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298篇
安全科学   88篇
废物处理   30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630篇
基础理论   69篇
污染及防治   139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碳源对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中HCHs和DDTs降解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有机氯农药的大量需求使得在农药生产、加工和分装等过程中造成了许多城镇中存在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限制了土地的后续开发利用.本研究选取3种类型的碳源组成有机修复剂A、B、C,添加到受有机氯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中进行微生物降解试验,并对比了3种修复剂的效果.试验过程中,反应体系水分含量为50%,添加零价金属调节氧化还原电位,采用好氧/厌氧交替循环方式进行生物降解.实验结果表明:3种修复剂对HCHs和DDTs的降解都有显著促进作用.与DDTs相比,HCHs较易降解.90 d内,添加修复剂(A、B、C)的处理中∑HCH的浓度分别从73.37~85.71 mg·kg-1降解到了15.88~38.21 mg·kg-1.与未添加修复剂的对照相比较,∑HCH的降解率提高了19%~52%,90 d内,ΣHCH的降解率最高可达81%.添加修复剂(A、B、C)的处理中ΣDDT的浓度分别从91.68~119.79 mg·kg-1降解到了45.1~60.7 mg·kg-1,相对未添加修复剂的对照试验,∑DDT的降解率提高了39%~45%,30 d内∑DDT的降解率最高可达到51%,但30 d后降解效率无明显增加.就不同类型碳源的促进作用来看,C/N最高,而含水率最低的修复剂B的效果最好,而C/N比最低而含水率最高的修复剂A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93.
滇池水华蓝藻干粉制剂的生物脱毒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滇池属长江流域的一个内陆湖泊,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每年夏季都出现大面积的水华。由品种单一,主要为蓝藻门,其中微囊藻是优势种,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本实验以富营养化湖湖滇池中的水华蓝藻作为主要原料,将其制成干粉后,利用双协菌株在28-32℃条件下对其进行固态发酵,培养基质初始水份为65%。发酵培养2d后,培养基质中微囊藻毒素含量明显降低,6d后,基质中微囊藻毒素含量未检出(最低浓度检测限1μg/mg)。同时对实验所获得时间序列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双协菌降解微囊藻毒毒的反应为准一级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94.
反硝化生物膜对PBS表面形态及化学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海红  王建龙  赵璇 《环境科学》2006,27(12):2507-2510
PBS是一种新型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BDPs),可以用做反硝化碳源和生物膜载体,去除饮用水源水中的硝酸盐.利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反硝化生物膜生长前后PBS颗粒表面形态、化学组成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BS仅在微生物作用下降解并为反硝化菌提供碳源.PBS颗粒可以在12 h内使进水中53 mg·L-1的硝态氮降低到10 mg·L-1以下(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为:NO3--N<15 mg·L-1).红外光谱表明,反硝化微生物附着生长后其PBS在2 925 cm-1和2 850 cm-1附近的吸收带以及3 200 cm-1~3 410 cm-1处峰值减弱,说明PBS材料中甲基、羟基官能团比例下降,而其它官能团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PBS的主要单体组分淀粉和乙烯都可以被反硝化微生物用作碳源.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反硝化生物膜附着生长后,PBS颗粒表面会出现空洞,扩大了生物膜生物附着生长的表面积,有利于形成致密的反硝化生物膜,对反硝化菌形成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5.
在正常的生产中,不应该有任何的泄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泄漏在各类工业中都可能发生,所泄漏的物质状态可能是气体、液体、蒸气、粉尘或固体.泄漏在开始时往往只发生在局部很小的地方,但所造成的后果却十分严重,有时甚至是灾难性的.有些特大事故正是由于局部泄漏而造成的.日本曾对该国化工厂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其中火灾、爆炸、设备破坏、中毒等事故中,有近一半是由于泄漏造成的,可见危害之大.  相似文献   
96.
高阶段尾砂胶结充填体力学研究与博弈树配比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试验了不同配比尾砂胶结试块强度,在充填采场取样测试了采场充填体强度.结果表明,如果以实验室试验的力学参数为充填配比设计依据,充填体最小设计安全系数为1.6~1.8比较合理.分析高阶段充填体受力,推导了分层充填力学计算公式及安全系数计算方法;根据充填工艺,确定最小充填高度,沿采场高度方向划分配比优化单元,建立了高阶段充填体配比优化设计模型;采用博弈树分析方法,解决了高阶段充填体配比优化问题,并对安庆铜矿5号矿房配比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与经验设计方法相比,采用本文方法优化充填配比,不仅使高阶段充填体内安全系数分布更趋合理,而且降低了水泥消耗.  相似文献   
97.
编辑同志:春季是火灾易发的季节。请问:建筑物灭火器的适用范围及危险场所如何分级?内蒙鲍盛全鲍盛全先生:根据GB/T4968-200《8火灾分类》,建筑物灭火器适用范围的划分如下:扑救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煤、棉、毛、麻、纸张等)应选用水、泡沫、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  相似文献   
98.
碳源对微生物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通过异化性硝酸盐还原成铵(DNRA)途径,硝态氮转化为仍可生物再利用的铵盐。以琥珀酸钠、柠檬酸钠、酒石酸钾钠为碳源,研究碳源的差异对有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DNRA途径产铵的影响。结果显示,以琥珀酸钠和柠檬酸钠为碳源,初始浓度为20 mmol/L是较佳的实验条件,此时C/N约为1.5~2.0,NH4+-N质量浓度30.0~45.0 mg/L,最高产铵率分别为29.9%和27.0%;以酒石酸钾钠为碳源则在初始浓度为30 mmol/L,C/N约为2.0,NH4+-N质量浓度为40.0~45.0 mg/L时,最高产铵率为30.7%。反硝化和DNRA过程是同时存在的,培养液中NO3--N浓度的下降伴随着中间产物NO2--N的积累和NH4+-N浓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99.
固体可燃物表面火蔓延是森林火灾、建筑火灾以及工业火灾中普遍存在的燃烧现象,是火灾研究的基础问题。对固体可燃物表面火蔓延行为进行分类,评述国内外的固体可燃物表面火蔓延行为研究现状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固体可燃物表面火蔓延试验研究的技术手段,对比分析不同因素对建立固体可燃物表面火蔓延行为理论模型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环境流场、化学反应动力学、热解气体组分和炭化过程等。概要介绍固体可燃物表面火蔓延计算模拟的优势。最后指出固体可燃物火蔓延行为研究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未来若干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0.
考察了3种碳源(葡萄糖、NaHCO3和乙酸钠)在不同初始质量浓度和光照条件下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生长和产油脂的影响。采用OD680和生物量来评价小球藻的生长情况;以溶剂浸提法提取生物油脂,并以油脂质量分数和油脂产量来描述产油脂特性。结果表明,经过9 d的培养,3种碳源中葡萄糖是最佳有机碳源。由其培养的小球藻生长速率最快,由NaHCO3培养的小球藻的生长效果不如葡萄糖,而乙酸钠不利于小球藻的生长。随着光照的增强,小球藻光合效率提高,生物量逐渐提高,5 000 lx最利于小球藻的生长,而1 600 lx最利于小球藻油脂的积累。研究表明,光照5 000 lx下,初始质量浓度为15 g/L的葡萄糖作为碳源是小球藻适宜的生长和产油条件,获得了3.17 g/L的最大生物量和1.025 g/L的最大油脂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