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1篇
安全科学   114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80篇
综合类   325篇
基础理论   63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02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81.
本文介绍了四川现有涉及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行业类别以及涉及重金属类别情况,分析了典型电子行业产污特征及污染治理措施,侧重探讨了四川承接涉重电子行业转移有关重金属总量指标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82.
我国环境技术转移模式与运行保障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阐述了我国环境技术成果转化推广机制建设取得的积极进展,以及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基于环境技术转移体制机制的内涵,提出了环境技术转化转移机制建设应遵循的四项原则;论述了环境技术转化转移模式选择和六项保障环境技术转化转移能动健康运行的保障机制性措施。  相似文献   
283.
近来各地持续暴雨,横扫多个省份,令数千万人受灾、百万公顷农田被淹没,无数房屋损毁,数千人无家可归。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对"2012特大洪水"紧急启动救灾应急响应。以下为国家减灾委公布的灾情信息:内蒙古2012年6月20日以来的风雹、洪涝灾害已造成巴彦淖尔市、锡林郭勒盟等9盟(市)34旗(县、区)50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9人,紧急转移安置和需紧急生活救助21.1万人,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2300间,损坏房屋3700间,农作物受灾面积  相似文献   
284.
在人均GDP可比水平下,我国农业就业份额远高于同一发展阶段的日本、韩国、台湾省,年均农业就业份额下降速度及人均GDP每增长1 000 GK$农业就业份额下降速度均落后于日本、韩国和台湾省。这表明我国农业就业非农化转移相当缓慢,大大滞后于经济发展。延续发展经济学假设,结合新古典理论分析,表明影响农业就业转移的因素包括:资本增长率、创新强度、技术进步的劳动节约偏向和边际劳动产出递减的倾向。利用我国非农产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表明技术进步的劳动节约偏向是就业转移滞后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285.
结合水流大涡模拟和气泡的颗粒轨道模型建立了曝气池气泡羽流数学模型,依据实测的气泡直径分布在数学模型中设定了10组气泡尺寸。通过对曝气池物理模型的数值模拟和清水氧转移测定实验研究了气泡羽流的流动特性及其对氧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池内水流在气泡羽流中心区两侧形成环流,在底部区域水流流速的方向基本上是向上的;在距曝气器0.4 m以上的高度上气泡群发生横向摆动,摆动幅度随高度增加而变大;溶解氧的分布主要由水流对流作用决定,水流的扩散作用对溶解氧的传输效果可忽略;曝气池内氧总转移系数在不同地方的相差较小,在通气量为2 m3/h,面积为3 m2的曝气池内最大相对差值约为10%。  相似文献   
286.
曝气密度(即曝气面积占曝气系统服务总面积的比率)是曝气系统重要的参数之一。以标准氧总转移系数作为评价指标,在小试装置中对不同曝气密度的曝气系统充氧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曝气系统标准氧总转移系数随曝气密度增大而显著增大,但同时需要考虑到曝气系统的微孔曝气器布置方式;(2)相同气量下,曝气系统的气泡直径与气泡运动速度随曝气密度增大而减小,气泡停留时间和气含率随曝气密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87.
本文探究了1991-2011年间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总体规模及产业流向,并定量分析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规模从1990年的8673万人增长到2011年的2.5亿多人,其中有53.7%流入第二产业,其余流入第三产业。本文采用历史增长核算法,将经济增长分解为三个贡献要素,即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的增长、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及劳动力利用效率的增长。本文计算了1991-2011年各要素的实际年平均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然后计算在没有农村非农劳动力转移的假设条件下各要素及经济增长的变化,最后比较二者的差异,即可得到农村非农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1991-2011年间,这三个经济增长贡献要素的实际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3%,9.3%及-0.3%,年平均对GDP增长的实际贡献分别为12.2%,90.2%和-2.4%。在没有农村非农劳动力转移的假设条件下,劳动生产率及劳动力利用效率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下降至8.9%和-1.4%,而GDP年平均增长率也将从实际的10.3%下降到8.8%。进一步的比较分析表明,持续的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在20年间使劳动力利用效率年平均提升30.7%,使总劳动生产率年平均提升23.9%,年平均提升比例为63.7%,使GDP年增长率平均提升近1.6个百分点。可见,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一方面通过对剩余劳动力的利用,提升了劳动力的利用效率,为潜在人口红利提供了实现通道,另一方面通过提升劳动力的产业结构,提升了总体劳动生产率水平,是我国过去并也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要素。  相似文献   
288.
TiO2纳米材料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光催化纳米材料之一。但TiO2通常只在紫外光下具有光催化活性,严重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范围。光敏化作用以及配合物-金属电子转移等途径可将TiO2的光响应范围拓展到可见光区域,成为TiO2光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近年来光敏化作用和配合物-金属电子转移等方法在TiO2可见光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进一步扩大TiO2的实际应用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89.
区域间贸易隐含虚拟水转移对于地区水资源科学利用和水资源管理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水资源扩展型MRIO模型和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基于全行业口径对中国区域间贸易隐含虚拟水转移进行了测算,重点从区域间贸易隐含虚拟水转移的整体现状、主要流向、产业分解及对地区水资源影响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发现:1动态来看,东北区域、中部区域和南部沿海区域虚拟水净流出情况发生逆转,西北区域和西南区域始终为虚拟水净流出地区;2中国各地区间贸易隐含虚拟水转移量显著增加,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对外转移虚拟水增长幅度较大,中部地区与其它地区间的虚拟水转移量明显多于其它区域间的虚拟水转移量;总体来说,中国各地区的贸易隐含虚拟水转移存在由北向南、由西向东的两条转移路径;3各地区主要的贸易隐含虚拟水流出行业具有明显的行业共性,各地区主要的贸易隐含虚拟水流出行业存在区域差异,中部地区为主要的建筑业虚拟水输入地区,京津地区为主要的服务业虚拟水输出地区;4南部地区虚拟水流出占本地水资源的比重低于北部地区,东部地区虚拟水流入占本地完全消耗水资源的比重高于西部地区。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中国应该重视贸易隐含虚拟水对节约地区水资源的重要作用,建立科学的各地区节水型产业结构,改进目前并不合理的区域间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290.
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的驱动效应及其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而粮食产量则是衡量粮食安全的最为重要指标,研究粮食产量变化的驱动效应对于实现其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考虑种植业结构、农林牧渔业结构、农业生产经济收益、农业劳动力等各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从农业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构建了粮食产量分解的理论框架。基于这一框架,将粮食产量变化分解为种植经济的粮食安全效应、农业结构调整效应、农业劳动力农业经济收益效应、农业劳动力当量效应等4种。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LMDI)和粮食生产的空间转移系数,揭示了4种效应对1978—2014年中国粮食产量的时序变化以及2000—2013年全国31省(市、区)粮食产量的空间变化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变化方面,农业劳动力农业经济收益效应都是驱动粮食增产的首要因素,种植经济的粮食安全效应则是抑制粮食增产的首要因素。在政府主导模式下,农业结构调整对粮食增产的负面影响较小,而在农户主导模式下,农业结构调整对粮食产量的负面影响明显增强,这一结果在粮食主产区表现尤为明显。1978—2014年,中国劳动力当量效应对粮食产量变化由正向驱动作用不断向负向抑制作用转变,且其对粮食增产的抑制作用不断增强,这一现象在粮食主产区表现也尤为突出。因此,为促进中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尤其需要发挥政府在粮食主产区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作用,在确保农民生产粮食基本收益的基础上,加快延伸粮食生产产业链,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来源,促进劳动力资源在城乡之间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