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14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345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57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城市不同功能区道路沙尘重金属污染地球化学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8月在乌鲁木齐市区不同城市功能区(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采集了道路沙尘样品67个.利用ICP-MS测定样品中10种重金属元素Cd,Cr,Cu,Ni,Pb,Mn,Be,Co,Zn和U的含量,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污染指数(PI和IPI)法对所测含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样品中10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5,55.12,101.0,44.66,57.79,929.37,2.79,341.36和2.09 mg·kg-1.除了Co和U,其它8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都高于它们的背景值.不同功能区道路沙尘中,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差异明显,从高到低依次为工业区4.63、商业区4.08和居住区2.48,其中商业区和工业区都达到了重污染水平,居住区达到中污染水平.不同功能区道路沙尘各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中,Cr,Cu,Pb和Zn在商业区道路沙尘中的污染水平最高,其主要来源应为交通污染源;Cd和Be在工业区道路沙尘中的污染水平最高,其主要来源应为工业污染源;Ni,Co和U在居住区道路沙尘中的污染水平最高,其来源可能与生活污染源有关;而Mn在三个不同功能区的污染水平几乎相同,其主要来源应为自然源.  相似文献   
522.
付丽亚  李敏  周鉴  吴昌永  朱晨  于茵  宋玉栋 《环境工程》2021,39(11):159-165
为强化石化生化出水COD的去除,采用微絮凝砂滤-臭氧催化氧化工艺处理石化生化出水,比较了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不同氧化方式和不同回流比组合方式下COD的去除,开展了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单元小试、中试和生产性规模研究,确立了以双级臭氧催化氧化Ⅰ级自回流工艺(回流比100%)为双级臭氧催化氧化推荐的优化工艺。生化出水ρ(COD)为70~120 mg/L时,微絮凝砂滤出水ρ(COD)达到65~113 mg/L,Ⅱ级氧化出水COD平均去除率达到35.0%~42.6%,出水满足GB 31571-2015《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限值要求。生产性试验条件下,优化工艺装置去除单位COD消耗臭氧量平均为1.04 g/g,比对照组现阶段生产工艺(仅Ⅰ级臭氧曝气)降低了21.2%。  相似文献   
523.
中国沙尘气溶胶的间接辐射强迫与气候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在线耦合的区域气候化学模式系统(RegCCMS),对2003~2007年的3,4,5月中国沙尘气溶胶的空间分布,间接辐射强迫和间接气候效应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沙尘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北的新疆、内蒙、甘肃等地区.5月份最高的中心值浓度达到3500μg/m3,3个月地面浓度依次增大.3,4,5月由沙尘气溶胶造成的第一间接辐射强迫平均值分别为-1.26,-2.0,-2.69W/m2.局部地区达到-7W/m2.考虑到沙尘气溶胶的第一间接气候效应后,使近地面气温下降,降水减少,3,4,5月地面气温变化的平均值为-0.05,-0.07,-0.08K. 3,4,5月降水变化平均值分别为-0.0037,-0.037,-0.1mm/d. 不同的月份和地区,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24.
为验证绿化废物低比例补充的市政污泥好氧堆肥工艺可行性,以回流污泥堆肥产品替代绿化废物为骨料,采用静态翻堆好氧堆肥工艺处理脱水市政污泥,分析一次发酵过程及产品的主要性质。结果表明:以回流污泥堆肥产品部分替代绿化废物时,堆体的高温期(≥55 ℃)均可持续超过3 d,产品含水率低于40%,挥发性固体含量(VS)超过45%,pH值稳定在6.0~7.0,种子发芽指数(GI)超过70%,满足园林绿化用途要求。其中,脱水市政污泥、绿化废物、回流污泥堆肥产品质量比为5:1.5:1的试验组一次发酵周期可控制为27 d,一次发酵产品总氮、总磷、总钾、腐植酸等营养物质的含量较高,肥效更优,适合于工程规模的园林绿化用途。在回流污泥堆肥产品完全替代绿化废物的试验组中,脱水市政污泥和回流污泥堆肥产品质量比为5:6和5:8的堆体可达到高温要求(≥55 ℃保持至少3 d),VS、pH、营养物质、蛔虫卵死亡率、粪大肠菌群数等指标均符合园林绿化用泥质和有机肥料的要求,且一次发酵周期可控制在16 d内。当回流污泥堆肥产品与脱水市政污泥质量比≤6/5时,GI超过90%,满足腐熟要求。污泥堆肥产品回流替代绿化废物作为市政污泥堆肥的骨料,可有效调节脱水市政污泥堆体性质,缩短堆肥周期,提高产品肥效。  相似文献   
525.
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气浮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迎庆 《环境工程》2005,23(6):30-32
根据印染废水水质特点,选择了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气浮处理工艺。运行结果表明:在平均进水水质CODCr1100mgL,BOD5294.5mgL,SS197.2mgL,色度580倍的条件下,其去除率分别为89.6%、89.4%、71.0%和87.8%,出水水质可达到(GB428792)中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526.
民勤沙尘源区近地面降尘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借助近地面沙尘暴监测系统进行沙尘暴监测,分析民勤沙尘源区近地面降尘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民勤降尘量与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密切相关,春季3,4月沙尘高发期月降尘量分别为9.0和9.5 mg/cm2.降尘随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最大降尘出现在近地面1 m处,月降尘量为9.7 mg/cm2;降尘受下垫面条件影响较大,从荒漠区到绿洲边缘,风速减弱4.11%,总降尘量由25.0 mg/cm2减少到20.6 mg/cm2;绿洲内部受防护林作用,风速减弱30.45%,总降尘量增到24.6 mg/cm2,最大降尘量提高到近地面9 m处,与绿洲防护林冠层平均高度相吻合.风速对近地面20m内的降尘影响明显,平均降尘量2.5 mg/cm2.距地面9 m的高度范围内,降尘随持续时间变化迅速增加,降尘增量可达3.1 mg/cm2.   相似文献   
527.
基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45年(1961~2005年)的气象资料、沙尘暴资料,讨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沙尘暴频率变化趋势和气候动力因子对沙尘暴频率的影响。利用风速、降水量、蒸发量、相对湿度、大风日数等基本气象资料,建立新的影响沙尘天气的气候影响指数D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影响沙尘暴的动力条件,而且也把影响沙尘暴发生的下垫面稳定情况纳入模型,所模拟的结果更趋近于现实。对各气象站计算的结果显示,气候影响指数D模型与沙尘天气频率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这种线性关系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528.
文章通过对传统DAT—IAT工艺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改进DAT—IAT工艺的设想,通过试验研究不同的混合液回流比对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回流比在40%-50%时,改进后的工艺可以保持较高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529.
贫营养条件下生物除铁除锰滤池生态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将反冲洗排水回流至生物除铁除锰滤池的方式补给滤层细菌数量、回流可利用营养物质.试验从滤池整体除铁除锰效果、微生态特性及优势细菌数量分布3方面考察滤池的生态稳定性.结果表明,在高滤速(10~13.9 m/h)、高锰浓度(3.5~4.5 mg/L)条件下生物滤池对铁锰的去除率达98.9%以上,滤池具有较强的抗负荷冲击能力.铁、锰氧化细菌为滤层的优势菌群,数量达106数量级,它们既附着在滤料表面上(4.3×106个/mL)形成致密的生物膜,又存在于滤料间(6.5×106个/mL)形成以细菌为主体的悬浮絮体,此絮体对铁锰的彻底去除至关重要.经过近5年的连续运行,在不投加营养盐的前提下生物滤池实现了稳定运行,保持了高除铁除锰效率.  相似文献   
530.
2004年辽宁地区一次沙尘天气过程的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气溶胶指数资料和污染物监测资料,从气候背景和环流形势入手,着重探讨了2004年4月14-16日辽宁地区的一次典型沙尘天气过程的形成动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春季我国北方的气候背景为春季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沙尘源;此次过程中,高空大槽引导极地强冷空气南下,配合低层强大的蒙古气旋构成了东北地区沙尘过程的典型天气环流形势.在起沙的动力机制方面,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加速了低层的辐合上升运动,加速了低层的辐合上升运动,高低空急流的有利配置所触发的强烈上升运动构成此次沙尘过程的主要动力机制.螺旋度上负下正的垂直分布是此次沙尘过程发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这是由于这种垂直结构对于沙尘过程这种中尺度天气系统而言,构成了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深厚上升区,这种螺旋度的垂直分布十分有利于沙尘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