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18篇
安全科学   184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70篇
综合类   349篇
基础理论   97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大型水利工程对洞庭湖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区北靠长江,南汇湘、资、沅、澧四水,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然而近年来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驱动下,开始呈现"旱涝并存、旱涝交替"的特征,水资源供需矛盾逐渐加剧。为探讨上游大型水利工程(主要为三峡工程与四水流域控制性枢纽工程)的运行对洞庭湖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结合近50a来长江干流及四水水位与水资源情势的演变规律和总体趋势,对比分析了不同时间节点下洞庭湖区水位与水资源总量的年际、年内变化特征,以期从众多的影响因子中辨识出大型水利工程的影响,为湖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提供一定依据。结果表明: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初期,对于洞庭湖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且影响主要集中在荆南三口地区,而四水工程的影响相较之下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2.
针对曙光油田稠油污水的特点,在原有工艺流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处理能力,选择合适的设备,对不同的污染物采取优先强化处理和逐段处理方式,在曙四联进行了现场试验,确定了最佳运行参数及合理的加药量。结果表明:稠油污水深度处理后达到锅炉回用水指标,真正实现污水资源化。此项研究符合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核心理念,实现了污水的资源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3.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于2009年11月17日在北京召开了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全国政协人资环副主任王玉庆、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会长王心芳、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王善成等领导出席了大会。有关领导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内容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54.
在对"四沿"(沿江、沿河、沿湖、沿海)化工行业污水处理方法及流程特点总结的基础上,归纳出应对水力和污染物冲击负荷的缓冲方法。为克服缓冲控制能力有限的缺点,提出一种新方法——SE(安全和环境)联锁,以期达到完善管理、提高控制效果的目的,并详细阐述了该方法在管理及技术层面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55.
关于“四沿”化工安全的战略性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基本能浓缩中国化工概貌的江苏省沿江、沿河、沿湖、沿海化工企业为背景,依据其形成和发展及基本概况,结合重大化工事故灾难,以安全与环境相耦合,对"四沿"化工安全进行了战略性思考,试图勾画临水化工本质安全的模型,提出在"四沿"地区构建化工本质安全化科技支撑体系的宏观构架,即建设"江苏省四沿区域化工本质安全和化工事故防范及应急系统"的思路、探索与实践。还提出了立法深化研究和技术标准制定、严格区域规划设计与建设的监督、强化监管执法力度等急需关注的问题。以江苏省"四沿"区域的化工安全为背景所提出的思路与对策,应该对整个华东地区乃至全国临水性化工企业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借鉴意义,对我国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有重大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56.
基于模糊四元联系数的防洪工程体系安全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防洪工程体系是由随机、模糊、未确知等众多不确定性因子组成的复杂系统,它至今仍是洪水灾害管理的主体,对该体系综合安全进行定量评价可为洪水灾害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模糊四元联系数是集对分析中同异反联系数的推广,它可更深入地分析系统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利用模糊四元联系数建立了防洪工程体系安全综合评价模型,用联系度可描述评价对象与评价标准之间的关系,其结果简便直观,能清晰地反应评价对象和评价标准间的动态联系.用该模型综合评价了实际防洪工程体系的安全程度,其结果与物元分析等方法所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7.
制定国家综合减灾战略提高巨灾风险防范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国际减灾战略的三个转变,即:从单纯减灾转变为将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从减轻灾害转变为减轻灾害风险,从国家减灾转变为全球减灾。回顾和评述了近五年我国加强减灾工作的重大行动,即:初步构建了国家和地方各主要部门与大、中型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系统制定了国家“十一五”综合减灾规划,正确引导开办农业保险和实施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及时提出了防范和应对全球变暖引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工作方案,全面论证了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的减灾战略方针。初步论述了国家综合减灾战略框架,即完成四个转变:由部门减灾转变为综合减灾,由减轻灾害转变为减轻灾害风险,由国家减灾转变为区域减灾,由加强应急响应能力建设转变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实施四项行动:实施国家“十一五”综合减灾规划,实施“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实施涉及减灾的各个行业减灾专项规划,实施大型企业综合风险(全面风险)管理工程;建设四个体系:国家综合巨灾风险防范体系,国家高灾害风险地区综合减灾范式体系,国家综合灾害风险防范信息共享体系,国家综合灾害风险防范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创新四项制度:完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综合减灾管理体制,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综合减灾运行机制,整合灾前备灾、灾中应急管理和灾后恢复与重建为一体的综合减灾协调机制,规范政府、企业、社区和公民各负其责的综合减灾系统法制。初步阐述了加强国家减灾能力的基本内容,即:制定国家综合减灾战略,加强综合减灾知识普及能力,加强综合减灾科技与学科支撑能力,加强综合减灾制度与组织保障能力,加强减灾物资储备与工程建设能力,加强综合减灾应急响应与信息保障能力,加强综合减灾恢复与重建能力,建立综合减灾范式,提高综合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58.
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四溴双酚A和六溴环十二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仪同时测定土壤中四溴双酚A及3种六溴环十二烷同分异构体的分析方法。土壤样品经快速溶剂仪萃取,全自动凝胶净化系统净化后,使用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仪,负离子电喷雾多反应监测模式监测,内标法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四溴双酚A、α-六溴环十二烷、β-六溴环十二烷和γ-六溴环十二烷的检出限为0.1~1.2 pg/g,加标回收率为81.8%~11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该方法分析时间短,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对电子固废拆解场地中的179个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59.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四氨基酞菁钯(PdTAPc)/γ-Al_2O_3负载型光催化剂,采用UV-Vis,FTIR,XRD,SEM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罗丹明B的可见光催化降解,考察了光催化剂加入量、溶液pH、H_2O_2加入量、反应温度对罗丹明B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对光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显示,PdTAPc以圆片状负载于γ-Al_2O_3上,二者的结构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光催化剂加入量1.6 g/L、溶液pH 7.0、H_2O_2加入量12 mmol/L、反应温度20℃的优化条件下反应120 min,罗丹明B(质量浓度0.05 g/L)的降解率高达95%;光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使用4次后罗丹明B的降解率仍高于85%。  相似文献   
60.
采用复小波变换和M K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分析了湖南省四水流域主要控制站1951~2011年径流量与输沙量周期规律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湖南四水径流量存在多个波动增加和波动减少的波动变化现象,但无显著变化趋势;而输沙量虽然有一定的波动,但总体上呈波动减少变化态势,而且下降趋势较显著;(2)湘潭站、桃江站和桃源站径流量和输沙量存在20~25 a的第一主周期,而石门站径流量和输沙量的第一主周期不具有一致性,径流量主周期为2 a,输沙量主周期为13 a,但其径流量和输沙量第二、三主周期变化规律相吻合,均为3~5 a的周期;(3)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是导致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径流量的变化与降水的变化规律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