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9篇 |
免费 | 80篇 |
国内免费 | 29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1篇 |
废物处理 | 5篇 |
环保管理 | 196篇 |
综合类 | 1081篇 |
基础理论 | 221篇 |
污染及防治 | 31篇 |
评价与监测 | 48篇 |
社会与环境 | 345篇 |
灾害及防治 | 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94篇 |
2022年 | 84篇 |
2021年 | 82篇 |
2020年 | 68篇 |
2019年 | 87篇 |
2018年 | 50篇 |
2017年 | 63篇 |
2016年 | 71篇 |
2015年 | 93篇 |
2014年 | 115篇 |
2013年 | 82篇 |
2012年 | 92篇 |
2011年 | 123篇 |
2010年 | 113篇 |
2009年 | 93篇 |
2008年 | 97篇 |
2007年 | 88篇 |
2006年 | 79篇 |
2005年 | 70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59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81.
探究土地利用方式对长江中游小流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为鄂西地区土地合理利用与管理以及土壤结构改良提供借鉴.以下牢溪小流域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柏树林、蔬菜地、石坎农田、撂荒地、天然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各土地利用方式间土壤团聚体粒径组成及稳定性差异.结果 表明:(1)柏树林、石坎农田、撂荒地和天然林土壤团聚体以>2 mm为优势粒级,平均为57.66%,蔬菜地以<0.25 mm微粒径团聚体为主,均值为60.86%;(2)林地(柏树林和天然林)土壤稳定性和抗蚀性要优于农用地(石坎农田和蔬菜地),耕地撂荒提升团聚体稳定性;(3)分形维数D与破坏率PAD、可蚀性K呈正相关,与团聚体直径(MWD和GMD)和水稳性大团聚体WR0.25呈负相关,分形维数较好反映小流域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和抗侵蚀性.对流域内林区的封育是提升土壤结构稳定性的最优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82.
城市土地利用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以天津居住新区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宗跃光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3,6(3):26-30
土地利用生态经济评价是近年来国际上进行土地开发与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土地利用不仅要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而且要考虑与其相关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本文运用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采用计算机辅助支持下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通过专家咨询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关键指标进行筛选,在上地利用生态潜力与限制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等级合并规则的选图分析法,得到天津市居住新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等级.该项结果可为天津市有关决策部门进行居住新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3.
为了探明离子型稀土矿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差异,该研究选择了龙南足洞矿区周边水稻田、蔬菜地、果园、玉米地、草地、林地、裸地(对照组)7种土地利用类型,测量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含量,利用16S r RNA 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分子生态网络方法,分析不同生境细菌群落组成和物种互作关系。结果表明,草地、林地、裸地有效磷含量低,土壤Cd、Pb、As、Mn、Zn等重金属含量超过背景值,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排序为草地>林地>果园>水稻田>裸地>蔬菜地>玉米地。Chao1指数排序为玉米地>蔬菜地>水稻田>果园>草地>林地>裸地;相较裸地,耕地、植被类土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大幅下降,而酸酐菌门(Acidobacteria)、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丰度升高;劳尔氏菌属(Ralstonia)丰度显著下降,产黄杆菌属(Rhodanobacter)、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和Kaistobacter等细菌丰度显著上升。耕地土壤中硫杆菌属(Thiob... 相似文献
284.
黄河三角洲垦利县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34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模糊数学原理对研究区的可持续土地利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可持续土地利用性在1986-2003年期间逐渐提高.通过计算障碍度详细分析了研究区可持续土地利用的障碍因素.人均农业总产值、粮食单产、芦苇地占地率、农业用地率是可持续土地利用的主要障碍因素.芦苇地占地率在1996年以后始终是第一障碍因素.人均农业总产值的限制主要出现在1998年之前,之后对可持续土地利用未构成障碍.粮食单产和农业用地率的影响主要出现在1996年以后.林草覆盖率、公顷耕地农机总动力和农村电气化水平在一半以上的年份对可持续土地利用构成障碍.在1994年之前,农民人均收入障碍度较大,是主要的障碍因素.最后根据障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可持续土地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85.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若干问题探讨——以云南德宏州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是我国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新生的一种分区,也是该轮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核心内容。在剖析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基本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进行了综合评述。以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在确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3—2010)的规定,结合德宏州实际,制定了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体系,共计将德宏州划分为8个土地利用功能区,即基本农田集中区、一般农业发展区、城镇村发展区、独立工矿区、风景旅游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和林业发展区;同时,探索和确定了德宏州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基本思路、技术路线和具体方法步骤,并应用GIS技术编制了德宏州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图。德宏州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结果符合德宏州实际,对指导全州未来土地利用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86.
退耕还林还草对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程度研究——以延安生态建设示范区为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文章在分析延安生态建设示范区2000-2003年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空间特征的基础上,引入退耕指数、退耕影响系数等指标研究退耕还林草对示范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示范区已退耕坡耕地36.07%,平均每年退耕12.02%,全区的退耕影响系数高达4.76,该结果表明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草活动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很大,它推动了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分乡镇的研究显示,退耕对示范区各乡镇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除2个乡镇的退耕影响系数远远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外,其他7个乡镇都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87.
288.
本实验旨在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通过遥感技术手段,制作出高精度的正射影象并采用ERDAS和ArcGIS软件平台(评测版),来实现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查清监测区的土地利用现状与环境监测、地质灾害情况。为今后高效、客观、准确地开展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和环境保护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和做好技术储备。主要任务利用近期航空遥感数据制作监测区1:2000-1:5000标准分幅DOM;提取监测区土地利用现状图成图及其至今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为环境监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发展的动态监测等提供依据。构建和更新监测区土地资源管理数据库中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相似文献
289.
分析哈尔滨市空气污染的现状、特征和变化趋势,对现有监测点位监测数据的代表性进行回顾性评估,确定增设点位的必要性.进行拟增设点位周围大气污染源调查,收集相关气象资料,进行城市建设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调查,划分一定的网格开展空气质量监测,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初步确定测点位置.进行指标检查及技术论证,最终确定增设监测点位. 相似文献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