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8篇
  免费   758篇
  国内免费   1643篇
安全科学   565篇
废物处理   198篇
环保管理   254篇
综合类   3541篇
基础理论   783篇
污染及防治   681篇
评价与监测   366篇
社会与环境   127篇
灾害及防治   214篇
  2024年   130篇
  2023年   329篇
  2022年   353篇
  2021年   334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305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252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423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336篇
  2011年   324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新型膜-生物反应器在不同通量下的膜污染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适当的膜通量是膜-生物反应器控制膜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根据膜通量与临界通量的关系选取了5个不同的膜通量,考察在这些通量条件下新型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发展特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膜通量的变化会影响膜污染的发展特性.当膜通量小于临界通量区时,膜污染发展具有"2阶段"趋势,并且膜通量越小"第1阶段"和"第2阶段"的膜污染发展速率对比越显著.当膜通量在临界通量区通量内时,首先出现短暂的膜污染快速增长期,随后膜污染发展仍呈现"2阶段"现象.当膜通量大于临界通量区通量时,膜操作压力(TMP)从开始运行即迅速上涨直至试验结束.  相似文献   
942.
活性污泥工艺中加代谢解偶联剂降低污泥产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朱继红  宋碧玉 《化工环保》2005,25(4):255-258
2,4,5-三氯苯酚(TCP)作为代谢解偶联剂投加到连续曝气分批培养的活性污泥工艺中,在30d的运行期间,TCP质量浓度为2.0mg/L和4.0mg/L的污泥产率分别比对照反应下降了约25%和50%,而基质的去除率及出水的氮和磷浓度均未受很大影响,污泥的沉降性能也未受影响。镜检发现,30d运行后对照实验的反应器中仍有丝状菌,而投加TCP反应器的污泥中几乎未发现丝状菌的存在。应用TCP作为代谢解偶联剂投加到活性污泥工艺中可减少剩余污泥的产量。  相似文献   
943.
真菌降解废气中邻-二甲苯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真菌降解废气中的邻-二甲苯,试验装置为真菌生物滤池.将滤池内填料分成3段,考察每一段的负荷能力、去除效率以及pH值、温度、湿度的变化特点等.邻-二甲苯的进气浓度为400~700mg·m-3,气量为0 25m3·h-1,停留时间为100s.试验结果表明,真菌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气中的邻 二甲苯,总去除率达到90%以上.其中,从上到下各段的去除率分别为36 8%,28 6%和25 5%.生物滤池内产生CO2的浓度与邻 二甲苯的降解有密切关联,通过在线监测进出气中的CO2浓度变化,可以间接反映出生物滤池的运行状况和生物生长量.在本研究中,降解的邻二甲苯中的碳约74%转化成CO2.微生物鉴定结果表明,降解邻 二甲苯的微生物主要是青霉菌和诺卡氏菌.  相似文献   
944.
1概述 GB/T 1.1是一项指导我国标准编写的基础性标准,是“标准的标准”。自1993版GB/T 1.1起,GB/T 1.1的主要内容都依据“ISO/IEC导则第3部分:国际标准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而制定。同样,各国的标准也都依据ISO/IEC导则第3部分制定了各自的标准编写规则。这将促进国际贸易与交流,减少由于标准编写的不协调而造成的障碍。  相似文献   
945.
PAC与PDMDAAC复合絮凝剂中铝的形态分布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具有不同碱化度(B)的聚合氯化铝(PAC)絮凝剂和具有不同黏度(h)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絮凝剂为原料制备出了系列PAC-PDMDAAC复合絮凝剂,分别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27Al-NMR法比较研究了PAC-PDMDAAC复合絮凝剂与PAC絮凝剂中铝的形态分布,探讨了PAC的B值、PDMDAAC的含量(P%)和h对复合絮凝剂中铝的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PDMDAAC与PAC之间发生了一定的相互作用,表现为PAC-PDMDAAC复合絮凝剂中铝的各种形态的含量与PAC中铝的各种形态含量的不同,且随PDMDAAC的P%、h和PAC的B值变化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势必影响其絮凝效果.仅从具有良好净水效果的Alb组分和Al13组分的含量高低来判断,P=10%的复合絮凝剂应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处理黄河水的絮凝效果初步证明了该推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46.
在对开发建设工程的可行性分析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基础上,本文尝试从补偿价值的角度利用价值分析的方法论证开发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价值补偿问题.该方法全面地评价了工程建设总体价值与生态环境损失之间的关系,同时又强调了生态环境价值损失在总体评价中的中心地位.文中提出了生态环境可行性指标a作为判断建设项目可行性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7.
为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减少由热失控导致的安全事故,分析电池温升的原因并有效降低其温度,依据电化学反应中浓度、电势与热模型中温度的相互影响关系,建立电化学-热-力耦合模型。通过模拟单电池和电池组温度分布的实时情况,分析单电池温度不均匀分布和电池组温度正态分布情况的原因,探讨换热面积和流通量对散热量的影响,研究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位置分布及不同传热介质的散热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低温和相对高温环境下,欧姆热、极化热及电化学反应热产热占比不同,但产热最高温度未达到电极材料与电解液分解反应的临界温度420 K;高温环境下,电池温度持续升高接近临界温度,出现热失控趋势,对流换热系数对电池影响较大。电池组间隙为10 mm和20 mm时,整体温度比间隙为0时分别降低了1.1%和1.8%;与无间隙电池组相比,以铜板和铝板为传热介质的电池组温度分别降低了2.0%和1.6%。  相似文献   
948.
闽西南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及健康风险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结合简单的生物可给性提取法(SBET)与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研究了闽西南农田土壤-水稻系统中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及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闽西南农田土壤和稻米中部分重金属已存在富集.土壤中Cd、Zn、Pb和Cu含量分别在32.4%、15.5%、14.1%和12.7%的区域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GB 15618-2018...  相似文献   
949.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因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分析检测高效快速的优点,近几年开始逐渐被应用于环境检测各个领域中。文章首先综述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检测原理,对目前常用的分析色谱柱、流动相、固定相、检测器、离子源的类型进行分析,总结出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优势。然后综述了目前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水、土壤沉积物、固体废物等环境样品中农药类、药物类、工业类环境有机污染物的监测中的应用及研究成果,并对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环境检测领域中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50.
本文采用改进的化学分离方法对Pahokee泥炭和稻田土壤中的腐殖酸进行了分离,得到了两类腐殖酸:去矿物前腐殖酸(HA-I)和去矿物后腐殖酸(HA-II),其中HA-II为前人未所顾及。然后采用元素分析、固体13C核磁共振、热解-色谱-质谱等技术对HA-I和HA-II的化学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HA-II在总腐殖酸中占有的比例分别是11.8%(泥炭)和37.1%(土壤)。HA-I和HA-II在化学组成和性质结构上有明显的差异,O/C原子比都表现为HA-IIH/CSSHA-I,表明从HA-I到HA-II,Pahokee泥炭和稻田土壤腐殖酸中的含氧基团都减少,Pahokee泥炭腐殖酸则脂族基团减少,而稻田土壤腐殖酸的脂族基团增加。这种HA-I和HA-II在结构性质上的变化在13C NMR和热解分析时也都得到了验证。另外热解分析还表明HA-I含有更多的易分解的结构组分,而HA-II则含有更多的难分解的结构组分。这些研究都说明HA-II与HA-I相比,在组成和结构特征上存在一些差异,含有更多的难分解的结构单元。本项研究结果对于理解土壤沉积物体系中腐殖酸的化学特征和地球化学过程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