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89篇
安全科学   105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521篇
综合类   1514篇
基础理论   181篇
污染及防治   130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423篇
灾害及防治   5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01.
地方政府的土地利用行为及动机是理解我国土地违法问题的关键。现有研究重点关注了地方政府土地违法的财政激励而忽视了引资激励,无法解释地方土地违法中涉及大量工业用地的现象。本文立足现行的分税制及官员晋升考核体制,从理论上分析了财政激励和引资激励对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的影响及其差异,并据此提出研究假说:(1)财政激励和引资激励都是地方政府土地违法的重要驱动因素。(2)地方政府在土地财政和土地引资上的目的不同导致二者的违法收益及风险存在差异,这使得引资激励的驱动作用可能更强。然后,基于2008—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对研究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财政激励和引资激励都对地方政府的土地违法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后者的作用更强。在东、中、西部的区域层面,东、中部地区的土地违法主要受引资激励影响,财政激励的作用并不显著;而西部地区的土地违法则受财政激励和引资激励的共同影响,且后者的作用更强。这一结果意味着,相对于财政激励,引资激励是驱使地方政府土地违法的更重要因素。由此,在土地违法问题的治理上,除了针对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激励进行财政体制改革,更重要的是针对引资激励开展官员绩效考核改革。  相似文献   
802.
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5~2015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从土地开发均衡度和土地开发限度两方面对该地区的土地开发强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土地均衡度呈现两极分化,东部和西部地区土地开发失衡,中部地区土地开发相对均衡;(2)长江经济带整体土地开发限度为5.58%,11省市均超过或临近极限值,未来需建立集约型土地开发模式;(3)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的土地开发强度差异显著,呈现出下游高上游低,东部高集聚的空间格局。因此,应参考各省市土地开发限度对规划进行修编;增强土地供给能力,为建设用地紧张地区挖掘新的开发潜力;建立跨区域的土地开发体制等,通过完善政策法规促进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03.
土地覆被与全球生态环境变化有重要联系,遥感分类技术作为提取大尺度地物信息的主要手段,在土地覆被变化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监测研究对影像时间序列的要求及像元呈现出的混合光谱的特征,现存城市土地覆被分类方法的分类精度仍待提高.为了精确评估城市土地覆被变化带来的生态效应,寻找到一种简单可行同时又具有较高分类精度的遥感分类方法显得极为重要.基于Landsat 8卫星遥感影像,建立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土地覆被分类体系,结合地物物候特征改进传统的监督分类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金坛区土地覆被分类工作中,统计分析2016~2018年金坛区各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融合地物物候特征的监督分类方法相较于传统监督分类方法可有效改善各覆被类型的提取精度;且在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实施下,2016~2018年金坛区各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较为明显.整体来看,该方法在传统监督分类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地物的物候特征进行土地覆被信息的提取,在保证分类方法简单易行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分类精度,为土地覆被变化生态分析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804.
以陕西、甘肃、宁夏及青海4省区农户调查数据为依据,实证分析家庭借贷、经营规模对农户土地经营意愿的影响,并基于分化视角对农户土地经营行为选择问题进行探讨.结果 表明:(1)家庭借贷获得是农户进行差异化土地经营决策的重要机理因素,在农业信贷刺激下现有农户多选择转入、转出或参与土地入股,表明农贷扩张有益于土地经营规模适度集中;(2)经营规模显著影响农户的土地经营意愿,但随规模分化产生效应不同.以小农户为参照组,中等规模和大规模农户选择转出土地经营权的意愿最强,选择转入土地经营权意愿最弱;(3)经营收益对农户土地经营意愿的影响最为敏感.可以认为,土地经营收益的稳定增长及其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农户从事土地经营发展的基础性支撑.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新古典经济学中有关规模经济与效率的理论解释,并为促进农户土地经营规模适度、比较收益提高的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805.
慢速渗滤土地处理设计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忠翰 《环境科学》1991,12(4):57-61, 34
由于慢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有较高的去除能力,且城市污水的有机污染物浓度远低于系统的处理负荷量,故系统的设计参数受污水中氮浓度控制.试验表明,BOD_5负荷率高达3.57g/m~2·d仍不会影响系统的工艺性能,但氮负荷率一般不应超过0.6—0.7g/m~2·d.由氮极限值确定的水力负荷率为3—6m/a.在规定的负荷率下,投配水深采用<7cm,4—5天投配一次污水的投配频率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806.
快速渗滤土地处理法去除污水中挥发卤代烃的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美正 《环境科学》1990,11(4):7-11
本文就不同周期和布水率对快速渗滤系统中挥发性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通过该法与六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对挥发性卤代烃去除率的比较,表明快速渗滤土地处理法更为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807.
农村土地旅游化利用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城郊乡村土地利用转型的重要现象之一,是缓解乡村振兴中旅游用地矛盾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重要途径,而农户旅游行为则是推动土地旅游化利用的内在动力。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人际行为理论的整合分析框架,以杭州市和长沙市典型旅游村451份农户调研样本为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乡村转型视阈下农村土地旅游化利用行为的驱动机理,以揭示新阶段农村土地利用转型的深层规律。结果表明:(1)农户土地旅游化利用行为中存在“意愿—行为”的自主驱动、“意愿—组织支持—行为”引导驱动、“行为态度—行为”经济驱动、“知觉行为控制—行为”约束驱动和“情感—行为”情感驱动等五重内在逻辑关系。其中,“意愿—行为”自主驱动占主导地位,组织支持的引导驱动是衔接农户意愿与实际行为的关键动力。(2)乡村旅游经济、社会效益预期是农户土地旅游化利用行为态度的重要驱动力,符合经济激励和价值追求的双重逻辑;规范信念是农户主观规范的重要因素,其中指令性规范作用较大;农户知觉行为控制中更注重对风险评估和抵御机制、资源获取和配置能力以及专业技能水平的考量;土地旅游价值功能认知与土地依恋是农户个人情感维度重要因...  相似文献   
808.
耕地休耕制度是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立足于探索耕地休耕空间配置的内涵和技术方法,以此解决因休耕地错配而导致休耕的效率和效益受损问题。以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国家第一批休耕试点的贵州省松桃县为例,采用基于休耕目标的耕地健康综合评价法诊断识别休耕地,并按照休耕要求优选休耕地。结果表明:(1)广义上的耕地休耕空间配置的内涵本质,就是将休耕规模、休耕区域、休耕时序和休耕技术模式进行优化组合,实现对休耕地的“定量、定位、定序、定术”宏观调控。(2)休耕区域空间布局的重要基础是基于耕地健康综合评价的休耕地诊断识别,耕地健康程度由耕地质量目标和耕地产能目标共同决定;休耕区域空间布局的核心内容是空间约束,以集中连片作为主要约束条件。(3)松桃县耕地健康程度一般,休耕潜力较大且旱地明显比水田休耕潜力大,适度休耕为主、优先休耕为辅。(4)水田休耕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西部和南部乡镇,旱地休耕区域全县皆有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乡镇。  相似文献   
809.
提出了一种评价建筑物内发生填埋气体爆炸事故概率的理论与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810.
中国土地整理分区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理划分土地整理区,明确不同区域土地整理的类型与方向,是制定土地整理标准和技术措施的基础,也是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的基础。分析了包括土地整理功能分区、土地整理工程类型分区和土地整理潜力分区在内的中国土地整理分区研究新进展,探讨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