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4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326篇
安全科学   9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32篇
综合类   1261篇
基础理论   241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55篇
社会与环境   381篇
灾害及防治   93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851.
基于栅格的土地利用功能变化监测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择黑龙江省哈大齐地区(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为研究区,把土地利用功能划分为资源功能、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四项主功能,并进一步细分成资源供给、景观维护、生态防护、环境净化、经济增长、人口承载、居住生活和文化休闲等8项子功能;然后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三方面选择指标,研究了1976年和2005年两个时段各指标的空间化方法,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各土地利用功能的识别, 在千米格网尺度上对土地利用功能变化热点进行了监测,采用相关分析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功能之间的消涨关系,实现了土地利用功能的空间化、定量化和动态化研究,其结果可为土地利用功能的协调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2.
徐广才  康慕谊  李亚飞 《生态环境》2010,19(10):2386-2392
以北方草地典型地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案例区,在1995年到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力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土地利用转换类型和驱动力模型,采用多层感知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分析了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未来的转换潜力;利用马尔可夫链模型,预测了2005和2010年土地利用格局。预测结果显示:高覆盖度草地减少幅度最大,中覆盖度草地减少相对和缓,高、中覆盖度草地的减少造成了未利用地和低覆盖度草地的增加,尤其是前者增加的幅度最大;从空间分布看,高覆盖度草地的减少集中在西北部地区,主要转变为中低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的减少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地区,其流向主要是以沙化土地为主的未利用地;案例研究表明,多层感知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与马尔可夫链模型的结合与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测稳定驱动力作用下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从而为生态干预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53.
1996—2006年武汉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杨  刘艳芳  丁庆  江平 《生态环境》2010,19(11):2534-2539
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利用1996和2006年Landsat5的TM影像解译结果,基于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定量研究了1996—2006年11年间的武汉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1996—2006年期间,武汉市土地利用覆被总体特征表现出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减少,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的态势;(2)这11年间耕地转化为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这3种变化类型分布最为广泛,转换率最大;(3)11年来武汉市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变化幅度较大,并呈缓慢上升趋势。土地利用年变化速度达到1.25%;(4)1996—2006年武汉市土地利用程度逐年提高,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和变化率均大于0,说明武汉市处于土地利用发展时期,土地利用集约度会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54.
利用TM图像逐级分类提取非点源信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讨了运用逐级分类从TM图像中提取与非点源污染有关的土地利用信息的方法.研究表明,逐级分类与一般的最大似然度分类相比效果更佳,具有简化复杂问题、突出研究重点和方法灵活等优点,能够快速有效地提取所需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855.
丘陵地区流域土地利用对氮素径流输出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2  
氮素是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限制因子,土地利用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氮素输出具有重要的影响.以位于亚热带低山丘陵地区的安徽省南部宣城市梅村流域为实例,通过航空遥感图像解译、GIS分析和实地定位动态监测方法,研究了具有不同土地利用结构的农-林生态系统地表径流水的氮素含量和输出通量及其与土地利用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氮素的输出以NO3--N的输出为主,土地利用类型或土地利用格局对径流水中氮素的含量和输出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在同一种土地利用结构系统下,NO3--N与T-N的含量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线性关系;而只有林地-水塘系统下,NH4+-N与T-N的含量间有极显著线性关系.而各类氮素的输出量间都具有极显著正的线性相关关系.各类氮素的输出量都与土地利用类型具有指数相关性,林地、水塘对氮素输出具有负效应,而水田和村庄则具有正效应.同时,土地利用类型对径流中氮素的含量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856.
科学认知土地利用冲突的时空演变规律,揭示其关键影响因子的作用,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水土资源矛盾明显的昌江流域为研究区,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构建土地利用冲突量化模型,以反映流域内2000—2020年土地利用冲突空间位置及强度变化,应用随机森林模型评判重要影响因子,以偏依赖关系图刻画影响因子对土地利用冲突强度变化的边际响应。结果显示:(1)2000—2020年昌江流域土地利用冲突总体处于基本可控状态,且高冲突值呈环绕城区、沿河流水系两侧分布的特点,城乡交错带成为冲突发生的主要空间单元,流域内对水资源的竞争矛盾突出,整体冲突强度大小表现为中游>下游>上游。(2)在影响因子中,距主要道路距离、人口密度等社会人为干扰及年均降水量、距主要水系距离等水资源条件对土地利用冲突强度变化起关键作用。(3)各影响因子与土地利用冲突强度之间呈非线性响应关系,人口的集聚效应、自然本底的约束性等是造成非线性响应的重要原因。昌江流域需要合理制定水资源配置方案,同时严格控制社会经济发展过快带来的城乡用地矛盾。  相似文献   
857.
为研究长期种植紫花苜蓿对复垦土壤质量改善和生物改土的效果,以种植作物地和撂荒地为对照,分析建筑复垦地多年种植紫花苜蓿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的化学计量特征变化。结果表明,长期种植紫花苜蓿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EC),对表层土壤保水效果较好,显著提升土壤有效养分含量(P<0.05);与作物地和撂荒地相比,苜蓿地土壤SOC和TN含量显著提高(P<0.05),但0~20 cm土壤TP含量显著低于作物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0~20 cm土壤化学计量差异显著,苜蓿地土壤C/N显著低于作物地和撂荒地(P<0.05),而土壤C/P和N/P则表现为苜蓿地显著高于作物地和撂荒地(P<0.05)。种植紫花苜蓿有助于提升土壤有机碳氮活性组分,0~20 cm土层苜蓿地颗粒有机碳(POC)、易氧化有机碳(R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较作物地分别提高88.38%、17.24%和39.16%(P<0.05),苜蓿地颗粒有机氮(PON)、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和酸解有机氮组分含量最高,PON和MBN比作物地显著提高135.29%和17.39%,较撂荒地...  相似文献   
858.
土地利用作为人地关系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人地关系最直接的反映。本文对莆田县土地利用特征进行了分析,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59.
分区达标控制法求解海域环境容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提出可考虑二维扩散的分式标控制法用于求解海域环境容量。引进贡献度系数将二维容量问题定义为线性规划问题,使各类水功能区在达到所对应的环境标准的前提下各排污口污染允许排放量之和最大。并给出了用二维扩散模型计算贡献质系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60.
矿区塌陷地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和资产,对其利用要在空间上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土地分区利用原理使我们对矿区塌陷地的利用由盲目的农业复垦而转到自觉的进行区位选择,使平顶山矿区塌陷地的利用符合其区位特征,从而实现塌陷地区位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