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8篇
  免费   404篇
  国内免费   966篇
安全科学   855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301篇
综合类   2869篇
基础理论   484篇
污染及防治   205篇
评价与监测   230篇
社会与环境   232篇
灾害及防治   209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285篇
  2022年   280篇
  2021年   331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272篇
  2014年   375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随着三峡大坝的修建.三峡经济飞速发展.带动了利用三峡库区城镇建设用地的变化。本文以三峡库区21个县市1995—2005年城镇建设用用地的变化量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1995-2005年期间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集中指数与区位商的空间分布变化。采用路径分析建模的方法。奠立了城镇建设用地与固定资产投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第二产值、第三产值及城镇人口的路径模型.确定了备影响因子对蜮镇建设用地变化的影响程度。其中第二产值对城镇建设用地的变化影响最大.影响力最小的是城镇人口。此项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路径分析模型在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研究中的可行性.同时也为库区城镇建设用地的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2.
为了解2009年珠江口双胞旋沟藻赤潮生消过程,探索其生消机制,对赤潮进行了连续10 d(10月28日─11月6日)的跟踪监测,设置了3条监测断面,共12个站位。通过现场测定和实验室分析,研究赤潮藻密度、叶绿素a、营养盐、温度、盐度、p H和溶解氧的变化规律。赤潮区双胞旋沟藻的密度先升高后降低,最高密度达到2.765×107 cells·L-1,叶绿素a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最大值达到172.76μ·L-1,监测海域无机氮和无机磷均处于富营养化水平,无机氮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在赤潮末期稍有回升的趋势,无机磷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赤潮区水温变化范围为19.33~27.66℃,盐度的变化范围为9.16~31.5,p H的变化范围为7.45~8.51,溶解氧的变化范围为5.50~11.45 mg·L-1。通过对赤潮期间的环境因子分析,并结合2006年该海域发生的双胞旋沟藻赤潮事件和近几年周边海域发生赤潮的情况,得出以下结论:2009年珠海双胞旋沟藻赤潮规模较大,是中国沿海由双胞旋沟藻引起的最大规模赤潮。10月25日─10月27日为赤潮的起始发展阶段,10月28日─11月1日为赤潮形成维持阶段,11月2日─11月6日为赤潮消亡阶段。赤潮生消过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了变化,赤潮持续期双胞旋沟藻占主要优势,赤潮消亡期间硅藻(骨条藻Skeletonema spp.和角毛藻Chaetoceros spp.)数量增加,演替双胞旋沟藻成为优势种。此次赤潮事件中有机氮浓度较高,约占总氮的60%,是赤潮藻大量繁殖代谢所致。研究海域处于严重富营养化水平,这是诱发赤潮发生的基础。同时,长时间处于高温、低盐的环境,使双胞旋沟藻急剧繁殖,诱发赤潮。在赤潮后期,恶劣的气象条件是赤潮消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3.
根据2010、2012两年云南省的820个地质灾害监测记录,基于模糊信息概率区间数的大小来开展降水量因子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突发地质灾害发生前10 d的单日降水量与灾害的关系很小,基本不能用于预警模型的建立和风险评价分析;累积降水量与突发地质灾害关系明显,特别是5~10 d的累积降水量预测概括率已达60%以上,可以用于突发地质灾害预警模型的建立和实际的监测预警;加衰减系数的有效累积降水量因子对突发地质灾害预测效果并无提升,与普通累积降水量因子相比并无优势。  相似文献   
184.
针对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模糊性与多指标性特点,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Ⅰ、Ⅱ级指标权重,提高了0.1~0.9标度法所确定权重的客观性并克服了单一性,且避免了同一对指标比较时的不一致性,量化了不连续性基础指标。引入功效系数法对不同类型的基础指标进行功效系数值归一化求解,结合功效系数值与Ⅰ、Ⅱ级指标权重向量计算得出总功效系数值,据总功效系数值大小划分稳定性级别。在模糊层次分析法基础上,运用功效系数法对永吉岩质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分级的结果与实际调查情况相符。证明该方法对岩质边坡稳定性分级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5.
为降低户外体育事故发生率,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熵权和云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户外体育赛事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安全综合管理四要素,从人、机、环、管4个方面出发,构建户外体育赛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各指标的主观、客观和综合权重,并基于云模型对比分析评价云图与标准云图,确定优势指标。最后结合事故实例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复合赋权云模型对各项风险因素指标赋权合理,其分析得到的优势指标与真实事故原因基本一致。相较于其他赋权评价模型,本评价方法在大型复杂体育赛事风险评价中,能实现主客观结合,有利于实现对风险因素指标的精确赋权,使评价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86.
雪崩危险评估是雪崩风险管理的基础,是雪崩防治、土地利用规划和道路选线等工程设计必不可少的环节。对雪崩危险系统分析和评估并编制雪崩危险图集将有助于高寒山区交通规划管理、土地资源利用和矿山建设规划,是高寒山区资源开发和区域发展的基本科学依据。构建雪崩危险评估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将地形和雪深等参数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整合识别雪崩危险区,评估天山雪崩危险性,在此基础上分析雪崩危险时空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无危险区、低危险区、中危险区、高危险区和极高危险区占比69.38%、16.33%、6.5%、1.39%和6.4%; 2)整体上雪崩危险在雪季中呈现出单一峰值模式,雪崩危害程度从11月份开始增加,在2月份达到峰值,然后下降,1—2月份随着积雪深度增加,斜坡上的积雪在重力作用下使其稳定性低,导致2月份雪崩频发,高雪崩破坏和释放频率,使2月份成为雪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因此,应在2月份加强对雪崩的预防和管理,早期发出警告,将雪崩危险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以防止灾难性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7.
188.
太湖流域主要城市洪涝灾害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辉霞  蔡永立 《灾害学》2002,17(3):91-96
太湖流域有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杭州,嘉兴,湖州八个大中城市,是我国产业最集中,工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该地区洪涝灾害频繁,这不仅制约了流域中各城市经济的发展,还严重威胁到该地区城市的生存平衡,本文根据生存风险评价原理,结合太湖流域的自然特点,提出成因分析法的指标模型。并通过分析太湖流域八个大中城市的汛期降雨量和地形地貌因子对洪涝灾害生态风险的影响度,得出各个城市洪涝灾害的生态风险度,最后还根据各城市风险度的大小及其主导因素的不同,提出了如何管理洪涝灾害生态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9.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指标权数确定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指标体系中指标权数的确定方法,首先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三个评价准则相对于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目标的权数和影响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六大因素相对于每个评价准则的权数,在确定六大因素内部各指标权数时,主要根据震害经验、震害实例和专家经验,并举例说明了用层次分析法和影响度思想来确定五个生命线系统相对于整个生命线系统的权数,及供电系统中电力设备指标数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0.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9年10月《2009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生态环境》(现《生态环境学报》)2008年的影响因子为1.224,总被引频次2446次,他引率0.87;基金论文比为0.952(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