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5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458篇
安全科学   123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209篇
综合类   1892篇
基础理论   188篇
污染及防治   198篇
评价与监测   169篇
社会与环境   38篇
灾害及防治   64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91.
采用AF参数评价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农药在非饱和土壤中运移的一维弥散方程简化,得出衰减因子——AF参数模型.评价了应用范围广、用量大、毒性高的7种农药对地下水污染的潜能,顺序为:乐果〉甲胺磷〉甲草胺〉丁草胺〉敌敌畏〉甲基对硫磷〉对硫磷,“有可能污染”的深度分别为:乐果〉2m、甲胺磷2m、甲草胺1.5~2m、丁草胺1m、敌敌畏0.5m、对硫磷和甲基对硫磷不污染地下水。  相似文献   
992.
993.
地下水是旱区重要的供水水源,水化学组成是决定地下水可利用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北京南郊平原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调查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化学组成,利用水文地球化学图解、多元统计及空间插值分析等多种方法,探讨了快速城镇化及剧烈农业活动条件下旱区地下水化学空间演变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均为弱碱性低矿化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和Cl-Mg·Ca,并有少量HCO3-Na·Ca型。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硝酸盐浓度偏高现象,二者水化学演变与NO3-浓度升高密切相关,随着NO3-浓度升高优势阴离子逐渐由HCO3-转变为SO42-、Cl-。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化学组成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作用控制,含水层结构控制着水化学主导因素的空间分布,人为因素主导的水化学区主要分布在单一含水层结构的西北部城镇地区,而自然因素主导的水化学区主要分布于多层含水结构的东南部农业区。水化学组分的自然来源机制包括岩石风化溶解和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等;人为来源主要为城镇地区地表污染物输入,再生水灌溉对水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4.
995.
车琦  王继华  崔红  黄涵 《环境科学研究》2021,34(10):2405-2411
为研究地下水中磺胺类抗性菌的抗性特征与抗性机制,在调研北京市东南发展区地下水受抗生素污染情况基础上,从中筛得一株磺胺二甲嘧啶(SMZ)抗性菌SMZ-R9,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鉴定为乳酸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actucae).使用荧光定量PCR与普通PCR定量以及定性检测抗性基因(ARGs),发现菌株SMZ-R9同时携带3种磺胺ARGs(sul1、sul2、sul3)、1种甲氧苄啶ARGs(dfrA1)以及Int1基因;通过对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及KEGG功能注释,发现sul2、dfrA1基因为编码二氢蝶呤合成酶(DHPs)与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的核酸序列,表达产物分别催化叶酸合成的上游与下游途径,共同介导菌株SMZ-R9的SAs抗性.可见,通过对ARGs编码蛋白的功能注释与分析,可为微生物的抗生素抗性机制在基因水平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1):108-114
乌梁素海是深受国际社会关注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该文以乌梁素海-地下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数理统计、水化学类型分析等方法探究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变规律。基于对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收集、现场勘测、水样采集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乌梁素海流域地下水补径排特征,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力联系,进而确定出地下水对乌梁素海水分及盐分的补给量,定量分析了地下水补给对乌梁素海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下水从补给区到排泄区,TDS逐渐增加,水化学类型由重碳酸型到硫酸型再到盐酸型;(2)潜水每年约向湖泊补给2 398.7万m~3,76 785.5 t盐分;承压水每年约向乌梁素海补给889.1万m~3,15 895.4 t盐分。(3)地下水对乌梁素海补给量约占湖泊蓄水量11.0%~13.2%,盐量补给约占湖水含盐量的23.6%~28.3%。近年来开展的生态补水工程,初步抑制了乌梁素海"咸化",基本维持了湿地生态系统稳定。  相似文献   
997.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7):133-139
青弋江流域宣芜段为皖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该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径排关系,可以为后续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该文通过分析56组地下水样和7组地表水样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发现地表水和地下水最终来源于降水补给。泉水在出露地表之前,与围岩发生了同位素交换作用。井水普遍受到一定程度的蒸发作用,导致井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发生一定程度的分馏。水库水受蒸发效应影响显著。地表河水显示出混合效应。  相似文献   
998.
雷州半岛地下水重金属来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地下水重金属的来源确定和健康风险评估,是新时期我国环境管理中重点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解雷州半岛地下水环境状况,采集44件地下水样品,测定分析了Cr、Mn、Cu、Zn、As、Cd、Hg和Pb元素的浓度和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相关系数和主成分分析探讨了地下水重金属的来源,最后结合健康风险模型对不同途径所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除As、Mn和Cd外,雷州半岛地下水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值均未超过Ⅱ类水质标准(GB/T 14848-2017).②总体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即南部高于北部.③研究区8种重金属可被辨识出3种主成分(PCs),PC1(Cu、Zn、Cd和Pb)主要为工农业及交通因子,PC2(Cr、Mn和As)主要为自然源和人为源双重因子,PC3(Hg)主要为自然源因子.④研究区各金属的健康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成人的风险高于儿童,饮用途径的风险高于皮肤暴露途径.环保部门应指导合理地开采地下水资源,严格控制污染来源,以期降低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999.
渭河和泾河流域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鑫  向伟  司炳成 《环境科学》2021,42(6):2817-2825
渭河和泾河流域是黄河流域的重要支流,了解这两个流域地下水的水质状况对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Piper图、Gibbs模型、Na端元图和离子相关关系等方法,解释了两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组成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特征与差异.并利用WQI法、Wilcox图、USSL图和Doneen图等方法,评估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的饮用和灌溉适宜性.结果表明,渭河和泾河流域浅层地下水均以淡水为主,呈弱碱性;除Na+外,渭河流域地下水离子浓度整体上均大于泾河流域;两流域优势阴阳离子均为HCO3-和Na+;渭河流域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为主,占50%,而泾河流域以HCO3-Ca-Mg和HCO3-Na-K为主,各占32.5%.渭河和泾河流域水化学组成均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其中又以硅酸盐岩石风化为主;其次,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组成受到工矿活动的影响,且农业活动中化肥的施用也是其重要的控制因素;此外,渭河流域的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受到了明显的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的影响,而泾河流域有些地区却并不明显.对于饮用水水质评价而言,两流域地下水水质整体较好,且泾河流域地下水整体上优于渭河流域;根据SSP、SAR和PI指标对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水质评价表明,研究区部分地区地下水不能直接进行灌溉,否则会造成盐害进而引起抑制植物生长,南部的水质优于北部;此外,3种灌溉水质评判方法均表明泾河流域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水质整体上优于渭河流域.本研究能对渭河和泾河流域地下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科学开发治理提供依据,并为黄土高原主要流域和其他类似地区水质管理及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