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224篇
安全科学   69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530篇
基础理论   169篇
污染及防治   53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21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81.
云南粉土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是一种具有特殊工程性质的,由粉液化引起的工程震陷造成的危害极大。根据云南粉的室内共振柱试验,得到了归一化处理后的G/Gm ax~γ/rγ和D~γ曲线,并运用修正后的双曲线模型进行了拟合分析。根据室内振动三轴试验,得出不同固结比和不同固结压力下的的动强度与振动次数的试验曲线,发现动强度与破坏振次间符合较好的乘幂关系,动强度与固结比之间符合较好的二次抛物线关系;分析不同围压下孔压与破坏振次的试验曲线规律,发现可以用指数函数进行拟合。结果可供该类的动力特性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2.
在碎石类边坡中常常发育稳定的地下水管网排泄系统,它们对控制地下水水位上升,保持边坡稳定十分重要。以官家滑坡为例,通过对滑坡稳定性系数有关的各因素敏感性分析,发现地下水是影响边坡变形破坏以及复发破坏的最主要因素。当坡脚开挖或坡体堆载时,会破坏管道状地下水排泄系统,降雨入渗导致地下水水位升高,从而引起坡体内孔隙压力比、水头高度和水力坡度增大,使潜在滑面上的孔隙水压升高,影响碎石边坡的稳定性;同时,地下水位的升高降低了体的内摩擦角,而因素敏感性分析发现,内摩擦角对边坡失稳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官家滑坡的后期治理中,治水作为主要工程措施的理念已经得到很好的贯彻,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83.
新冠疫情防控消耗大量一次性口罩,口罩废弃物处置量大、环境环保要求高;高含水率淤泥水泥固化并作路基填料是解决路基优质填料来源难、价格高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提出利用废弃口罩加筋高含水率淤泥固化并作路基填料的解决思路,以水泥为固化剂、以废弃口罩为加筋材料,实测不同废弃口罩掺量、尺寸及龄期条件下废弃口罩加筋水泥固化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值,探讨废弃口罩掺量、尺寸及龄期等因素对水泥固化的加筋效果,以及废弃口罩加筋对水泥固化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废弃口罩适用于加筋高含水率淤泥水泥固化,本文试验条件下废弃口罩的最佳掺量约为0.5%,无侧限抗压强度值提高约87.5%。废弃口罩加筋水泥固化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应力-应变曲线呈软化型,且废弃口罩的加筋作用提高了试样的抗变形能力;废弃口罩加筋水泥固化呈现一定的塑性破坏特征。  相似文献   
184.
改性凹土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涛  郭迎卫  严群 《青海环境》2006,16(2):66-68,91
文章讨论了凹凸棒的热处理改性方法,利用改性凹凸棒对印染废水进行吸附脱色和降低COD性能研究,考察了改性温度、pH值、凹凸棒投加量、吸附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凹凸棒对印染废水CODcr和色度有较好的去除能力,CODcr的去除率可达80%,脱色率可达98%以上,具有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5.
模拟酸雨对土柱中稀土元素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模拟研究酸雨对柱中稀元素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雨水、酸雨淋溶下,对照组红壤柱中所含稀元素有向下迁移的趋势,并且随淋溶液pH值的降低,稀元素向下迁移的能力增加.外源稀迁移量的大小顺序为;Ce>La>Nd>Pr,其顺序与各稀元素在稀微肥中含量大小的顺序相同.表明外源稀的迁移性与外源稀的总量密切相关.外源稀柱中的含量随着红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稀元素主要在柱中第一、二层持留;随着淋溶液酸度的下降,稀元素向下迁移的能力增加.  相似文献   
186.
了解重金属在壤中的富集特征是其风险评价和壤修复的基础。分别以黑龙江省典型的农耕黑和沼泽为研究对象,采用干筛法获得〉4000、4000~2000、2000~1000、1000~250、250~53和〈53衄16个粒级的壤团聚体颗粒组。利用等离子质谱(ICP-MS)测定了本和各级团聚体颗粒中Cr、Cd、As和Pb的含量,并对其颗粒组分布特征及对有机碳的响应进行了解析。研究表明,2种壤中的重金属Cr、Cd和Pb的富集因子均大于1,而As则存在明显的流失。除了黑中的As和Pb外,其他重金属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增加而呈现富集减弱的趋势。其中,cr和cd主要趋向分布在粉.黏团聚体(〈53wn)颗粒中;Pb在黑中易赋存于1000~2000μm大团聚体中,在沼泽中则富集于53~250μm的微团聚体中;As不但趋向被吸附在53~250μm的微团聚体中,而且在黑中也容易被吸附在〉l000μm的大团聚体中。金属质量负载计算表明,大粒径颗粒组对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总体贡献较大。壤中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团聚体粒径减小而升高,cr和Cd分布与颗粒有机碳含量正相关,黑中As的分布与颗粒中有机碳含量负相关而在沼泽中呈弱正相关,Pb的分布则与有机碳含量均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7.
菜园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态特征与种植年限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了研究菜园壤生态系统的演化,在广州白云区采集共计64个不同种植年限的菜园壤样本。对壤丰要物理化学性质和壤微生物生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壤粘粒和微网粒含量、壤全磷、全钾的含量随菜园的种植年限而增加;呼吸商则随年限升高,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真菌亦有升高的趋势,而微生物碳氮比、壤微生物商、微生物氮/全氮随年限降低;种植10a左右菜园壤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AWCD值最低,40a壤最高,80a以上壤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标有所降低,表明种植80a后的老菜园壤微生物生态系统有退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188.
邵兴华  张建忠  王艾平 《生态环境》2010,19(10):2355-2359
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淹水对2种酸性红壤(旱地红壤、水稻)磷吸附解吸特性及草酸可提取态P的影响。淹水培养实验中,2种壤分别淹水0(对照),1、2、3、4、8周,淹水培养结束后进行P吸附解吸实验,解吸实验结束后测定样中草酸可提取态P。结果表明:与氧化状态相比,淹水后旱地红壤P吸附量减少,水稻淹水1、2、3周P吸附量高于氧化状态,继续淹水4和8周后P吸附量减少。淹水前后旱地红壤P吸附量均大于水稻。用简单Langmuir方程拟合P等温吸附曲线,除淹水4周外,P最大缓冲容量(MBC)随淹水时间延长而降低。结合能常数(K)淹水前后的变化规律性差。2种壤P解吸量随加入P量增加而增加。氧化、还原状态下,2种壤酸性草酸铵可提取P均远远大于CaCl2解吸P,虽然水稻吸附P量低于旱地红壤,但P解吸量无论是CaCl2解吸P还是酸性草酸铵可提取P均大于旱地红壤,主要原因在于水稻全P及速效P含量大于旱地红壤。淹水后草酸可提取态P增加,吸附P的释放和被新近形成的铁氧化物再吸附是淹水后草酸可提取态P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9.
稻田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对土壤保氮作用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定量评价壤对铵的矿物固定作用在壤对肥料氮的保持作用中的相对贡献,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和分析测定,研究了湖南省几种主要母质发育的水稻对添加铵的矿物固定作用及其对壤保氮作用的贡献。结果表明:壤对外源铵的矿物固定是壤重要的保氮机制之一,但不同壤对保氮作用的相对贡献大小不一,以河沙泥的固铵作用对壤保氮作用的贡献最大,固铵量占总保氮量的51.5%,红黄泥最低,固铵量仅占总保氮量的17.1%,其余五种壤的固铵作用对壤保氮作用的贡献大小顺序依次是黄泥田(43.7%)、湖潮泥(35.5%)、紫泥田(35.4%)、灰泥田(25.0%)、麻沙泥(20.8%)。  相似文献   
190.
以壳聚糖/蒙脱插层复合物为载体,吸附法制备固定化多酚氧化酶,并以此催化氧化去除水中的苯酚、4-氯苯酚和2,4-二氯苯酚.考察了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的制备条件,对酚类化合物的催化氧化条件、动力学特性以及固定化酶的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的最佳制备条件为p H 5.0,酶与载体质量比20 mg·g-1,固定化6 h,所得固定化酶的载酶量为12.12 mg·g-1,每克单位载体酶活为12.76×103U·g-1.固定化多酚氧化酶对酚类化合物的最佳去除条件为:苯酚溶液p H 7.0,温度30℃;4-氯苯酚溶液p H 5.0,温度20℃;2,4-二氯苯酚溶液p H 5.0,温度30℃.在最佳反应条件下,酶与底物质量比为20 mg·mg-1时,固定化多酚氧化酶对苯酚、4-氯苯酚和2,4-二氯苯酚溶液去除率分别为63.6%、85.8%和87.8%.苯酚、4-氯苯酚和2,4-二氯苯酚的米氏常数Km值依次减小,最大反应速率Vmax依次增大,表明固定化酶对2,4-二氯苯酚的亲和力最强,催化速度最快.固定化酶循环使用6次(24 h)后对苯酚、4-氯苯酚和2,4-二氯苯酚的去除率分别为15.7%、24.2%和2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