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4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770篇
安全科学   230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220篇
综合类   2361篇
基础理论   491篇
污染及防治   89篇
评价与监测   172篇
社会与环境   406篇
灾害及防治   190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292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PFU微型生物群落水质鉴别及群落参数变化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基于PFU微型生物群落参数调查数据,对湖北省汉江两条污染带11个站 和湖南常德市水系15个站点所属水质组别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所得典型鉴别函数能够对水质组别作出有效的鉴别,分类函数对站点的水质组别分类正确率达到96%;群落参数对化学综合污染指数的响应不呈简单的线性关系,群落的变化存在一定模式。  相似文献   
52.
在一个高极地半沙膜地区和一个亚极地的矮生灌木荒地,进行了5个生长季节的试验,试验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温度和夏季的降雨量,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一两种对立的欧洲极地生态系统对预测的全球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恢复力,这两种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都很敏感,其中引起最大反应的是养分,其次是温度,然后是水分-水分的影响几首不可测,对于不同的生态系统和物种,反应的趋向,大小和时间又各自明显不同,其中一些观察到的反应与在阿拉期加湿地丛生苔原及其它欧洲亚极地地区进行的平行研究观察到的反应是类似的,但是其根本的机制却不一定相同的,在亚极地矮生灌木荒地的群落性水平的变化是由在本群落已经存在的几个关键物种的反应引起的,而在高极地的关沙漠化地区,反应却是由本地物种和外来物种同时决定的,极地植物和群落对养分富集和温度折反应要比报道的对比CO2浓度的升高或紫外线B辐射通量的反应大得多,尽管在决定对当前环境变化的变量中,不同的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也许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53.
“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环境变迁与生态系统研究”项目于1992年8月由国家科委正式批准列入国家攀登计划。同年9月聘任孙鸿烈院士为该项目首席科学家,10月批复成立了项目“专家委员会”。  相似文献   
54.
在综合环境可靠性试验中,加速度传感器的灵敏度会随不同的试验温度产生确定的、可逆的变化,而灵敏度的变化会导致振动控制系统产生系统误差.通过在不同温度下对传感器灵敏度的校准,获得了几种传感器灵敏度的温度变化特性,并提出了通过对变换器设置的传感器灵敏度进行修正,消除试验环境温度引起的系统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55.
中国松花江甲基汞的生态污染防治二十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2年我国政府投巨资改造了吉林电石厂排汞旧生产工艺,从此消除了松花江汞的主要工业污染源.但是已沉积到松花江河床的上百吨无机汞存在汞的二次污染.松花江甲基汞的污染防治工作并没有因工业污染源切断而停止.本文以沿江渔民受甲基汞生态污染程度的变化,来反映汞的工业污染源切断后的二十年里中国松花江甲基汞污染防治已取得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56.
利用轨迹模式模拟近地层臭氧日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在多条轨迹上应用轨迹模式,以实现对固 区臭氧浓度日变化的模拟,应用该方法对北京燕山石化炼油厂地区的O3浓度日变化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拟值和实测值十分吻和。进一步模拟了当地的臭氧生物特征,并讨论了当地的气象条件和源排放对O3生成浓度的影响。结果说明削减NOx的排放量是控制该地区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关键,而降低燃烃和芳香烃在排放物中所占的比例也是控制该地区光学烟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7.
瓦里关山大气CO2及其δ13C本底变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 1991— 2 0 0 1年期间实测资料 ,分析了瓦里关全球基准站大气CO2 及其δ13 C本底特征 ,并探讨了与源汇过程的关系 .结果表明 ,瓦里关大气CO2 及其δ13 C本底变化主要反映了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自然生态系统源汇的周期性季节特征 ,而海洋的作用相对较弱 ;大气CO2 及其δ13 C本底浓度范围与所处纬度带平均状况基本吻合 ,年平均值以及年际间涨落与全球水平的一致性反映出化石燃料燃烧等人为排放对大气圈的全球性影响 ;瓦里关站提供的主要温室气体本底观测资料 ,既能体现亚洲内陆地域特点又具有全球代表性 ,配合以其它相关资料 ,还可进一步揭示中国内陆高原大气CO2 及其δ13 C本底特征的成因 .  相似文献   
58.
湿法烟气脱硫应用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江永盟 《环境工程》2003,21(2):35-37
对火电厂应用石灰石 石膏法烟气脱硫中遇到的几个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重点讨论分析了湿法烟气脱硫和烟气温度、烟气抬升高度、烟气扩散的关系 ,并分析了湿法烟气脱硫对烟囱产生的腐蚀影响  相似文献   
59.
为建立四川省生态环境本底数据库,实现生态环境动态监测,运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以2004年中巴资源卫星(CBERS-02)遥感影像为信息源,2000年TM遥感影像解译的数据为基础,对2004年遥感影像进行动态变化解译,修改2000年数据库;手持GPS接收机,在野外对解译成果进行验证,更新数据库,最终建成四川省生态环境本底数据库;最后对四川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四川省生态环境下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0.
广州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多环芳烃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采集广州五山、荔湾(2002-06-12~2003-06-31)2个采样点共112个PM10样品进行了GC/MS分析,结果表明2采样点全年多环芳烃浓度范围为8.11~106.26 ng·m-3,呈现出夏季低冬季高的特征.PAHs化合物的相对分布也呈明显的季节变化,5~6环PAHs的比重夏季比冬季高,而3~4环PAHs的比重冬季比夏季高.冬季PAHs可分为2种模式,不同模式之间PAHs的浓度和分布特征有明显的差异.统计结果表明,广州市多环芳烃浓度变化主要受气象条件的影响,风速(当温度<20℃时)和温度(当温度>20℃时)是影响多环芳烃浓度最主要的因素.此外,本研究还表明,汽车尾气排放是广州市大气颗粒物多环芳烃污染最主要的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