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7篇
  免费   1110篇
  国内免费   3286篇
安全科学   1510篇
废物处理   87篇
环保管理   245篇
综合类   6016篇
基础理论   815篇
污染及防治   467篇
评价与监测   158篇
社会与环境   136篇
灾害及防治   159篇
  2024年   255篇
  2023年   849篇
  2022年   780篇
  2021年   707篇
  2020年   547篇
  2019年   559篇
  2018年   271篇
  2017年   261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379篇
  2014年   476篇
  2013年   366篇
  2012年   484篇
  2011年   472篇
  2010年   340篇
  2009年   463篇
  2008年   390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360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为进一步研究建筑安全主体的身份特征对建筑安全事故防范认知的影响,通过分析现有文献,对建筑安全主体身份特征、建筑安全管理认知、建筑安全技术措施认知和建筑安全事故防范认知4个因素分别进行探讨,并提出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假设。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构建由4个因子16个观测变量组成的指标体系。采用LISREL8.53软件,验证因子及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个案研究结果表明,主体身份特征对建筑安全管理认知、安全技术措施认知和建筑安全事故防范认知具有较强的社会属性效应,主体身份特征通过建筑安全管理认知、安全技术措施认知对建筑安全事故防范认知的正效应也比较明显。重塑建筑安全主体社会属性、加强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教育,均能有效提高建筑安全事故防范认知。  相似文献   
972.
地铁工程安全设计(DFS)知识库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地铁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运用安全设计(DFS)概念,提出在地铁设计中应考虑施工和运行安全,构建DFS知识库,以提高设计人员的DFS能力。分析DFS知识库应具备的功能,提出通过知识的搜集、分析、存储和查询4大模块来实现相应的功能;依据模块的功能,详细设计DFS知识库的逻辑结构、系统结构和存储结构;4大模块与DFS不同的结构相结合,构成地铁工程DFS知识库系统。以乘客坠落站台事故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案例的逻辑层次为"车站工程子知识库-车站站台子库-客运类事故";合理有效的知识库可根据标准化案例描述识别出危险源,并可运用知识管理的相关方法自动提取针对危险源的设计规范及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973.
工程项目现场安全标志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工程项目现场作业安全状况,需要对安全标志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划分施工人员的认知行为阶段,从人机工程学系统优化的角度构建安全标志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确立指标打分规则,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运用超级决策(SD)软件确定指标权重、综合评分,并加以示例说明。结果表明:安全标志的有效性受注意阶段的显著性、识别阶段的可理解性、判断阶段的安全倾向性和行为阶段的易遵守性交互影响,其中,安全倾向性权重值最高。  相似文献   
974.
为获得压缩强度和阻燃性能兼顾的聚氨酯注浆材料,通过L9(34)正交试验,研究Mg(OH)2含量、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含量、异氰酸酯指数、辛酸亚锡含量对聚氨酯注浆材料的阻燃性能及压缩性能的影响。获得这种聚氨酯注浆材料的最佳制备条件。对比分析最佳制备条件试样及不加阻燃剂试样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DMMP含量和Mg(OH)2含量对平均燃烧时间影响显著;Mg(OH)2还有补强加固作用,对压缩强度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异氰酸酯指数。在Mg(OH)2,DMMP,辛酸亚锡质量分数分别为16%,24%和0.4%,异氰酸酯指数为1.10时,聚氨酯注浆材料兼顾阻燃性能和压缩性能,平均燃烧时间为13.9 s,压缩强度为19 MPa,其热稳定性明显优于不添加阻燃剂样品。  相似文献   
975.
通过序批式试验研究了腐殖酸(Humic Acid,HA)对铀的吸附行为及时间、吸附剂用量、铀的初始质量浓度、pH值、温度和共存离子等试验条件对吸附的影响,分析了其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手段分析了相关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在60 min后达到动态平衡,吸附率最高达99%以上.当pH值在5左右时,HA投加量越大,吸附效率越高.体系中HCO3-、H2PO4-;的存在对HA吸附U(Ⅵ)有促进作用,而柠檬酸根离子、EDTA2-及Cr6+、Mn2+使HA对U(Ⅵ)的吸附率降低,影响程度与其离子浓度正相关.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可以较好地描述HA吸附U(Ⅵ)的动力学规律,R2=0.9951.当温度为25℃时,U(Ⅵ)质量浓度与吸附量之间的关系符合Langmuir经验公式,饱和吸附容量为170.94 mg/g.HA吸附U(Ⅵ)前后的IR光谱分析表明,HA主要含有—OH、—COOH、—NH2、—C—N、苯环等结构,推断与U(Ⅵ)相互作用的主要基团为—OH、—C=O、—C—N—、—NH2.  相似文献   
976.
Arthrobacter chlorophenolicus MN1409是1株分离自锰矿样品的高效锰氧化细菌。为了建立该菌株氧化Mn2+的适宜条件,研究了接种量、装液量、摇床转速、温度、pH值、Fe2+初始质量浓度和Mn2+初始质量浓度等理化因素对其锰氧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量、装液量、转速和Mn2+初始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对锰氧化率影响不大;而温度、pH值和Fe2+初始质量浓度变化对锰氧化率有较大影响。当接种量为4%,装液量为60 mL,温度为25℃,摇床转速为100r/min,pH值为7,且有一定的Fe2+存在时,Arthrobacter chlorophenolicusMN1409对锰的氧化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977.
磷酸钙盐法回收剩余污泥超声波处理上清液中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污泥减量化处理中,细胞微生物中的碳氮磷等会释放到上清液中。为了对上清液中的磷进行有效回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生物厌氧好氧除磷(An/O)工艺的剩余污泥超声波处理上清液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磷酸钙盐(HAP)法的磷回收效果。结果表明:HAP法反应较快,5 min时反应基本完成;初始pH值在8.5~10.0时,回收率均可保持在较高水平;最佳钙磷比(Ca2+/PO34--P)为3.87。在以上最佳工艺条件下,总磷(TP)、正磷酸盐(PO34--P)的回收率分别达到88.4%、94.0%,同时对上清液中的有机物、氮也有一定的去除。  相似文献   
978.
基于风险的检测技术(RBI)是目前化工行业逐渐采用并得到认可的一种新的设备检测技术。在对RBI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RBI的系统思想、实施步骤与应用价值;在工艺危害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挪威船级社的ORBIT Onshore软件对常减压装置进行了定量RBI分析,识别出装置设备和管道的主要腐蚀损伤模式,确定设备和管道的风险大小分布以及风险检测策略;并根据RBI在化工等行业企业的应用实践对RBI技术在我国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79.
基于PSR模型的贵州省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综合评价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矿安全生产的状况是多因素相互影响、制约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存在外部环境的宏观因素,也有煤矿企业内部的微观因素.现有的安全生产状况评价主要依靠事故统计分析,通过事故的量和类型来分析和反应安全的状况.仅仅通过事故统计难以全面反映出各因素对安全生产状况的影响.在分析现阶段贵州省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合外部宏观与内部微观指标,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PSR模型构建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计算和评价,更客观的反映出贵州省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80.
对中美实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研究,分别从实施GHS的框架体系、实施GHS的时间节点、GHS的危险类别、符合GHS要求的SDS和标签四个角度,对中美实施GHS的政策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得出我国目前实施GHS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各方利益难以协调,缺乏实施GHS的综合性法律法规,实施GHS缓冲期的设置存在问题,“积木原则”尚未合理运用.结合美国实施GHS的做法,为我国实施GHS提出四方面建议,即推动我国GHS配套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编制实施GHS的指南文件,灵活合理利用“积木原则”,关注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