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500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750篇
综合类   889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10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91.
"十一五"以来,在环境保护部党组的领导下,全国各级环保宣传教育部门围绕环保中心工作,着力创新宣传形式和工作机制,广泛动员和组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在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了一批环境宣传教育先进工作者。他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相似文献   
192.
只要是环境教育做得好的学校,一般都是省、市环保系统命名的"绿色学校"。而在"绿色学校"这块牌子的背后,则是学校负责人对环境教育的高度重视和老师为之付出的辛勤耕耘。青少年学生是人类的未来与希望,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有利于他们从小树立良好的环境意识、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养成新的行为模式。近日,本刊专题调研了北京、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广东、河北、山东、湖北等省、直辖市十八所中小学的环境教育情况。通过调研发现,只要是环境教育做得好的学校,一般都是省、市环保系统命名的"绿色学校"。而在"绿色学校"这块牌子的背后,则是学校负责人对环境教育的高度重视和老师为之付出的辛勤耕耘。  相似文献   
193.
从行为参与、管理参与和环境意识三个方面阐述了当前环保事务参与中存在的性别差异问题;从社会结构的视角分析了性别化对环保参与现状的影响。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从社会系统、社会资源和环境意识三个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4.
以彭州市龙门山镇为例,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从知识、态度和行为三个角度对灾后公众环境意识状况进行研究。当地居民环境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对环境问题关注度较高,环境态度较好;环境行为差异较大。职业、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对环境意识影响主要体现在环境知识方面而对环保态度和环保行为影响不大。旅游业受地震破坏严重,灾后物资紧缺,环境教育应结合实际,针对学生、村民、公务员等不同人群分别采取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195.
刘志琴 《绿叶》2010,(11):43-47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由儒家的礼治秩序所规定,衣食住行的每一处细节都表现出等级贵贱之分。近代革命以后,封建等级制逐渐消亡,生活方式的大解放就是改变体制性的规定,由个人自主选择。进入现代社会后,消费主义的泛滥则让人开始思考什么才是"更好的生活",节制欲望、回归简朴体现出中国人对生活和生活方式更高层次的理解。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温饱问题的解决,中国人也开始日益重视休闲生活与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96.
陈明 《绿叶》2010,(Z1):198-204
儒学应该而且能够为探索中国道路、塑造中华民族意识、建构中国现代国家形态做出贡献,但我们要对儒学本身进行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阐释与重建,既不能预设其理论本质将其封闭化,也不能预设其实践的有效性将其神化。今天儒学功能目标的实现,必须以民间具有深厚根基为前提。而这意味着它与社会生活的契合,意味着社会生活对它的选择、熔铸与再造。儒家与现代性是可以共生并存的,回到源头活水,到伦常日用中寻找理论生长点应该是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7.
李景平 《绿叶》2010,(3):52-55
环保部门也不一定能够说清究竟何为“生态意识”——心里明白咋回事,直接下定义却挺难。然而.概念的“生态意识”只是理论家的东西,民间没有,“宫廷”也没有。实践中真实的“生态意识”经历了从浑沌、朦胧,再到清晰、主动的一个过程,而只有国家把生态意识上升为政治意志了,道德与无意识层面的公民生态意识才能做到“集体在觉醒”。  相似文献   
198.
胡元琼 《绿叶》2010,(9):55-62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用)》实施两周年.政府履职能力逐年提高,而企业信息公开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提高公众的信息公开参与意识,更需要环保部门、民间组织和社会媒体三者通力合作。信息公开与维持稳定并不冲突,更有效的、更良好的信息公开只会促进社会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99.
杨通进 《绿叶》2010,(10):93-99
建设生态文明不能光靠技术的进步,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价值观也必须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因此.中国的环境伦理学要有一种使命感,既要积极参与环境教育,培养人的环境伦理意识,也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设定.并为新的国际制度的建立提供伦理基础和价值引导。我们不能把环境伦理学仅仅理解为伦理学的一个小分支或者是传统伦理学的一种应用,而应把它当作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从全新的角度来对传统伦理学进行反思,使整个伦理学具有环境视野和生态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200.
<正>近些年来,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而环境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中小学生抓起。让环境教育"走进"课堂,使学生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担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