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87篇
安全科学   222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322篇
综合类   1054篇
基础理论   64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12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地球化学定量预测理论方法技术,建立了武夷成矿带紫金山铜金矿等7个典型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圈定了54处AB级预测区,并利用地球化学定量预测法分别估算了每类预测区的铜资源量,为科学评估武夷成矿带的铜矿资源潜力和该成矿带地质矿产勘察工作部署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2.
基于物理过程的矿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法圣  程品  张博 《环境科学》2014,35(4):1285-1289
目前国内外所做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实例研究一般都是从地下水的脆弱性研究出发,并未过多地考虑特征污染物对污染后果的影响.脆弱性是环境对污染物的自然敏感性,而地下水污染评价中更应当体现出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分布特性.为了完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以某尾矿区为例提出了基于物理过程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在污染发生之前,根据经济社会的敏感性条件和污染物将来可能的分布范围,事先划分各个污染风险等级在含水层空间上的分布范围,然后据此反推各个风险等级所对应的污染物源强,以此作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等级的划分标准,通过对污染物在包气带和含水层中的运移进行数值模拟来评价尾矿区地下水的污染风险.结果表明,这种基于物理过程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可以给出污染物浓度和风险水平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对于单个点状的污染场地来说,具有详尽的风险表征方式,优于以往基于含水层固有脆弱性指数法的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现有污染场地的风险评价、场地优化选址和为场地建设提供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对海南岛东寨港西岸博度村附近的小型古海湾采集的BD岩芯沉积物粒度、元素地球化学、烧失量等的实验分析,结合14C测年资料,分析了岩芯沉积物质变化情况,研究了研究区域中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化过程。根据分析结果,将研究区沉积环境演变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7473aBP7648aBP,为高海平面时期的泻湖相沉积;第2阶段,6155aBP7648aBP,为高海平面时期的泻湖相沉积;第2阶段,6155aBP7473aBP,为古水土流失沉积;第3阶段,26607473aBP,为古水土流失沉积;第3阶段,26606155aBP,为海陆过渡的潮流相沉积;第4阶段,2660aBP至今,为低海平面时期的陆相沉积,沉积物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4.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4):F0002-F0002
<正>"地球1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在2007年向全球发出的一项倡议:呼吁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期间熄灯1小时,以此来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2014年主题为"蓝天自造"旨在呼吁每一位公民、每一家企业、每一级政府从自身开始,采取实际行动,应对雾霾,清洁空气。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举办的  相似文献   
105.
高峰 《防灾博览》2011,(2):52-57
2010年7月20日8时,三峡工程迎来了流量达7万立方米/秒的洪峰,超过1998年的最大峰值。洪水经由三峡大坝拦截后,出库流量减少到4万立方米/秒,有效缓解了特大洪峰对中下游河道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6.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3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讨论了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会议建议联合国大会将这次会议开幕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保护日”。同年10月联合国大会第27届会议接受并通过了这一建议。每年的6月5日,世界各国都开展群众性的环境保护宣传纪念活动,以唤起全世界人民都来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采取行动参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努力,同时要求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系统为推进环境保护进程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7.
肖宏跃  雷行健  雷宛 《灾害学》2008,23(2):37-40
将高密度电阻率法延时性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堤坝渗漏及岩土体稳定性)监控与预警中是一种创新。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延时性勘探能有效地划分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及位置;同时,还能为灾害治理提供区域性和地下结构方面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8.
据众多西方史学记载,一些地球上早期的文明国家,都是从几个小村庄飞快地发展强大起来,然后又突然间崩溃,结束了如日中天的光辉。人们惋惜之中也在思考,是外来武器推翻了统治王朝,洗劫了他们的王宫与神庙,还是发生了巨大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火山喷发、地震、天空物体撞击等等),导致了社会的瓦解?考古历史研究探明,其原因十分复杂。例如罗马帝国的崩溃除了政治上的原因之外,天灾也是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09.
从2008年第2期起,本刊开辟一个新的栏目《大家讲科普》,大家讲科普,就是大科学家来讲科普。今后将不定期地邀请一位大科学家做客本栏目。本期邀请到的是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著名地球化学、天体化学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  相似文献   
110.
寄语2008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我们一起走进了2008年.今年是联合国国际地球年,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她像母亲一样抚育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在国际地球年,全世界将进一步认识地球,保护地球,呵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