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5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318篇
安全科学   615篇
废物处理   77篇
环保管理   769篇
综合类   3383篇
基础理论   347篇
污染及防治   131篇
评价与监测   211篇
社会与环境   375篇
灾害及防治   94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253篇
  2014年   502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352篇
  2007年   373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306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41.
土地利用结构评价是地理学、统计学支撑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旨在运用新的方法和视角评估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以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结构作为研究对象,以该区的16个乡镇作为评估的单元,研究区独特的区位和土地利用结构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室。在宏观层面上,运用信息熵理论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有序性、均衡度、优势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这种差异跟各板块内部社会经济结构有密切关系;在微观层面上,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结合武进区社会经济等多项指标,从土地利用结构效率角度,指出武进区各乡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信息熵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的研究方法可有效克服传统的基于多元统计方法的综合评价技术不足的缺点,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差异情况。研究表明:在武进区未来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加强土地调控,必须以提高技术效率为主线,加大单位面积土地上的技术投入,优化资源投入结构。各级政府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当将土地利用结构评估作为规划的一项内容,明确各土地资源类型的布局安排、数量指标和质量要求。另外,此评价方法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42.
土地非农化生态价值损失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快速扩展使农用地保护面临巨大挑战,从经济机制上防止土地过度非农化尤为重要.该文对土地非农化生态价值损失过程机制进行了理论探索,建立了价值损失估算方法,并以江汉平原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表明:单纯的市场机制没有考虑土地非农化造成的生态价值损失,无法实现土地资源最佳配置,非农化规模偏大;土地非农化生态价值损失巨大,1987-2010年江汉平原因此累计损失73 692.11万元,人均承担49.25元;不同类型土地的生态价值损失强度有所差异,每公顷的自然保留地、水域、林地、草地、耕地非农化价值损失分别为2.459 8万元/a,2.036 7万元/a,1.262 9万元/a,0.524 1万元/a,0.354 8万元/a.文章认为,发展与保护始终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必然要面对的难题,土地非农化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也是一个土地生态服务功能不断减少和消亡的过程.土地非农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生态效益损失巨大,可能会导致总效益净减.土地过度非农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传统市场体系仅部分考虑了土地的经济、社会功能,而几乎完全没有考虑其生态价值导致的.作为一类负外部性,土地非农化过程中的生态价值损失如果不能得到及时遏制,快速增长的城乡建设用地需求将使农地保护面临巨大威胁,这需要将生态价值纳入土地价值体系,计入征地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现行土地价格体系的合理性,防止建设用地的过度扩张,减少生态价值损失.  相似文献   
943.
王峰  公玮  刘哲  朱重宁  张润琴  李志国  刘毅 《环境科学》2023,44(11):6279-6286
为探究丹江口库区土壤中微塑料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对果园、旱地、水田和湿地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利用密度分选、显微镜观察和拉曼光谱仪测定等方法对土壤中微塑料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研究区采集的64个样本均有微塑料检出,丰度范围为645~15161 n·kg-1.空间分布上,库尾高于库中和库首,且表层土壤(0~20 cm)中微塑料的丰度明显低于下层土壤(20~40 cm).微塑料主要类型为聚丙烯(26.4%)和聚酰胺(20.2%),粒径主要集中在50~500 μm之间(75%),常见形状为碎片状(66.2%).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微塑料丰度与土地利用、距水面和住宅的距离、人口密度和土壤性状密切相关.从微塑料污染风险来看,72.1%区域微塑料聚合物污染指数处于Ⅲ级和Ⅳ级,丹江口库区存在一定的微塑料污染风险.研究结果可为微塑料风险评估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44.
人类活动(土地利用)和环境变化(土地覆被变化)对土壤中硒和重金属含量分布具有重要影响.“退耕还林”生态工程的实施改变了土地利用/覆被,为研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土壤中硒和重金属影响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场所.在西南典型“退耕还林”区,采集了旱地、水田和林地(天然林地和次生林地)的91件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和分析了土壤中硒、重金属、 pH和有机质等参数.结果表明:(1)研究区表土中ω(Se)(0.42×10-6)、ω(As)(13.0×10-6)和ω(Sb)(1.03×10-6)均值显著高于渝西地区的土壤背景值;(2)人工次生林地表土中Se、 Cd、 Cr、 Ni、 Pb和Zn含量都显著高于旱地,表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可能会显著影响表土中硒和重金属富集;(3)土壤有机质(SOM)含量水平是控制表土中硒和重金属含量差异的重要因子.结果发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通过影响土壤pH和SOM间接深刻地影响土壤中硒和重金属迁移和富集.  相似文献   
945.
对于安防行业来说,DVR的应用和发展,使得视频应用成为继IT和通讯之后最有活力的增长点,除了在专业安防中应用外,将来还会在管理领域甚至普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十年发展,在DVR领域历练出一批优秀的民族企业,如海康威视、大华、汉邦高科等,他们的DVR产品不仅牢牢占据国内大多数市场,还走出了国门,在国际市场占据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可以说中国DVR厂商扛起了"民族品牌"这杆大旗。  相似文献   
946.
浅谈矿山机械安全现状及提升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矿山机械的发展情况和目前矿山机械所面临的安全现状,阐述了当目前我国矿山机械安全技术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作了具体的分析。同时提出了加强高级技术人才培养、强化操作人员培训、建立矿山机械安全设计体系等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47.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苏州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苏州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的若干对策措施,对苏州生态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发展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具有指导意义,对经济发达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48.
在对国内外植被现状调查分析和蓟县环境可持续发展现状调研基础上,运用抽样调查方法对蓟县盘山旅游度假中心的植被进行实地调查,用植物重要值、分层刈割法等分析方法对植被确定进行研究分析。本研究成果不仅对于蓟县今后的植被保护工作和区域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参考,还为研究区域植被现状调查分析提供了依据,也为区域植被建设工作提供了借鉴的测评思路。  相似文献   
949.
基于全国7个省大规模的村和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本文系统深入地分析了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设施的采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设施的建设还相当落后,集中于几种基础的或初级的设施;而且投资主体是农户,政府投入十分有限。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估计结果都表明,农户修建生活污水的分散处理设施受到卫生补贴政策、相关规章制度和项目工程的显著影响,另外,农户的人均纯收入越高,家庭规模越大,就越有可能修建生活污水的分散处理设施。在人口居住越密集、交通越发达的地区,农户修建生活污水分散处理设施的概率也越大。  相似文献   
950.
通过对拟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明溪县4个梨生产基地的空气、灌溉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检测,采用重金属(Hg、Cd、Cr、Pb)及有害元素As等污染物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对照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分级标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梨生产基地的空气、土壤和灌溉水的环境质量安全、清洁,评价指标均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条件要求,可作为无公害梨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