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19篇
  免费   1140篇
  国内免费   3671篇
安全科学   572篇
废物处理   211篇
环保管理   841篇
综合类   8875篇
基础理论   2930篇
污染及防治   839篇
评价与监测   744篇
社会与环境   428篇
灾害及防治   90篇
  2024年   297篇
  2023年   786篇
  2022年   788篇
  2021年   873篇
  2020年   581篇
  2019年   645篇
  2018年   425篇
  2017年   420篇
  2016年   602篇
  2015年   637篇
  2014年   1014篇
  2013年   721篇
  2012年   739篇
  2011年   738篇
  2010年   647篇
  2009年   678篇
  2008年   673篇
  2007年   554篇
  2006年   463篇
  2005年   389篇
  2004年   339篇
  2003年   317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203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77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111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沙市南郊山地丘陵区为研究对象,选择7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次生林地、经济林地、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撂荒地、苗圃地、坡耕地)研究了城乡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颗粒组成主要集中在1~0.05 mm和<0.001 mm两个粒级范围内,土壤质地以重壤土和轻粘土为主。随着人为干扰程度的减弱,土壤砂粒(1.0~0.05 mm)、土壤粉粒(0.05~0.01 mm)百分率逐渐下降,<0.01 mm的土壤物理性粘粒百分率增加。自然、半自然状态利用方式的林地(次生林地、经济林地、杉木人工林地)土壤总孔隙度、含水量普遍较高,土壤密度低于坡耕地、苗圃地、撂荒地、采伐迹地,而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及氮、磷、钾含量普遍高于坡耕地、苗圃地、撂荒地、采伐迹地  相似文献   
962.
通过比较连续浸出、碳酸化保存间歇浸出和密封保存间歇浸出3种浸出条件下,废物水泥窑共处置产品--混凝土中Cr、Ni、As、Cd和Pb的浸出量,研究了干湿交替的环境中碳酸化对混凝土中重金属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漫出条件对混凝土中重金属的浸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间歇浸出过程降低了重金属在混凝土固相与孔隙水(液相)中的浓度...  相似文献   
963.
为充分保障再生水回灌地下时的水质安全、提供高质量地下水资源,在土壤处理系统中嵌入纳滤技术强化对再生水的处理效果,并初步探讨土壤系统作为前处理对纳滤膜污染的控制机理.结果表明,未采用臭氧氧化预处理前,土壤处理对再生水DOC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2%和20%.臭氧氧化对UV254的平均去除率为51%,并将土壤对D...  相似文献   
964.
中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实验室选择性富集培养,从中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获得了能以中原原油为碳源快速生长的石油降解菌群。结合黑麦草(Ryegrass)和苜蓿(Alfalfa),采用该降解菌群对原油污染土壤进行了原位生物联合修复实验。接入降解菌的实验区分种植黑麦草、种植苜蓿、未种植区,另设黑麦草区和空白区。经过99 d的生物修复,石油烃累计降...  相似文献   
965.
宁波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o和PM2.5的源解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宁波市布设4个代表性点位,于2010年春季、夏季和冬季进行大气PM10和PM2.s的采样,同时采集了多种颗粒物源样品,建立了PM10、PM2.5和源样品的化学成分谱.采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对宁波市PM10、PM2.5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城市扬尘、煤烟尘、机动车尾气尘是宁波市PM10、PM2.5的3大污染源,...  相似文献   
966.
Al3+胁迫对茶园土壤微生物区系及生理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外源添加Al3+溶液,研究了Al3+胁迫对茶园土壤微生物区系及生理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土壤中的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Al3+的敏感性不同,Al3+添加量升至0.8 g/kg时,放线菌、真菌有一定的耐受性,而细菌数量呈快速下降趋势,亚硝化细菌几乎不能成活,但随着Al3+添加量的进一步升高,放线菌...  相似文献   
967.
利用高效降解菌对受污土壤进行生物强化修复是提高修复效果的可行途径之一,其中降解菌的竞争力与适应性是决定强化修复过程成败的关键因素.以实验室保藏的1株氯氰菊酯高效降解菌--铜绿假单胞菌CF31为对象,开展菌株生长特性及其对污染土壤修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GF31生物活性高,环境适应力强,在温度15~35℃,pH值5...  相似文献   
968.
文中采用江苏盐城滩涂响水到滨海一带的滩涂土壤样品,利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硅胶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检测土壤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并用优化洗脱程序对滩涂土壤中PAHs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1个滩涂土壤样品中检出萘、苊烯、菲、蒽、荧蒽、芘六种PAHs,其含量较低,说明该段滩涂土壤尚未受到多环芳烃的污染。  相似文献   
969.
以云南省某废弃有色金属冶炼厂镉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单一淋洗和复合淋洗方法探究盐酸、FeCl3、鼠李糖脂淋洗剂及淋洗条件对土壤中镉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酸(1 mol·L~(-1))+鼠李糖脂(2%)配比为2∶1,液固比为8∶1,淋洗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土壤中镉的去除率可达86.78%,可将镉污染强度为1 180 mg·kg~(-1)的土壤修复至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36600-2018)第二类用地管制值(Cd172 mg·kg~(-1))的要求。该方法可有效去除土壤中活性态镉,使土壤生物毒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70.
为考察土壤渗透性改良后的径流污染削减效果和去除规律,以上海浦东某已建居住社区绿地土壤特性为样本,采用中粗砂和沸石进行渗透性改良并开展径流污染削减实验。结果表明:改良后土壤渗透性能明显提高,具有较好的截留和净化污染物作用;通过土壤成分、污染负荷、流量负荷和渗滤深度对COD、TN、TP和NH_4~+-N去除效果的影响分析,提出了不同径流污染特征下可采用不同的土壤渗透性改良方案,实现对特征污染物更有效的削减效果。研究结果可为改良城市居住社区绿地土壤渗透性,缓解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