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4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504篇
安全科学   689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219篇
综合类   1548篇
基础理论   251篇
污染及防治   204篇
评价与监测   62篇
社会与环境   55篇
灾害及防治   162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为提高开顶气室(open-top chamber,OTC)模拟气候变化研究植物生理响应的控制效果,基于前期OTC控制系统基础,对气室结构、控制系统及监测系统改进升级。对改进后的OTC控制系统采集了试验期间5月—10月OTC气室内CO2浓度、温度及空气相对湿度实时数据分析模拟效果,结果表明:改进后的OTC控制系统能够控制CO2浓度达到试验预设浓度梯度,在试验期OTC气室内监测的CO2浓度平均值对照组(CK)为369.33 μmol?mol?1,处理1组(TR1)为558.35 μmol?mol?1,处理2组(TR2)为772.71 μmol?mol?1;CO2浓度波动范围TR1组为551.82—572.40 μmol?mol?1,变幅为20.58 μmol?mol?1;TR2组为756.71—779.79 μmol?mol?1,变幅为23.08 μmol?mol?1,满足试验预设模拟要求;气室内不同处理间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改进后的OTC控制系统模拟效果好,可用于研究植物响应气候变化的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962.
中全新世是北半球轨道时间尺度距今最近的温暖期,是当前全球变暖的历史相似型之一,研究该阶段极端温度的变化有助于理解典型温暖期极端温度的响应和机制。利用MPI-ESM-P海气耦合模式中全新世暖期试验与工业革命前试验数据,分析中全新世暖期全球极端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由于北半球夏季轨道日射量的增加,与工业革命前相比,中全新世平均温度在极地海洋以及夏季北半球中高纬度陆地地区升高,其余区域温度降低;平均温度升高的区域,极端高温与极端低温也将上升,暖事件频率增加;陆地区域日最高温相关指标比日最低温相关指标的变化幅度更大;相对于极端高温事件的响应,极地海洋地区极端低温事件的响应更为显著,冷事件频率显著减少,全年高于0℃的天数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63.
在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反应温度和烟气组分对Ce-W/TiO2(物质的量比Ce:W=2:1)催化剂脱硝协同脱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该催化剂的脱硝脱汞效率影响显著,在280~400℃温度区间,脱硝效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而脱汞效率在温度为280℃与360℃的条件下较高,360℃时兼具最好的脱硝与脱汞效率.在SCR气氛中,HCl对Hg0的氧化脱除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低浓度的HCl也有利于脱硝效率的提高,但HCl浓度过高对NO的脱除有抑制作用;SO2的存在对脱硝过程可起到促进作用,对Hg0的氧化有抑制作用.利用BET,XRD,SEM,TPD,XRF,NH3-TPD等分析手段对反应前后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e-W/TiO2无微孔结构,活性组分CeO2和WO3以高度分散的形式分布于载体表面.280℃条件下部分Hg以HgCl2的形式吸附于反应后催化剂表面,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催化剂表面吸附态的汞急剧降低.SCR气氛中的HCl与SO2会影响催化剂表面酸性,同时增加Cl和S元素含量,进而影响该催化剂的脱硝与脱汞效率.  相似文献   
964.
文章通过利用2013年12月和2014年10月在珠三角开展大气边界层观测试验得到的垂直温度探空资料和逐日空气质量资料,从逆温层和低空稳定能量等角度研究了珠三角干季边界层垂直温度结构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珠三角处于冷空气前影响时,较弱的气团活动有利于低空逆温层的持续存在和贴地逆温的发展,珠三角污染日逆温层高度主要分布在0~1 000 m之间。其中贴地逆温出现频率约为35%,低空逆温层尤其是夜间频繁出现的贴地逆温使得污染物累计在近地面气层内,对珠三角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低空稳定能量(E_w)能够较好地反映珠三角大气垂直扩散能力,珠三角AQI与500~800 m处气层稳定能量相关性较好,说明500~800 m气层是影响珠三角空气质量的关键气层,当珠三角该层稳定能量15 J/cm~2时,大气垂直扩散能力较弱,珠三角空气质量恶化的可能性较高。  相似文献   
965.
探索式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能揭示复杂的空间现象,诊断鱼类种群的动态空间模式,是深入了解和把握黄海中南部越冬鳀空间格局和演化规律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基于ESDA方法,结合GIS技术,利用2002~2015年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和遥感海表温度,分析了冬季黄海中南部鳀的空间格局及动态变化,并探讨了其空间格局与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2002~2015年,大多数年份鳀资源密度水平相似的站位呈空间集聚分布,但空间集聚程度无年间变动规律;资源密度的高值聚集区主要分布在调查区域的中东部水域,而低值聚集区则主要分布在西部沿岸区域和北部区域。与水温关系研究表明,鳀资源密度高值聚集区分布在黄海暖流暖水舌及以东区域,而低值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冷暖水交汇区域;高高类型聚集区资源密度重心纬度与适宜等温线平均纬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高高类型聚集区在纬度方向上的移动受海水温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6.
为提高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作者选择分层进水、添加缓释碳源和降低淹水高度3种措施进行强化脱氮处理。结果显示,在进水浓度相同的条件下,3种措施均增加了沿程COD的浓度和碳源,但并未导致出水COD浓度的升高。降低淹水高度对总氮的去除效果最为明显,去除率可达86.4%,出水浓度只有1.8 mg/L。当降低淹水高度时,水力负荷和污染负荷对硝氮和亚硝氮沿湿地深度的变化影响较小,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67.
热解温度对浒苔基生物炭重金属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限氧控温炭化法制备浒苔基生物炭,探讨了不同热解温度(200、300、400、500和600℃)对生物炭产率、生物炭重金属(Cu、Zn、Cr、Cd、Pb、As、Hg)总量及其水溶态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产率随热解温度升高而降低。生物炭中Cu、Zn、Cr、Cd、Pb含量较原料均有显著增加,而As和Hg含量均低于原料。总体上热解碳化可促进浒苔基生物炭中Cu、Zn、Cr、Cd及As的挥发迁移趋势,但Pb则呈现富集趋势。此外,生物炭水溶态重金属含量低于原料,且热解温度与水溶态重金属含量呈负相关性,表明热解过程可降低这些重金属的溶出。  相似文献   
968.
高温热解对污泥炭特性及其重金属形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度是影响污泥热解产物性质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了热解温度(550,700,850℃)对污泥炭性质、结构和重金属含量及其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炭产率(55. 83%)和H/C(0. 05)在热解温度为850℃时达到最小值。而当热解温度为700℃时,其pH值、比表面积及污泥炭中各重金属总量与残渣态百分比(F4)均为最大值,同时其所含各重金属中生物有效态(F1+F2)的质量分数也均为最低值,即污泥中各重金属潜在的生态风险水平处于最低水平。而当温度升至850℃时,污泥中各重金属相对稳定态质量分数(F3+F4)有所减小,这可能是由于高温条件下金属易随热解气挥发所导致。故700℃是提升污泥炭质量和钝化污泥中重金属、降低其生态风险的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969.
为了探究生物炭输入对地表反照率及土壤呼吸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在不同生物炭用量[0(CK)、0.5 kg·(m2·a)-1(BC0.5)、4.5 kg·(m2·a)-1(BC4.5)]不同地表条件下[种植作物(以+表示)、裸地(以-表示)],对农田地表反照率、土壤温湿度、土壤CO2排放通量、土壤有机碳组分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作物生长前期(玉米的苗期至拔节期、小麦苗期至越冬期),BC4.5+、BC0.5+的地表反照率相较CK+处理均有显著下降(P<0.05),小麦季最大降幅分别为23.7%、17.9%,玉米季最大降幅分别为44.5%、44.9%.随叶面积指数增加,地表反照率在3个处理间的差异随之逐渐消失,作物覆盖可有效缓解生物炭输入导致的地表反照率的降低效应;裸地条件下,生物炭处理的地表反照率较对照处理在全部的观测中均有显著下降(P<0.05);生物炭在输入初期可显著增加土壤CO2释放量(P<0.05),但其增幅随时间逐渐减小,其中BC4.5+较CK+的增幅从276.7%逐步降低至36.1%,BC4.5-较CK-的增幅从163.5%明显减弱至39.8%.生物炭处理较对照处理增加的CO2释放量主要来自生物炭-土壤共存体系中的易分解碳组分,其土壤CO2释放通量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生物炭输入导致的地表反照率变化未对土壤呼吸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生物炭输入可降低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值,表明生物炭具有一定的化学和生物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970.
温度对SCSC-S/Fe复合系统脱氮除磷及微生物群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温度对纤维素类降解菌和反硝化细菌的影响,分析了固相纤维素碳源玉米芯+硫铁填料脱氮除磷复合系统(solid carbon source of cellulose and sulfur/sponge iron process,SCSC-S/Fe复合系统)在不同温度下脱氮除磷效果,通过扫描电镜(SEM)和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反应前后玉米芯表面结构及微生物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度从15、20、25℃升高到30℃过程中,该系统TN平均去除率从78.88%增加到92.70%、TP平均去除率从82.58%增加到89.15%;反应后玉米芯表面以球状和杆状微生物为主;纤维素类降解菌所占比例在30℃比20℃时高出11.01%,而反硝化细菌所占比例降低了21.26%.可见,纤维素降解菌比反硝化细菌对温度更敏感,受温度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