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74篇 |
免费 | 107篇 |
国内免费 | 6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59篇 |
废物处理 | 4篇 |
环保管理 | 63篇 |
综合类 | 409篇 |
基础理论 | 21篇 |
污染及防治 | 32篇 |
评价与监测 | 19篇 |
社会与环境 | 8篇 |
灾害及防治 | 1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41篇 |
2015年 | 60篇 |
2014年 | 141篇 |
2013年 | 87篇 |
2012年 | 70篇 |
2011年 | 66篇 |
2010年 | 54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57篇 |
2007年 | 53篇 |
2006年 | 79篇 |
2005年 | 48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37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0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为保障大型地下洞室驾驶安全,提出眼动和脑电双模态驱动的大型地下洞室驾驶疲劳评价方法,探究驾驶员疲劳演化特征。首先,根据实地数据设计大型地下洞室模拟场景,利用驾驶模拟技术开展驾驶试验,实时采集驾驶员的眼动和脑电数据;其次,对数据进行分段处理,基于格拉布斯准则剔除眼动异常数据,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分解出脑电节律,构建脑电疲劳指数模型;最后,开展不同区段下驾驶员平均瞳孔直径、眨眼持续时间、眨眼频率及θ、α、β节律等指标的差异性分析,以平均瞳孔直径和脑电疲劳指标F为参量,提出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驾驶疲劳度量方法。结果表明,驾驶员的视觉疲劳出现明显早于精神疲劳,而精神疲劳可以更精确地体现影响驾驶状态的内在疲劳。相较于地上路段,驾驶员在大型地下洞室中的疲劳累积更快,呈现反复、波动式上升,且其综合疲劳程度在中后段达到峰值,之后受洞口光亮刺激在末段减弱。 相似文献
12.
13.
白蚁是一种常见的木材破坏性昆虫,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然而,近年来白蚁对燃气管道的破坏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先进现代技术与装备的引入成为地下燃气管道白蚁防护的有效举措,本文基于白蚁对燃气管道的侵蚀,提出一些有效的控制技术来减少其对管道的破坏。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观测过巷道轴线平面上应变局部化带及裂纹的发展演化规律,开展了黏土半巷道围岩模型三轴压缩实验研究。半巷道围岩模型的观测表面处于平面应变状态,且分步开挖巷道。在每次巷道开挖之前,对半巷道围岩模型卸荷。每次巷道开挖之后,再对半巷道围岩模型加荷。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观测了观测表面的最大剪切应变场,并统计了裂纹面积百分比随纵向应变的演化规律。得到以下结论:当纵向应变较高时,在半巷道围岩模型的观测表面上,出现了由巷道两帮或两帮与掌子面交点处发展出的应变局部化带;另外,还出现了距离巷道表面较远的应变局部化带。由此可以推出,垂直于巷道轴线平面上将会出现分区破裂化。裂纹面积百分比随纵向应变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阈值(可识别的裂纹面积的最小值)的增加,裂纹面积百分比降低,但降低的速度越来越慢。剪裂纹主要位于巷道的两帮;拉裂纹遍布各处,呈现一定的等间距性。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4种屏蔽门开启模式下地下岛式站台火灾时排烟效果,本文采用大涡模拟进行计算,研究的开启模式包括开启两侧共4个端门、开启两侧首尾活动门及中间活动门和开启一侧所有活动门、开启两侧所有活动门。着重研究站台危险高度和楼扶梯口处烟气温度、CO浓度、可见度以及顶棚烟气温度。研究发现火灾发展阶段开启两侧屏蔽门首尾及中间活动门的排烟效果最好,火灾稳定阶段开启一侧所有活动门排烟效率较高,开启两侧所有活动门虽然能够加大烟气流出开口,但是排烟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针对冲击地压会对巷道超前支护装备产生冲击等不利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扰动观测器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在常规扰动观测器基础上,增加两个控制器,对理想模型控制器的输出进行动态补偿。使控制器不仅能够对频率较低的外界扰动进行抑制,同时能够对高频的测量噪声干扰进行消除。对其进行数值仿真与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控制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冲击地压对超前支护装备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将空气幕作为城际铁路地下车站控烟措施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地下车站防灾控烟设计提供新思路,以某典型城际铁路地下车站岛式站台层为依托,采用火灾动力学三维模拟软件FDS建立全尺寸火灾模型,对比单吹式、吹吸式空气幕布置于站台与轨行区间时楼梯及站台处温度及可见度分布规律,并分别对单吹式、吹吸式空气幕的射流风速、射流角度进行了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单吹式、吹吸式空气幕均可保证火灾下楼梯区域可见度和温度的安全性要求;单吹式在射流风速为12 m/s且射流角度为10°时,吹吸式在射流风速为8 m/s时,防烟效果良好且趋于稳定;采用单吹式的最小站台危险区域较吹吸式长15 m,建议在城际铁路地下车站中选用吹吸式空气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