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50篇 |
免费 | 51篇 |
国内免费 | 19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30篇 |
废物处理 | 20篇 |
环保管理 | 531篇 |
综合类 | 1438篇 |
基础理论 | 192篇 |
污染及防治 | 136篇 |
评价与监测 | 72篇 |
社会与环境 | 422篇 |
灾害及防治 | 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64篇 |
2021年 | 50篇 |
2020年 | 52篇 |
2019年 | 70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65篇 |
2016年 | 71篇 |
2015年 | 84篇 |
2014年 | 184篇 |
2013年 | 124篇 |
2012年 | 145篇 |
2011年 | 162篇 |
2010年 | 123篇 |
2009年 | 143篇 |
2008年 | 158篇 |
2007年 | 148篇 |
2006年 | 133篇 |
2005年 | 98篇 |
2004年 | 103篇 |
2003年 | 110篇 |
2002年 | 111篇 |
2001年 | 95篇 |
2000年 | 88篇 |
1999年 | 77篇 |
1998年 | 63篇 |
1997年 | 79篇 |
1996年 | 63篇 |
1995年 | 45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46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农户参与土地流转能否产生正的收入效应是一个广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然而已有的经验研究结论却大相径庭,文章以为对土地流转异质性影响的忽视是导致诸多土地流转收入效应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关键。基于此,文章应用2010—2018五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土地流转对不同农户类型、不同收入来源的影响差异。基本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土地流转确实会增加农户收入,但是主要表现为对转出农户有正的收入效应,对转入农户的家庭纯收入影响并不明显。第二,土地流转对转入农户与转出农户的不同类型收入的影响并不一致。转出户工资性收入增长幅度远高于经营性收入下降幅度,工资性收入对转出户家庭纯收入的增长贡献接近80%;转入户的经营性收入增长无法弥补工资性收入下降,导致家庭总收入水平没有显著变化。以上实证结果经双重差分模型、处理效应模型等一系列模型敏感性分析后并未改变,表明文章的基本结论是稳健的。进一步地,文章对收入异质性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土地流转对不同农户的劳动力资源配置决策影响存在差异,转出户外出务工与创业的概率增加,非农生产的劳动力投入增加;而转入户则在农业生产中投入更多资源,包括家庭农业劳动参与增加以及农业投入增加。文章进一步的政策讨论也发现,由于转出农户对技术改进的依赖性较弱,转出农户只需要保证能够找到一份替代工作就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但对转入农户而言,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帮扶,所以他们的土地生产改进有限,反而难以产生土地流转理论提到的资源配置优化,这可能会限制土地流转市场的进一步扩大。综上,文章研究为优化土地流转政策、提高土地流转参与率,并最终实现农户的社会福利改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经验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83.
家庭农场土地征收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未来家庭农场数量的逐渐增加与经营土地面积的不断扩大,与快速城镇化相伴随的土地征收区域不可避免会与家庭农场经营的土地范围相交叉或重叠。家庭农场主通过整合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得的承包地和市场化交易获得的承包地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因此,在家庭农场土地被征收时,应确保家庭农场主获得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并妥善处理家庭农场主与拥有不同类型农地权利的众多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理论分析法,区分点状征地、线状征地和面状征地三种不同情况,分析了家庭农场土地征收的后期生产经营影响,在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政策框架下,深入剖析了家庭农场土地征收涉及的农地权利类型。然后,构建起家庭农场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理论模型,以及家庭农场主、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等权利主体之间的收益分配理论模型。具体而言,家庭农场主根据自有土地、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的土地、通过土地退出获得的土地所占的比重以及不同类型土地权利所对应的价值标准分得相应的征地补偿收益;政府通过税收参与征地补偿收益分配;集体经济组织凭借土地所有者身份依法分得相应比例的补偿收益;农民获得的征地补偿收益为承包经营权价值扣除其让渡给家庭农场主的农地权利价值后的剩余部分。最后,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1做好家庭农场发展规划;2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并将间接损失纳入补偿范围;3建立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土地的征收补偿收益分配机制;4保障抵押权人(金融机构)对征地补偿享有优先受偿权。 相似文献
84.
典型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对水质的影响--以太湖上游浙江西苕溪流域为例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利用1985、1995和20D0年的TM数据及水质资料,运用GIS和水质指数法研究西苔溪流域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水环境效应。结果表明:流域内耕地不断减少,建设用地持续扩大,林地前期减少后期缓慢增加;林地和耕地是流域内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二者面积之和占流域面积的比例在三个时段均在92%以上;空间集中性及斑块碎化是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表现,建设用地斑块数量增多且斑块面积明显增大,饼地面积减少但斑块数量增多。研究时段内流域水质在时间上呈逐步恶化趋势,在空间上则表现为自上游至下游逐渐下降,其中,1996-2000年,研究河段内水质指数下降幅度达30%左右;只治理点污染源仅使水质指数增加6.5%左右,表明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是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85.
南水北调对丹江口水库区土地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湖北省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冲线工程的水源区。随着调水工程的实施,库区土地资源将受到深远的影响。以丹江口水库及其四周海拔低于200m的区域为研究范围,选用90年代初获取的LandsatTM假彩色合成图像为主信息源,运用目视判读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对该区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比例尺为25万分之一的遥感制图和计算机面积量算;在此基础上,对工程实施后本区土地资源的淹没损失,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进 相似文献
8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统筹区域发展多元目标以增强对区域发展的指导力和约束性,因此全面了解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政策目标偏好,能为优化规划技术方法和改革规划管理体制提供政策参考。鉴于此,本文在分析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多元目标及其关系的基础上,采用内容分析法基于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进行词频挖掘构建目标偏好测量维度及体系,进而对两轮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进行目标偏好的定量测度,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多目标规划,通过内容分析法可以构建由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目标构成的目标偏好测量体系;(2)从目标偏好排序来看,三大目标中社会目标始终是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首要偏好目标,生态目标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次要偏好目标,经济目标排在最后;同时相比上轮规划,本轮规划耕地保护子目标次序提前,土地整治子目标次序推后;(3)从目标偏好程度来看,社会目标的首位偏好程度有所下降,但其中耕地保护子目标的首位偏好度明显上升;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的首位偏好程度基本不变,总体而言本轮规划三大目标偏好程度的差异缩小。研究结果说明,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始终坚持以耕地保护为核心的社会目标偏好,符合其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主导的部门规划的定位;虽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目标的偏好程度差异缩小,但其若要在空间规划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还需要通过优化规划技术和改革规划管理体制进一步均衡经济、社会、生态目标,以承担起统领全区域空间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87.
实时动态技术(RTK)在土地资源测量及工程施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地籍管理和地籍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工作,科学的地籍测量方法关系着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土地资源测量方法和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RTK测量技术以其快捷、精准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类测绘工作中。因此,本文介绍了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以便让人们清楚地认识RTK的工作原理、测量内容及其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88.
平庄矿务局红庙矿洗煤厂建于1989年,设计采用SMZ-500/1500压滤机两台及EPS9-1025型高频筛,实现洗煤水全闭路循环,但由于褐煤洗选煤泥板块压滤技术经验不成熟,论证也不充分,安装后不能正常运行。尔后,进行了《红庙矿洗煤水半闭路循环的可行性研究》,因投入资金数额巨大(需 相似文献
89.
根据DPSIR模型构建了城市土地资源中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该体系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结构化的指标设计将生态环境与人口、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等其他要素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充分考察了各要素之间的密切关联。在实证分析方面,以北京市为例,对其2011—2014年土地资源中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相关指标变动趋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两大驱动力指标持续上升,对土地资源带来的压力持续存在且逐年增大;城市建设用地的压力不断增大,居住用地造成的压力最为显著;从反应指标和状态指标看,北京市在努力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工作,但影响指标目前尚无显著改善,大气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等情况仍不容乐观。最后,针对如何评价和提升城市土地资源中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