒精生产能力.结果表明,在热纤维梭菌纯培养体系中,LQRI对纤维素的降解能力明显高于VPI,前者约为后者的1.2倍,但两者的酒精生产能力没有显著差异,LQRI在1%纤维素条件下酒精终浓度约为12 mmol/L,VPI约为10 mmol/L.随着底物纤维素浓度的增加(1%、2%、5%),两者对纤维素降解和酒精生产能力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在热纤维梭菌和嗜热厌氧乙醇菌混合培养体系中,LQRI对纤维素的降解能力明显高于VPI,前者约为后者的1.28~1.58倍.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两者的纤维素降解率均逐渐下降,但热纤维梭菌对纤维素降解的绝对数值还受到其它混合培养菌种的影响.此外,LQRI+Thermoanaerobacter混合培养体系的酒精生产能力明显高于VPI+Thermoanaerobacter,前者约为后者的1.27~1.77倍.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混合培养体系酒精生产能力没有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9.
分别以FeS2和FeSO4为底物培养驯化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LX5,结果发现以FeS2为底物驯化A.ferrooxidans LX5,在培养20 d时,培养液中LX5的菌体数量达3.0×107个/mL,对FeS2中亚铁及还原性硫的氧化能力均较强.A.fer...  相似文献   
200.
为探究不同隧道环境设计下驾驶绩效以及驾驶员的生、心理变化特性,采用3D Max软件搭建仿真试验场景,选取15名驾驶员开展不同隧道环境设计场景下的驾驶模拟试验,采集驾驶员的生、心理及车辆运行状态数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车辆运行指标和驾驶员状态指标,构建驾驶行为趋势面模型,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对敏感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路面铺设彩色路面可提示驾驶员适当减速,其中,黄色系渐变彩色路面和纵向减速标线彩色路面的综合效果更佳,更利于安全行车;隧道内设置装饰侧墙可缓解隧道内驾驶员视觉信息单调的现象,考虑到隧道内行车安全和通行效率,建议采用蓝-白装饰侧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