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14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345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57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492.
孟紫强  卢彬  周义  黄文清  王彤  耿红  张剑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1):1900-1908
为了探讨沙尘天气,特别是沙尘暴对人群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对过去9年(1995~2003)沙尘暴高发地区甘肃省武威市的6所大中型医院沙尘天气高发季节(3月1日~5月31日)每日呼吸系统疾病入院人数进行了调查.采用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Semi-parametric generalized additivemodel,GAM),在控制了长期趋势、日历效应(calendar effect)以及气象因子等混杂因素后,考虑到具体年份的差异,分别对每年建立GAM回归模型(滞后7d)并进行分析.然后应用Meta-分析方法的固定效应模型对各年GAM分析结果(即相对危险度RR)进行效应量合并,计算合并效应量(RR ),以此表示沙尘天气对呼吸系统疾病日入院人数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1)对于沙尘暴的影响,各年呼吸系统疾病日入院相对危险度(RR)合并效应量(RR )随沙尘暴滞后天数的不同而不同,且在滞后3、4、5 d时每天的RR 均有统计学意义,其RR 分别为1.40(95%CI为1.06~1.86)、1.34(95%CI为1.01~1.77)、1.73(95%CI为1.35~2.23);(2)扬沙天气在其滞后第6天RR 有统计学意义(RR 为1.14(95%CI为1.01~1.30);(3)浮尘天气与扬沙天气类似,也在其滞后第6天RR 有统计学意义,其RR 为1.12(95%CI为1.00~1.25).(4)沙尘天气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可根据滞后不同天的RR 值变化,分为滞后早期效应、滞后中期效应和滞后后期效应三类;(5)沙尘天气引发和加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为各种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和感冒以及急、慢性支气管炎.这些结果表明,呼吸系统日入院人数沙尘天气,特别是沙尘暴与有关联系,且均表现为滞后效应,而且沙尘暴的影响强度大于扬沙天气或浮尘天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3.
本文通过固体垃圾在4种不同条件的填充柱中所产生的沼气量及渗滤液中COD的变化,研究渗滤液回流对甲烷气体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4.
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啤酒废水工程调试实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工程采用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啤酒废水,调试为克服生物接触氧化池中球形悬浮型填料挂膜不足,采用回流二沉池沉泥,形成活性污泥与生物 的混合法生物处理系统,出水可以达到一级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95.
以2021年3月青岛市空气自动站监测数据为依据,借助环境气象激光雷达、气溶胶激光雷达、在线离子色谱仪等技术手段,并利用后向轨迹模式(HYSPLIT)对青岛市一次PM_(2.5)和沙尘混合空气污染过程、气象条件、颗粒物组成以及传输路径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静小风、湿度大、垂直方向逆温以及高空多次向近地面的污染物输送是第1阶段PM_(2.5)污染的主要原因,NO^(-)_(3)、SO^(2-)_(4)、NH^(+)_(4)浓度分别占水溶性离子浓度总和的51.7%,24.8%,22.4%,三者之和占ρ(PM_(2.5))的52.3%,机动车源、工业源和燃烧源贡献较大,其中尤以机动车源影响最显著;第2阶段各子站颗粒物浓度变化呈现明显的传输特征,PM_(2.5)中Ca^(2+)浓度升至第1阶段的6倍,沙尘源影响显著,污染气团主要来自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前期由西北地区直接到达青岛,后期是经渤海湾、烟台到达青岛东南海域,最后回流至青岛;冷高压强度较弱导致近地面水平扩散条件不利,ρ(PM_(10))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496.
节能加热法与经典法测定水中COD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了用节能加热法测定水中COD与传统经典法的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与经典法相比其相对误差在5%以内。  相似文献   
497.
沙尘天气是河西走廊东部多发的灾害天气之一.为提高河西走廊东部沙尘天气的预测、预报、预警水平,更好地预防沙尘灾害和沙尘天气对空气质量的污染.利用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站1960-2016年逐日沙尘(包括浮尘、扬沙及沙尘暴)资料和四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风速、大风日、蒸发量、降水量、相对湿度等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各强度沙尘日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沙尘日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受海拔、地形地貌以及天气系统等影响,各强度沙尘日(除浮尘外)由东北向西南呈递减趋势.年代、年各强度沙尘日呈显著减少趋势,沙尘暴、扬沙、浮尘递减率分别为-2.436、-5.277、-5.719 d/(10 a),气候趋势系数均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年沙尘日的时间序列均存在着6~8 a的准周期变化.各强度沙尘日均为春季最多,秋季最少,且各季节沙尘日均呈显著减少趋势,递减率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气候趋势系数均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各强度沙尘日月变化比较一致,高峰值出现在4月,低谷值出现在9月.气象因子对沙尘天气有一定的影响,同一季节气象因子对各强度沙尘日的影响相对一致,但不同的季节气象因子对各强度沙尘日的影响不一致.热力因子和动力因子是影响沙尘天气的主导因子,水分因子的影响较弱.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冷空气活动频次和强度减弱是沙尘日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大气环流的季节性转变是沙尘天气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98.
基于MODIS的内蒙古气溶胶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泓锦  都瓦拉  玉山  苏玥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12):4573-4581
通过对2002—2018年采用融合算法反演的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内蒙古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AOD值在东北部地区最高,其次为工业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大兴安岭及其山脉上空.全年AOD峰值出现在4月和6月,4月峰值主要受沙尘影响,6月峰值受季节雨带位移带来的湿度变化影响.中部气溶胶成分以沙尘气溶胶为主,而中西部和东北部气溶胶成分中存在大量人为源气溶胶.风场和相对湿度场与AOD值的年代际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99.
目的研究带电沙尘媒质中微波衰减特性。方法根据带电球形粒子Mie散射理论,分析带电沙尘粒子的散射特性及带电沙尘媒质的微波衰减。结果在同一频率下,消光系数随着沙粒半径增大而增大,带电沙粒的消光系数要大于不带电沙粒的消光系数。对于同一频率和能见度,带电沙的衰减要比不带电沙的衰减要大,且衰减随能见度的增大而减小。结论带电沙尘粒子对微波传播影响比中性沙尘粒子明显。  相似文献   
500.
根据沙尘的判定条件和济源市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对沙尘天气对济源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2017年,受沙尘传输影响,济源市先后出现6次12天的沙尘天气,对济源市环境空气中PM10影响最为突出,并针对性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