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98篇
安全科学   16篇
环保管理   60篇
综合类   454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社会与环境   65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31.
固城湖春季水环境因子空间变异及其原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现场采样数据的基础上,运用Arc GIS的地统计学组件分析了固城湖春季水环境因子空间变异规律,并从污粢源分布、水生植物密度差异方面探讨了水环境因子空间变异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1)变异函教选择球状模型和高斯模型拟合水环境因子的变差曲线,从预测误差判断,拟合效果很好,因此,固城湖水环境因子的空同分布图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固城湖水环境现状;(2)固城湖TN、NH4+-N基本上呈现从南到北逐渐升高的趋势,TN、NH4+-N、SD的空间变异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水革对TN、NH4+-N的吸收作用、SD的改善作用不明显;(3)太湖区TP基本上呈现从中西部向东逐渐升高的趋势,与大湖区水草密度的变化趋势相反;水革密度越大(大湖中南部)pH越高,而水草密度越小(航道、湖东部)pH越小;(4)中南部湖区围罔的全部拆除、港口河上游生活污水减少,都使得中南部湖区水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2.
西藏冰湖溃决主要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西藏是我国冰湖分布最多的地区。冰湖常发生溃决,其中最典型是终碛冰湖的溃决。冰湖溃决所导致的泥石流,具有突发性强、频率低、洪峰高、流量大、流量过程暴涨暴落和破坏力强及灾害波及范围广等特点。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今,已查明西藏15个冰川终碛湖至少发生过18次溃决。通过对这些溃决事件的分析,探讨了终碛湖溃决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该事件的发生与气候变化,特别是与气候异常年份有显著的对应关系。结合近年冰湖分布和变化资料,讨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具体分析了溃决洪水过程和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3.
文章利用2016-2019年苏州市臭氧(O3)环境监测站点数据,分析了苏州市O3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NO2、CO的相关性,并利用WRF-Chem模式模拟了苏州地区O3高浓度事件来探究湖陆风对O3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苏州市O3明显超标且2017年超标最为严重;O3污染日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以O3作为首要污染物在春夏季尤为突出;月变化呈现双峰型特征,前2年峰值出现时间要略早于后2年;各季节日变化均为单峰型特征,在15:00前后浓度达到最高;空间上市区浓度整体高于周边城市,但在湖陆风盛行的2017年夏季截然相反;苏州市夏季存在明显的O3“周末效应”,周末的夜间和上午O3浓度高于工作日,而工作日在O3峰值时段浓度更高;模拟的O3高浓度事件证明了太湖湖陆风的存在,而高温时段湖风会将城区O3往下风向的周边城市移...  相似文献   
134.
近年来,伴随中国通用机场快速建设,机场与鸟类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国内外关于机场与鸟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鸟类对机场运营安全的影响,机场对鸟类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该文在对沉湖湿地鸟类分布和迁徙规律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采取设立禁飞区、禁飞期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机场对鸟类的影响,保护沉湖湿地鸟类资源,同时也为同类机场建设对环境尤其是对鸟类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5.
136.
松册湖科技产业园区位于东莞市中部,地处珠江三角洲穗、莞、深、港经济走廊的中段,它的建源于东莞市自身发展的需要,但它的建设和发展比较好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它深刻反思了珠江三角洲20多年来“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和资源环境一体化理念,着眼于未来,松山湖发展模式改变了过去人们对珠江三角洲发展的看法,是广东实践科学的发展观的有力尝试,它的核心价值在于突破了传统的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模式,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7.
高建国 《灾害学》1992,7(2):79-83
本文从历史资料中分析出1862年7月27日珠江三角洲的特大风暴潮,潮位可能高达7.6~8.5m,远远超出应用15a观测资料外推的1000a一遇潮位2.86~5.11m,证明历史灾害资料在当前减灾工作中可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8.
139.
星云湖、杞麓湖磷污染来源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星云湖、杞麓湖水体磷含量变化情况、流域产业结构和磷入湖途径的比较分析,认为近年来星云湖水体磷含量水平的大幅提高,使星云湖水质由Ⅲ类在大约5a的时间里下降为Ⅴ类、劣Ⅴ类,与星云湖流域及周边磷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而杞麓湖由于流域内无磷矿资源也没有大的磷化工产业,其磷含量水平得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0.
以“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引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对杞麓湖流域生态安全格局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杞麓湖流域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2.59,生态安全以较低安全为主,占流域总面积的36.33%,中度安全和不安全次之,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23.36%和22.53%,高度安全面积最少,仅占17.77%.较低安全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应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此外,以天然林地、重要水库和湖泊缓冲区100m以内区域作为生态源,选取坡度、海拔、植被覆盖度、土地覆盖类型、距水体距离、距建设用地距离、距居民点距离、距道路距离等8个阻力因子,结合MCR模型与GIS的cost-distance分析模块,生成最小累积耗费距离表面,划分5个阻力等级;依据累积阻力值频率变化特点及生态服务功能,确定了生态缓冲区、生态过渡区、生态边缘区、农业耕作区和人类活动区共5个生态功能区.杞麓湖流域生态源总面积为126.87km2,占流域总面积的35.74%,生态源在面积、数量和空间分布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呈四周连片集中,中部分散破碎的分布格局,生态廊道呈四周连续紧凑,中部分散破碎的空间格局.生态节点的空间阻力值存在较大差异,部分生态节点累积阻力比较大,位于流域景观累计阻力值最大区,对生态流的流通安全性具有较大影响.基于最小累积阻力面,结合GIS的Hydrology模块,构建了由生态源与19个生态节点、23条生态廊道共同组成的具有结构性的流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高原湖泊流域研究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