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239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51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5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张猛  张博 《地球环境学报》2020,11(4):447-455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快速的经济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使得中国的资源环境承担的压力不断加大。作为影响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PM2.5和PM10(记为PM2.5/10)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针对PM2.5/10浓度进行遥感反演研究,对环境监测和控制改善全国空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随着对近地面PM2.5/10浓度研究的不断深入,基于遥感影像数据进行PM2.5/10浓度的反演方法也日益增多。本文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获取了海量的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数据,并结合气象信息、空间特征等参数,采用机器学习中常用的多层映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构建了波段反射率与PM2.5/10浓度之间的反演模型,以获得PM2.5/10在研究区域的连续分布。为了提高基础PM2.5/10反演模型的反演精度,还从影响因素和前溯时间两个维度出发,探寻了模型的最优化输入参数组合,并最终实现了对PM2.5/10浓度的精准反演。以北京市地区为例,模型的PM2.5和PM10的反演精度R2分别达到0.814和0.796,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9.21 μg?m?3和28.31 μg?m?3。鉴于该反演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所建立的方法模型为研究PM2.5/10在空间上的连续分布特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较为重要的科研意义与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2.
臭氧(O3)与甲烷(CH4)均是大气中重要的微量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提高全球范围的臭氧、甲烷在气候模式中的预报效果,使用集合平方根滤波(En SRF)同化方法及地球系统模式(CESM)构建了CESM-En SRF卫星资料同化预报系统,并通过设计试验,将大气红外探测器(AIRS)的臭氧与甲烷观测资料同化到气候模式中,对模式的同化再预报效果进行系统的测试与评估.结果显示,臭氧、甲烷分析集合均值的偏差及均方根误差皆低于背景集合均值的偏差及均方根误差.臭氧、甲烷的同化再预报偏差及均方根误差较控制实验都得到改善,但对5 h Pa以上高度臭氧预报准确性的改进效果很小.随循环同化的进行,平流层臭氧与甲烷的平均同化改进率呈增加趋势,并逐渐趋于稳定;对流层平均同化改进率随时间变化不明显.试验表明,该系统可有效利用臭氧与甲烷的观测资料对模式场进行合理的改善,从而有效地提高臭氧、甲烷在气候模式中的再预报效果,但对于平流层顶-中间层高度(5 h Pa以上)臭氧预报准确度的提高,模式中臭氧光化学过程的准确模拟较同化观测资料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此外,循环同化对提高5~150 h Pa高度臭氧及1~200 h Pa高度甲烷在CESM模式中的预报效果最有效.  相似文献   
53.
GEO卫星在轨运行期间,面临着复杂的空间自然强电磁环境,环境中的强电磁脉冲将从"前门"和"后门"两种途径耦合进入星内,对卫星的在轨安全运行构成威胁。本文首先介绍了GEO卫星所面临的空间自然强电磁环境,然后分别就孔缝、光学窗口和穿舱管路、线缆这几种典型的后门耦合通道的特点和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最后对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4.
以苏州市为例,利用2013-2014年MODIS高分辨率大气气溶胶卫星遥感产品对国控空气监测点位布设调整方案进行评估论证,通过提取2 km和5km半径范围的PM2.5遥感观测数据,与现有国控布设点位的地面监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后,确定卫星产品用于评估验证是可靠的;通过不同天气场下PM2.5月均值浓度分布的比较,表明调整后空气点位布设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55.
为更好地了解京津冀地区NO2浓度的长期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对2005—2015年京津冀地区对流层NO2柱浓度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对流层NO2柱浓度在2005—2010年增加明显,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8%,并在2010年达到峰值,为1 329.07×1013 mol/cm2;2010—2013年保持相对稳定;2013—2015年显著下降,降幅达26.2%.2015年NO2柱浓度为964.43×1013 mol/cm2,基本与2005年的浓度水平持平.北京地区NO2柱浓度最先开始下降并保持降低趋势,其中北京市城区降幅远大于郊区,并在2015年达到最低值,为1 647.38×1013 mol/cm2;天津市城、郊区NO2柱浓度变化相近,总体上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并且均在2010年达到峰值,分别为2 686.96×1013、2 019.36×1013 mol/cm2;而河北省西南部(石家庄、邢台、邯郸市)在近两年降幅最为明显,均在35.0%以上.京津冀对流层NO2柱浓度呈由南向北递减的空间分布趋势,高值区主要分布于京津唐一带以及河北省南部沿太行山一带.研究显示,虽然近年来京津冀地区NO2柱浓度降幅明显,但相比于周边地区仍面临较大的减排压力.   相似文献   
56.
二氧化碳(CO2)是导致全球变暖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掌握准确的CO2空间分布信息可以有效评估碳减排成效,对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相比站点观测,碳卫星能够获取大尺度的CO2分布信息,但是由于其幅宽较窄以及云覆盖的影响,大气CO2卫星遥感数据存在大量缺值区域,不能获得空间连续的大气CO2分布。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研究区,基于2019年OCO-2卫星大气二氧化碳柱平均干空气混合比(XCO2)数据,结合气温、地形、植被、大气NO2浓度等相关变量,综合对比了多元线性回归(MLR)、地理加权回归(GWR)、支持向量机(SVR)、随机森林(RF)、极端梯度提升树(XGBoost)和极端随机树(ERT)等方法在生成大气XCO2空间连续数据中的表现。交叉验证结果表明,RF、XGBoost和ERT这3种集成学习模型精度明显优于SVR、GWR和MLR模型,其中ERT模型精度最高,决定系数R2为0.7...  相似文献   
57.
基于机器学习模型在分析数据并学习预测方面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短波红外通道CO2卫星遥感反演方法,以卫星观测辐亮度、气溶胶光学厚度、温度构建训练数据集,采用前馈神经网络与量化共轭梯度算法进行训练学习,构建了短波红外通道卫星CO2反演模型,并利用GOSAT卫星观测光谱数据反演了CO2浓度.反演结果与TCCON站点观测数据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卫星与地面观测的相关性优于0.86,平均误差小于2.5×10-6,验证了反演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8.
59.
应用烟羽分割、背景插值和高斯烟羽模型,使用轨道碳监测传感器(OCO-3)SAM模式在1年内的4次有效观测数据,估算了托克托电厂CO2排放量,并利用年度核算报告结果、月度发电量与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EMS)监测数据对卫星遥感估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2021年4次卫星过境时CO2排放速率分别为1900.82、3353.96、2941.07和3701.71tCO2/h,其不确定性分别为25.10%、20.27%、19.59%和29.52%,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气象数据、背景和其它排放源影响.CO2小时排放速率卫星遥感反演结果和核算分配结果验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R为0.822.电厂月度发电量及小时级在线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电厂活动水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和小时变化特征,其中与CO2排放密切相关的月度发电量相对标准偏差可达14.55%,NOx小时排放量相对标准偏差可达12.35%.  相似文献   
60.
GPM卫星降水数据在天山山区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金晓龙  邵华  张弛  艳燕 《自然资源学报》2016,31(12):2074-2085
卫星降水产品在山区的适用性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论文基于天山山区2014-2015年167个气象站点数据,应用较为广泛的两套卫星降水产品--TRMM与CMORPH,选用均方根误差(RMSE)、相关系数(R)、相对误差(PB),以及分类统计分析指标(错报率FAR、探测率POD、公正先兆评分ETS、频率偏差BIAS)等,评估了新一代卫星降水产品--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在天山山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相对于以上两种产品,GPM在山区的精度最高。具体表现在:1)3套产品在降水较多的夏秋季均表现较好,相对于TRMM与CMORPH,GPM与观测数据的相关系数最高(R≥0.6),相对误差最小(PB≈10%);2)在整个天山山区,GPM相对于其他两套产品表现出较低的误差范围(-55%~55%);3)GPM在不同的高程带内,均表现出同观测站点较低的误差与较高的相关系数;4)3套降水产品均表现出对探测弱降水事件较高的准确性(POD≈0.58)和较低的错误率(FAR≈0.63),但综合分析4种指数,GPM表现最佳,能够以较准确的精度和较低的误差估测降水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