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3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464篇
安全科学   296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213篇
综合类   1958篇
基础理论   183篇
污染及防治   207篇
评价与监测   170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119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1.
地下水水质评价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回归分析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一个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遵义市海龙坝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较符合本研究区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2.
《江苏劳动保护》2005,(8):48-48
7月16白凌晨1点06分,深汕高速惠来路段发生一宗特大车祸,造成9人当场死亡。据了解,一辆大客车从潮阳方向开往广州,途经深汕高速公路228公里处,右后轮胎突然爆裂,大客车冲撞正在路边修理轮胎的豫牌照大货车,造成大货车侧翻在高速公路路面上。一辆正尾随行驶而来的鲁籍大货车来不及采取制动措施.碰撞横在路中央隔离栏的大客车。到记发稿时止,这起事故已造成9人当场死亡,31人受伤。其中重伤5人。  相似文献   
113.
浅谈地下水的污染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工业“三废”、农业活动、日常生活这3个方面分析了对地下水水质造成的污染,并提出了改善地下水水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4.
115.
以山东省某煤矿矸石山为例,布设9个监测点,采用单点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污染组分主要包括SO42-、TDS、总硬度等,污染程度与矸石山距离、第四系岩性、厚度及富水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6.
本文根据湖北省的地下水相关资料,通过梳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等问题,总结湖北省地下水保护现状,以此进一步探求湖北省地下水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地下水保护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17.
北京市地下水中典型抗生素分布特征与潜在风险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陈卫平  彭程伟  杨阳  吴玉梅 《环境科学》2017,38(12):5074-5080
应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分析了北京市地下水内磺胺类(SAs)、氟喹诺酮类(FQs)、四环素类(TCs)、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等5大类抗生素.结果表明,北京地下水抗生素以SAs、FQs和TCs等3类为主,检出率分别为78.9%、100%和47.3%,其中甲氧苄氨嘧啶(TMP)、环丙沙星(CIP)和诺氟沙星(NOR)检出率均在70%以上.污灌区地下水样点抗生素浓度显著高于水源地和南水回灌区样点,磺胺二甲嘧啶(SDD)和磺胺嘧啶(SDZ)在污灌区检出峰值达到236 ng·L-1和96.8ng·L-1.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抗生素污染风险较小,但在污灌区显示中等或高等风险等级.CIP应作为研究区地下水抗生素监测中的重点监测对象.  相似文献   
118.
陈成龙  高明  木志坚  倪九派  祁乐 《环境科学》2017,38(8):3254-3263
利用长期田间监测数据,分析了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浅层地下水氮磷含量分异特征,剖析了坡面土壤氮磷含量与浅层地下水、坡面地表径流氮磷浓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梯田的土壤TN平均含量显著(P0.05)高于坡耕地,水田梯田平均含量1.49 g·kg~(-1)最高;旱地坡耕地和桑树套种坡耕地土壤TP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地类;旱地梯田土壤NO_3~--N平均含量最高,离散程度最大.坡面土地利用类型对浅层地下水TN、NO_3~--N浓度影响较大,但对TP浓度影响较小;流域浅层地下水TN浓度与NO_3~--N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坡面浅层地下水NO_3~--N对TN平均贡献率在67.82%~78.51%之间;浅层地下水TN、NO_3~--N月平均浓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春秋两季农作物施肥后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坡面土壤TN平均含量与浅层地下水TN浓度呈显著指数关系,坡面土壤NO_3~--N平均含量与浅层地下水NO_3~--N浓度呈对数关系,但与坡面地表径流TN、NO_3~--N浓度无显著相关性;当坡面地表径流TP浓度0.1 mg·L~(-1)时,坡面土壤TP平均含量与其呈显著线性相关;坡面地表径流与浅层地下水TN、NO_3~--N浓度均呈显著幂函数关系,且NO_3~--N相关性更好.  相似文献   
119.
为研究强降雨条件下污染物在非均匀介质中的运移特征及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基于随机理论,利用MATLAB工具,考虑不同降雨强度下降雨入渗速率、表现含水层非均质介质特性的渗透系数及纵向弥散度3个主要因素对溶质运移的影响,调用MODFLOW和MT3DMS程序求解和分析地下水流和溶质运移问题。结果表明强降雨通过影响地下水流动场的相关参数,增强了污染物迁移的速度及污染程度:饱和渗透系数变异系数一定时(CoV=100%),360 mm/d、280 mm/d及240 mm/d雨强条件下污染物运移至3#观测点需要大约60 d、72 d和84 d,且运移时间120 d时浓度分别达到0.488 mg/L、0.187 mg/L及0.088 mg/L;雨强一定时(P=360 mm/d),运移初期KS变异系数越大,污染程度越大,而随着时间的延长至108 d,CoV=50%条件下浓度值超越变异系数为100%、150%、200%时的浓度,120 d超越250%;最后,相对低雨强条件下,观测点污染浓度与K_S变异系数成正比,随着雨强的增大则成反比。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强降雨条件下大尺度地下水环境污染预报、评估与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0.
李萌  刘汉湖  李凯 《环境工程》2017,35(1):15-19
分别构建无植物、宽叶香蒲和芦苇3组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研究潜流人工湿地对受到TCE(三氯乙烯)污染地下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无植物湿地系统和芦苇湿地系统的出水TCE去除率波动较大,香蒲湿地系统出水TCE去除率相对稳定,其出水TCE平均去除率为77.7%,最大值为87.5%,最小值为70.7%。对于无植物湿地系统,湿地床中层和下层的TCE去除率相差较大,而该差异在香蒲和芦苇湿地系统中并不明显。在湿地系统中TCE沿水平方向的降解反应基本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