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1篇
安全科学   114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80篇
综合类   325篇
基础理论   63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02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1 毫秒
21.
论环境污染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当前国际间环境污染转移的状况,介绍了人们在生产、生活活动中造成的国内环境污染转移状况及原因。  相似文献   
22.
目前,中国大气污染问题愈发严峻,由大气污染所导致的公共健康风险及经济损失日益突出,探询污染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是制定治理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PM10进行研究,特别探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本地与异地之间PM10交互影响的问题及产业结构影响。首先,分析全局空间相关性,发现地区间PM10存在着空间自相关,且逐年增强;其次分析局域相关性,发现中国北方部分地区出现高-高类型的集聚,主要集中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9个省份;南方部分地区出现低-低类型的集聚,主要集中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以及云南等5个省份。虽出现个别年份的波动,但从长期看,各集聚区均处于较稳定状态;第三,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PM10进行比较全面的模型数据分析,包括经济社会、经济结构以及气候等因素对PM10的影响,以较为新颖的视角刻画PM10的形成,发现地区间PM10的交互影响存在着"负效应",分析表明这种"负效应"具有短期性,而且"负效应"与"溢出效应"可能存在联系。此外,重点分析工业中对PM10贡献较大的典型行业,以及以典型行业为代表的工业结构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PM10的影响特点,与劣质煤进口量逐年增大的事实相结合,阐述了降低PM10的困难所在。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论证影响不同地区PM10的主导因素,空间因素对PM10的影响,长期看在部分地区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降低PM10的不可行性;论证中,以北京地区为主要分析案例,发现交通拥堵程度以及空间因素是其出现高雾霾的重要原因。根治雾霾,区域间的联合治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3.
文章基于WIOD数据库构建IRIO模型,计算了中国和欧盟2009年的碳排放转移及部门分布,并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和数据网络控制分析方法将中欧双边贸易产生的碳排放转移分为直接碳转移、隐含碳转移和控制型碳转移3种碳排放转移方式,并分析了中国各部门3种转移值的特征及其控制指数和依赖指数。结果表明: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加工业、化学制品制造业是中欧贸易碳转移的3个关键部门,需要重点关注;农林牧渔及水利业、采掘业和炼焦、石油加工及核燃料加工业等部门进行的碳排放转移直接转移量低,隐含转移量高,容易被忽视;陆地运输业、空运业以及房屋租赁业等服务类部门控制指数较低,不需要重点关注。3种转移方式中,隐含碳排放最能体现真实转移量,而控制型碳转移能够帮助揭示产业链中具有关键地位的部门。  相似文献   
24.
以紫茎泽兰(EupatoriumadenophorumSpreng)、青蒿(HerbaArtemisiaeAnnuae)、三叶鬼针草(Bidenspilosa)、野牡丹(MelastomaAfffine D.Don)、光叶蕨(Knuiwatsukiacuspidata)为例,分别在河边、路边、山上和污水灌溉的旱地4个采样点采取5种植物的根部和茎叶,测量重金属元素Pb、Cd的含量、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并分析数据。结果表明,各种植物不同器官在不同环境中对重金属元素Pb、Cd的富集和转移水平各不相同,就平均水平来说三叶鬼针草对重金属Pb、Cd的富集系数较大,转移系数也高,但其对Pb的转移量明显高于Cd的转移量;紫茎泽兰对重金属元素Cd的富集和转移速度相对高于其它4种植物,说明紫茎泽兰对Cd的吸收和转移比较快,可作为受镉污染土壤进行改良的备选植物种。  相似文献   
25.
从频频发生的“血铅事件”到震惊全国的“镉米风波”,我国重金属污染警钟频频敲响。我国重金属污染正由大气、水体向土壤污染转移,土壤重金属污染已进入一个“集中多发期”,对居民身体健康和农产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26.
现阶段利用旅游生态足迹来评价景区的案例逐渐增多,有学者提出将传统的旅游生态足迹划分为可转移生态足迹和不可转移生态足迹,但此思想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体系,本文对可转移和不可转移生态足迹的划分意义、思路以及具体方法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27.
荆江分洪区1998年洪水转移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荆江分洪区1998年洪水期间安全转移的调查表明,叶然有分洪预案,但实际转移时仍出现了相当程度的拥挤与混乱。完善分洪转移的组织与管理,已成为分洪区居民1998年转移后关注的焦点,分洪区居民普遍表现出对分洪洪水情不甚了解,通过各种方式开展有关洪水的宣伟,提高区内居民的防洪意识,是荆江分洪区未来防洪减灾的重点工作之一,由于是国家为保护更重要的地区而主动分洪。对分洪区历分洪蒙受的损失给预某种形式的补偿已  相似文献   
28.
为全面了解北京城市湿地的现状及近年来的动态变化情况,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综合运用GIS技术与景观生态学方法,定量分析了北京市6环内的湿地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北京6环内城市湿地以河流湿地和湖库湿地为主;2016—2018年间湿地面积有所下降,2年间减少了126.58 hm2,主要转化为草地,少量转化为建设用地和林地;由于城市外围的开发建设强度较大,5-6环湿地被侵占面积相对较大,而4环内湿地面积的波动较小;2016—2018年,北京城市湿地的斑块密度增加,平均斑块面积有所减小,表明湿地斑块随时间变化呈破碎化的趋势,且从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湿地斑块的破碎化程度增强。  相似文献   
29.
长江流域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在全国均占据重要地位,研究近25年长江流域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可为我国粮食安全及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长江流域县域粮食产量、户籍人口数据、农业化肥使用量和粮食播种面积(740个区县),运用粮食变化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重心转移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SEM)研究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15年长江流域粮食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东西差异显著,年均增长率为0.5%,上中下游依次为0.6%、0.8%和 -0.7%;上游为劣势区,中游为优势增长区,下游为减弱区。(2)粮食产量冷点聚类一直分布在上游地区,聚类格局在2000年左右由西南边界的“L”型转变为西北倒“L”型;下游江淮地区与太湖平原的热点集聚在2000年后消失,且长期处于减产状态;人均粮食占有量与粮食产量时空格局演变呈较高的空间相似性,2000年为流域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格局发生变化的转折点。(3)1990~2015年长江流域一般余粮县和重要余粮县重心呈现出“南下西移”态势,缺粮县和供需紧平衡县重心发生了“从南向北、从西向东”迁移变化。(4)粮食播种面积和农业化肥施用量对粮食生产均具显著性正向效益。  相似文献   
30.
在产业转移及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制造业空间分布及转移逐渐成为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以2008、2016年我国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从业人数为研究数据,应用区位熵、热点分析、锡尔系数、动态集聚指数等方法,对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变及转移态势进行探究。研究发现:(1)我国制造业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时空异质性,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与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分别呈现“西密东疏”、“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异格局,并且不同类型的制造业空间集聚态势也存在显著差异;(2)东部地区的烟草制品、化学纤维等制造业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对我国区域间与区域内制造业空间分布差异的影响较大,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小,但有逐渐扩大的趋势;(3)制造业转移的主体是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转移的方向是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层次具有较高的梯度性。研究有助于丰富我国制造业空间分布及转移相关理论,为我国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