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9篇
  免费   752篇
  国内免费   2755篇
安全科学   297篇
废物处理   128篇
环保管理   571篇
综合类   6240篇
基础理论   2590篇
污染及防治   626篇
评价与监测   609篇
社会与环境   181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144篇
  2023年   439篇
  2022年   489篇
  2021年   596篇
  2020年   425篇
  2019年   478篇
  2018年   281篇
  2017年   290篇
  2016年   449篇
  2015年   461篇
  2014年   738篇
  2013年   505篇
  2012年   528篇
  2011年   541篇
  2010年   468篇
  2009年   515篇
  2008年   521篇
  2007年   430篇
  2006年   353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941.
杀虫双农药在土壤中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研究了杀虫双的降解、吸附和田间淋溶情况。结果表明:杀虫双在pH3—9范围内的水解反应极为缓慢,杀虫双在土壤中的降解主要是微生物作用下的生物降解过程,杀虫双和沙蚕毒素在太阳光下的降解作用很快。土壤对杀虫双的吸附量很少,而沙蚕毒素较易被土壤所吸附。田间试验结果证实了杀虫双具有很大的淋溶趋势,应对该农药的地下水污染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42.
土壤中二氧化锰对As(Ⅲ)的氧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土壤中δ-MnO_2对三价砷的氧化动力学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结果表明,氧化动力学符合假一级速率方程,且土壤中氧化铁、氧化铝和碳酸钙与δ-MnO_2的包蔽能改变氧化反应速率;砷污染水稻田的排水搁田能显著减轻水稻砷害。  相似文献   
943.
生物配体模型(BLM)同时考虑了水中金属离子的化学形态以及阳离子与金属离子在生物配体(BL)上的竞争对其毒性的影响,能成功预测水体金属的生物毒性/有效性.最近,BLM呈现出向土壤环境中拓展的趋势,发展能预测重金属对土壤生物毒性的陆地生物配体模型(t-BLM)正成为最新的国际研究热点.论文模拟土壤溶液,以土壤溶液中的主要阳离子Mg2+为例,通过单因素浓度控制-恒pH营养液培养-陆生植物根伸长抑制试验,定量探讨了不同浓度Mg2+存在下,铜离子(Cu2+)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根的毒性.结果表明,Mg2+浓度升高显著减弱了Cu2+对小麦根的毒性,即呈现出保护效应.证实陆地生态系统中也存在阳离子对重金属植物毒性的保护效应,支持了BLM中阳离子和重金属离子在生物配体上存在竞争结合的假设,即BLM概念适用于陆生植物.定量分析表明,小麦根生长抑制的毒性效应指标EC50(以自由铜离子活度表示)与自由镁离子活度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线性回归方程为:pEC50(Cu2+)=-0.36(Mg2+)+6.47(r2=0.9976),Mg2+对Cu2+毒性的影响强度可以通过该方程进行预测.论文积累了重金属铜对典型陆生受试植物小麦的毒性数据,探讨了t-BLM的构建方法学,并为其发展提供了思路.联合了土壤理化性质、金属形态及生物积累和毒性效应的t-BLM,将提供一个环境风险评价和制定土壤质量标准的新工具.  相似文献   
944.
天津地区表层土中饱和烃的组成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天津地区不同环境功能区表层土壤中饱和烃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分析了该地区几个具代表性的环境功能区表层土(0~25cm)中饱和烃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布特征,重点讨论了正构烷烃和甾、萜烷烃类化合物的组成、分布及环境意义,比较了不同层次(亚层)(0~5cm,5~10cm,10~15cm,15~20cm,20~25cm)中这些化合物及相关的地球化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采样点以及同一采样点的不同亚层之间正构烷烃的组成特征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而甾、萜烷烃类化合物组成与分布特征均较为接近。正构烷烃以及甾、萜类地球化学参数综合分析揭示,不同采样点之间正构烷烃的来源多样,中低分子量的正构烷烃主要来源于石油等化石燃料,高分子量正构烷烃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蜡的分解产物,但甾、萜烷烃类化合物的来源是一致的,且主要来源于石油烃污染。不同采样点表层土中饱和烃的来源及污染程度均存在一定的差别,市区、油田附近、经济开发区以及近郊区受石油源影响较重,北部山区污染较轻,且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的降解。除个别采样点外,同一采样点不同亚层之间饱和烃的组成特征基本一致,表明污染源是一致的,主要来源由表层污染物往下迁移所致。  相似文献   
945.
应用工厂废弃物—铁屑做原料,探讨不同铁屑投加量对修复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程度汞污染土壤的能力,并与修复水体汞污染作了对比;另外,首次将淋滤法与国际上新兴的土壤、地下水修复技术-PRB技术结合,研究其修复土壤汞污染的效果。结果表明,废铁屑可很快去除水体中的汞,去除率可达93%;在铁屑存在下,能一定程度预防和修复土壤汞污染,在相同水体汞污染程度条件下,时间是影响土壤汞污染程度的主要因素;在CaCl2淋洗液作用下的模拟PRB实验中,土壤有效汞含量降低,同时淋洗液中汞质量浓度低于1μg·L-1。因此,用废铁屑能有效预防和修复土壤汞污染,且将淋滤法与PRB技术联用,与将铁屑直接撒入土壤中相比效果好得多,且不会引起后续的水体二次污染,是一种很有应用潜力、值得深入研究的土壤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946.
国家濒危植物永瓣藤分布的土壤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nse)是卫矛科(Celastraceae)的一个中国特有单型属植物,被列为国家二级稀有濒危保护物种。本文对永瓣藤分布区14个样地土壤样品的pH值、有机质、全氮、水解氮、硝态氮、全磷、速效磷和全钾进行了检测分析,以期弄清该物种分布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其pH值的变化幅度为4.55~5.57,主要处于强酸性范围,适应幅度较窄。有机质与氮素非常丰富,相互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有利于永瓣藤的生长与繁衍,但土壤中磷、钾素较为缺乏。土壤酸碱度和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在某种程度上对永瓣藤的分布范围具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947.
矿区污染土壤Pb、Cd、Cu和Zn的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调查湘南某铅锌矿区周围的菜园土和水稻土Pb、Cd、Cu和Zn的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活性和迁移性。结果表明:两种土壤中Pb、Cd、Cu和Zn的总量分别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相应的标准。运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研究发现,土壤中Pb、Cd、Cu和Zn的各形态含量之和与其总量非常的接近,其中菜园土Pb的提取率为96.3%,Cd的为94.1%,Cu的为93.4%和Zn的为91.7%;水稻土Pb的为97.6%,Cd的为92.0%,Cu的为92.1%和Zn的为91.7%,表明该形态分析方法的结果是合理的。土壤中Pb、Cd、Cu和Zn各形态的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别,残渣态是主要形态,其中Pb的含量占60.7%~58.2%,Cd的是50.4%~59.2%,Cu的是37.3%~53.4%,Zn的是54.9%~46.9%,而交换态所占的比例最小。菜园土重金属的生物活性系数的大小是:Cd>Cu>Pb>Zn,迁移能力的顺序是Cd>Cu>Zn>Pb;水稻土重金属的活性大小和迁移能力的顺序都是:Cd>Pb>Zn>Cu。菜园土重金属的生物活性和迁移性较水稻土的大,其中Cd的生物活性和迁移性的最大。研究结果将为评估矿区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8.
红壤坡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产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连续8 a对红壤丘陵坡地6种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地表径流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恢复保护能显著减少地表径流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地表径流量存在显著差异,其大小依次为:农作区>甜柿区>茶园区>湿地松区>干扰恢复区>恢复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产流主要发生于4-8月,降雨量和2.5~8.0 mm·h-1降雨强度是影响径流量的关键因素.恢复区和干扰恢复区呈现良好的水土保持效应,累积径流量增长缓慢;纯林生态系统水土保持效应与林木种类密切相关;农耕地由于土壤扰动大,水土流失严重,累积径流量增长迅速.必须通过构建合理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以进一步防治南方地区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949.
运用SCI-GROW模型预测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美国环境保护局开发的地下水暴露评价模型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选择SCI-GROW模型预测我国福建省甘蔗种植区5种常用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并将模型预测结果与该地区地下水中农药的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SCI-GROW模型能较好地用于我国东南沿海等地下水位较高、降水量较大、土壤砂性等地下水易受污染地区农药的筛选评价.最后,运用SCI-GROW模型预测涕灭威等17种我国常用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为这些农药的科学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0.
不同有机物料在潮棕壤中有机碳分解进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了特定年度中,不同月份间有机物料在潮棕壤旱田、水田中有机碳分解速率及C/N变化。结果表明,4种物料(玉米秸和玉米根,水稻秸和水稻根)在潮棕壤地区温度、湿度适宜的前3个月(1999年7—月)迅速分解,之后进入缓慢分解阶段,其中根的分解残留率始终高于秸秆。经计算约有2/3的玉米根和稻根腐解产物残留在土壤里;分解至试验结束。所有物料的C/N比都趋于一致,约在10—13之间,与土壤腐殖质的洲比非常相近,说明这些物料已基本完成其腐殖化过程,而成为较稳定的有机组分、这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土壤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