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0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856篇
安全科学   237篇
废物处理   70篇
环保管理   102篇
综合类   1607篇
基础理论   170篇
污染及防治   354篇
评价与监测   55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39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41.
在生物水处理技术中,好氧颗粒污泥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好氧颗粒污泥是在好氧条件下自发形成的生物自固定颗粒,具有较高的生物量、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在高容积负荷条件下降解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良好生物活性.它的形成机制初步认为是SBR运行模式、胞外多糖及水力剪切力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综述了SBR运行模式中选择压、周期性的好氧饥饿对颗粒污泥形成的作用,以及胞外多糖、水力剪切力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与稳定性关系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42.
生物吸附在贵金属的回收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以毛霉菌(Mucor varians)菌株(CGMCC 3.02549)为菌种资源,探究了毛霉菌吸附Au~(3+)的影响因素,包括初始Au~(3+)浓度、温度和pH值,研究了毛霉菌吸附Au~(3+)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初始Au~(3+)浓度升高,毛霉菌的吸附率降低,吸附容量增高;吸附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pH对毛霉菌吸附Au~(3+)的效果影响明显,pH为3时吸附效果最佳.毛霉菌对Au~(3+)的等温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方程(R2=0.985),最大吸附量为325.418 mg·g~(-1).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更适合描述Au~(3+)在毛霉菌上的吸附动力学(R2=0.910~0.922).通过热力学分析得出,毛霉菌吸附Au~(3+)是自发的吸热过程.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分析表明,回收产物为金纳米颗粒,羰基和羟基是起主要作用的官能团.  相似文献   
943.
高景峰 《环境科学》2007,28(6):1245-1251
利用3个间歇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命名为R1、R2、R3)和1个间歇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airlift reactor,SBAR,命名为R4),处理低碳氮比实际生活污水,系统考察改变沉淀时间的方式及器壁生物膜对快速启动硝化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 granular sludge,AGS)反应器的影响.结果表明,R1、R2、R4的沉淀时间骤降为2、4、2 min,由于一次性施加的沉速选择压过强,造成污泥大量流失,反应器崩溃,而后反应器器壁不断长出生物膜,混合液和出水中出现大量絮状、棒状、颗粒状污泥,经过35~40 d的培养,出水NH+4-N小于1 mg/L,这主要是器壁生物膜的作用.反应器中的松软颗粒状污泥并非AGS,但它和AGS周围都有大量的轮虫等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这表明生物膜和AGS同源.根据污泥沉淀的实际情况,逐步降低R3反应器的沉淀时间为8、6、5、4 min,当沉速达到10 cm/min时,污泥开始颗粒化;沉速达到12 cm/min时,污泥颗粒化基本完成,共经历了33 d.AGS与絮状污泥长期共存,以0.3 mm为界,两者质量比约为2∶1,AGS平均粒径在0.5 mm左右, NH+4-N降解速率是污泥未颗粒化之前的5倍.  相似文献   
944.
采用电沉积法将高分散的Pd纳米颗粒引入到TiO2纳米线阵列@MoS2(TNA@MoS2)电极表面,并用于光阴极同步还原六价铬(Cr(VI))和氧化对氯苯酚(4-CP).同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漫反射光谱对TNA@MoS2/Pd电极进行了表征.光电催化实验表明,TNA@MoS2/Pd光阴极在30 min内对Cr(VI)的还原效率达到99.8%,对4-CP的氧化效率达到91.5%且矿化效率为58.4%.循环伏安、电子自旋共振光谱、荧光光谱和自由基淬灭实验证实了同步还原和氧化反应的关键活性物种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TNA@MoS2/Pd光阴极产生的稳定的原子氢(H*),不仅可快速还原Cr(VI),而且与溶解的O2结合产生H2O2,提高了?OH的产量,从而同步氧化4-CP.循环实验表明,TNA@MoS2/Pd电极具有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945.
杨明明  刘子涵  周杨  祁菁  赵凡  郭劲松  方芳 《环境科学》2019,40(5):2341-2348
取厌氧氨氧化EG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根据粒径筛分为R1(0. 5~1. 4 mm)、R2(1. 4~2. 8 mm)和R3( 2. 8 mm)这3组.提取不同粒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EPS,分析EPS特性及其对厌氧氨氧化聚集体表面特性的影响.随着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粒径的增加,PS含量介于(10. 69±0. 11)~(12. 28±0. 15) mg·g~(-1)之间,而PN含量从(56. 88±0. 86) mg·g~(-1)增加到(98. 59±2. 10) mg·g~(-1),且PN/PS从5. 32提高到9. 05.不同粒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EPS官能团及三维荧光组分含量不同.随着颗粒污泥粒径增大,蛋白质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无规卷曲)值从0. 60逐渐降低到0. 43,这种变化有利于污泥表面疏水性的表达.随着颗粒污泥粒径的增大,污泥表面疏水性由54. 2%提高到63. 1%,Zeta电位由-41. 2 m V增加到-31. 5 m V,疏水性的增强和表面电荷的增大有利于颗粒污泥的聚集.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EPS可以增强污泥疏水性和提高Zeta电位,EPS中的PN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6.
温度对ABR反应器处理效果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 ABR)工艺处理模拟养猪场废水,考察低温(15±1)℃、中温(35±1)℃、高温(50±1)℃等3个温度条件对ABR处理效果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同时,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 h,进水COD为2000 mg·L-1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温度条件对ABR系统出水COD、pH、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 VFA)的影响.最后,采用扫描电镜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分别考察了不同温度条件对污泥微生物形态、种群结构和相对丰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中温条件下系统的COD去除率最高,保持在96%以上,而低温和高温条件下系统的COD去除率均在70%左右;温度变化对反应器内pH值的影响不大;VFA含量在中温条件下最低,表示反应器运行最稳定;FISH结果显示,中温条件下系统真细菌和古细菌的总相对丰度最高,比低温和高温条件下分别高出12%和27%.  相似文献   
947.
刘立恒  林衍  刘媛媛  朱慧  何强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12):3133-3141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原料,可溶淀粉、羧甲基纤维素、硅酸钠和硫酸钙为黏结剂,采用两步炭化法制备污泥基颗粒炭,探讨了黏结剂种类对样品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可溶淀粉样品(SSGAC-T)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SSGAC-T、羧甲基纤维素样品(SSGAC-C)和硅酸钠样品(SSGAC-Si)含有丰富的微孔和中孔,硫酸钙样品(SSGAC-S)为典型的中孔吸附剂;样品的抗压强度均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但SSGAC-S的抗压强度下降程度最小;4种黏结剂都使样品表面生成新的官能团,且样品的表面均呈酸性,它们的pHPZC分别为6.37、6.16、5.85和5.53;相同条件下,SSGAC-S对亚甲基蓝的饱和吸附量最高,为71.94mg/g;根据对污泥炭的表征,初步推测硅酸钠和硫酸钙能与碳发生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948.
载体好氧预挂膜处理对厌氧消化反应器启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了生物膜载体经好氧预挂膜处理对厌氧附着膜膨胀床反应器 (AAFEB)启动的影响。载体经10天好氧预挂膜处理后的反应器比对照提前 15天完成启动。载体经好氧预挂膜处理的反应器中生物膜比对照反应器较早出现厌氧丝状菌 ,而且占据优势 ,而对照反应器则以球状细菌较多。前者厌氧颗粒污泥致密、结实 ,生物膜结构良好 ,滞留于反应器中的性能较佳 ,比后者较不易随水流失  相似文献   
949.
桂林市细颗粒物典型排放源单颗粒质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对桂林市四类PM2.5典型污染源排放颗粒物的粒径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扬尘颗粒外,其他几类源排放颗粒物的粒径集中在0.2~1.25μm之间.几类污染源排放颗粒物的化学成分有明显区别,柴油车以EC颗粒为主,占总电离颗粒的74.7%,汽油车以富钙颗粒为主,占总电离颗粒的86.7%,燃煤排放以富铁、富铬颗粒为主,二者合计占了总电离颗粒的59.9%,生物质燃烧以含左旋葡聚糖颗粒为主,占总电离颗粒的44.4%,扬尘颗粒以富铝颗粒为主,占总电离颗粒的69.4%.这些特征为大气颗粒物的源解析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50.
于兴娜  时政  马佳  李梅  龚克坚 《环境科学》2019,40(4):1521-1528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SPAMS)于2015年12月1~31日对南京江北新区大气单颗粒进行了测量,共采集到同时含有正负离子谱图的颗粒747.8万个.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南京江北新区总体空气质量较差,污染天气占比为49.2%,SPAMS所捕获的颗粒数与PM2.5质量浓度的相关性达到0.83,因此颗粒物数浓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用来反映大气污染状况,监测点主要污染源包括燃煤源以及机动车尾气源,工业工艺源污染占比居第3位,3种源的总贡献率达到63.5%.从整体上看,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大多伴随着燃煤及机动车尾气占比的升高,EC、混合碳(ECOC)与OC在生物质燃烧、扬尘、汽车尾气排放、燃煤燃烧以及工业源中均与NO2-、NO3-以及SO4-有较高的混合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