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110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245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61.
浅析我国的区域环境管理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完成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等要求的提出,环境保护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环保工作任务也愈加艰巨而紧迫.由于环境具有跨区域、跨流域的自然属性,如何完善我国的区域环境管理体制,是当前环保工作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362.
基坑土体开挖及降水引起的地表沉降预测是基坑工程安全领域关键问题之一。工程中常用的基坑支护结构计算软件未考虑降水固结引起的沉降。为全面计算基坑工程引起的地表沉降,提出了理论计算模型,采用 MAT?LAB 编制差分算法程序,生成附带基坑围护结构及土体分层单元的场地模型,实现了自动计算地下水位下降深度与地表沉降。以位于长江和秦淮河漫滩地区二元结构场地的南京地铁螺塘街站为案例进行验证,该方法计算的地下水位降深和地表沉降与现场监测数据基本吻合,其中观测孔位地下水降深偏差为 2.4%~8.6%,地表沉降计算值偏差大都在 10% 以内,表明了所提计算方法的可靠性。进行泛化分析,将原始二元地层与上部淤泥质土层替换为砂层工况进行比较,分析了围护结构插入比、土层性质对地下水位降深和地表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始二元地层相对于替换砂层的工况,水位降深小但沉降峰值大,对水位下降的反应更加灵敏,沉降曲线曲率更大,对周边环境的危害也更大,围护结构插入比的增加对地表沉降削弱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63.
364.
对长江三角洲平原BZK01钻孔进行沉积物14C测年、粒度、磁学、孢粉和微体古生物分析,结合伽玛测井、岩性地层讨论了上新世以来钻孔揭示的孢粉组合、沉积环境演化、沉积相和古气候特征,建立了钻孔的第四纪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框架。结果表明,受原始地形地貌、海平面变化、海陆变迁、古气候冷暖更替及新构造运动的影响,研究区上新世以来经历了多次环境变化。钻孔自下而上揭示岩性地层依次为基岩长河组、新近纪-第四纪沉积的嘉兴组、前港组、东浦组、宁波组、镇海组,孢粉组合可划分出16个孢粉带,按暖期温暖潮湿-冷期寒冷干燥古气候旋回变化的周期律,BZK01钻孔反映该区域共存在7个古气候旋回。建立的钻孔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揭示151.9~278.0 m为河流相和河湖相交替沉积的上新世-早更新世时期,存在两个气候旋回过程;83.5~151.9 m为河流相-河湖相-浅湖相沉积环境的中更新世,包含两个气候旋回过程;15.4~83.5 m为晚更新世,沉积环境自下而上为河口相-河湖相-潮坪相-滨海相-河湖相,与王店海侵-杭州海侵时期对应,包括两个气候旋回;0~15.4 m为河口相-河湖相-泻湖相沉积环境的全新世,对应富阳海侵,包括一个气候旋回。  相似文献   
365.
为在高渗透砂卵石地层泥水盾构施工中确保开挖面稳定、保证施工安全,泥浆顺利成膜至关重要.依托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工程,采用自行设计的泥浆渗透试验装置,配制6种不同含砂量的泥浆,在与实际地层渗透系数相似的试验地层中进行渗透试验.对泥浆在渗透过程中的成膜类型、成膜质量、渗透深度、滤失量、闭气性能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得到适用于高...  相似文献   
366.
王亚  焦赳赳  陈建耀 《生态环境》2013,(12):1909-1915
珠江三角洲第四纪底部含水层当中的天异常高然铵,来自于第四纪沉积当中的有机质在厌氧条件下的矿化。珠江三角洲第四纪晚期的沉积序列,主要包括两层海相沉积层(M1和 M2),以及两层陆相沉积层(T1和 T2)。然而,截至目前,上述地层对天然铵的生成与存储作用,尚不明确。从三角洲的内陆到近岸,选取重点钻孔BJ8、SD1、SD14和MZ4,利用准确的定年数据,以及钻孔剖面各类铵以及总有机碳等数据,探讨与比较了珠江三角洲第四纪各地层生成与储存天然铵的能力。结果表明:全新世时期的海相沉积层(M1),具有高达17.4 g·kg-1的沉积有机质质量分数。对 SD14钻孔剖面上高精度的有机碳分析表明,M1、M2层平均有机质质量分数分别为11.7和10.1 g·kg-1。因此,相对于晚更新世时期的海相沉积层(M2)来说,全新世海相沉积层M1具备生成更多铵的能力。对SD14钻孔剖面上各类铵的分析表明,M1和M2总铵质量分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41和0.31 g·kg-1;M1、M2和T2各地层单位面积所储存铵的平均值分别为28.6、11.25和0.34 kg·m-2。而不同地层铵含量的差异,在该研究关注的其他钻孔 BJ8,SD1和 MZ4也非常明显。因此得出结论,全新世海相沉积层M1,是主要的储铵层,而M2则是次要的储铵层。两个陆相沉积层T1和T2,不论在生铵和储铵的功能上,远远小于两个海相沉积层。在 M1层中,铵的量呈现随深度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原因在于铵不断生成累积,并通过扩散作用向下运移。而M2层中铵的含量呈现由上至下递减的趋势,说明M2层中的铵主要来自于上部M1层的扩散,其本身生成铵的量比M1少。M1层在珠江三角洲广泛发育,M2层经过长期的风化和剥蚀,在珠江三角洲许多地方已缺失。珠江三角洲底部含水层中天然高铵的浓度,主要由M1层生成与存储的铵的总量所决定。  相似文献   
367.
基于属性理论的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鹰  陈昊林 《生态环境》2010,26(6):1422-1427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种高度人工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标准的不确定性问题,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属性理论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及评价方法。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运用该模型和方法对其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系统现状属于一般健康类,其中自然生态子系统对区域整体健康状况有较大影响,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大体吻合。通过对各子系统层的健康度分析,识别了健康限制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采用属性理论方法开展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能较好地识别系统层综合健康状况和子系统层的健康状况,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其评价结果为促进城市生态建设,有效实施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68.
近日,广西华锡集团215队ZK39-1钻孔在施工队员的多方努力之下突破了千米大关,保证了生产平稳运行。 ZK39—1孔是设计孔深1500米的深孔,该孔至6月底开工不久,便在7月中旬就碰到了挠头的岩层破碎带,对进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排除孔内故障,加快施工进度,确保生产任务的全面完成,华锡集团215队钻探队员们颇费了一番心思,首先逐步摸清深孔区块的地层特点,之后经过钻探队员们连续四个月的反复努力,开展技术攻关,打捞断裂钻杆、边扩孔边下套管,  相似文献   
369.
有机肥推广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机肥的生产推广工作在当前以产业化生产和市场化销售为主的推广模式中,存在成本收益缺乏竞争性、有机农产品市场发育不健全以及有机肥质量不达标、推广方式过于单一、农民种田习惯难以改变等问题.本文以上海市为例,考虑到有机肥生产和使用过程的正外部性及由此体现出的公共物品属性,提出应由企业、农户,市场和消费者、政府等责任主体共同参与,从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着手,打开有机肥推广的空间.  相似文献   
370.
基于意愿调查法,通过支付卡式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武汉素山寺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游客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57.3%的受访者愿意为环境进行补偿性的支付;问卷调查结果认为,支付意愿值随年龄、个人月收入和文化程度等不同而变化,年龄大、文化程度和收入高,而且游览次数多的游人,支付愿意值更高。支付意愿分布范围是4.4~7.8元,平均值和多元线性回归两种方法估计得到支付意愿值分别为6.1元/人和7.7元/人。以2011年游客量43万人次计算,总支付意愿为296.7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