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62篇 |
免费 | 543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266篇 |
废物处理 | 29篇 |
环保管理 | 408篇 |
综合类 | 2134篇 |
基础理论 | 161篇 |
污染及防治 | 70篇 |
评价与监测 | 111篇 |
社会与环境 | 137篇 |
灾害及防治 | 209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篇 |
2024年 | 86篇 |
2023年 | 135篇 |
2022年 | 186篇 |
2021年 | 193篇 |
2020年 | 175篇 |
2019年 | 88篇 |
2018年 | 81篇 |
2017年 | 90篇 |
2016年 | 101篇 |
2015年 | 177篇 |
2014年 | 482篇 |
2013年 | 206篇 |
2012年 | 274篇 |
2011年 | 357篇 |
2010年 | 331篇 |
2009年 | 321篇 |
2008年 | 504篇 |
2007年 | 385篇 |
2006年 | 357篇 |
2005年 | 335篇 |
2004年 | 273篇 |
2003年 | 171篇 |
2002年 | 181篇 |
2001年 | 122篇 |
2000年 | 96篇 |
1999年 | 78篇 |
1998年 | 80篇 |
1997年 | 94篇 |
1996年 | 77篇 |
1995年 | 83篇 |
1994年 | 48篇 |
1993年 | 57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53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11.
应用两种描述地震活动平静的特征参数Wq 和σH 对华东地区 1972年以来ML≥ 2 .3地震进行时空扫描。结果表明 :Wq 在华东地区大多数M >5地震之前均出现 1年左右或稍长时间的平静异常 ,震中一般在平静异常区的边缘或内部。对Wq 空间异常区σH 的时间扫描在某些地区也能够较好地显示1年左右的平静异常。这可能说明了地震活动平静也是中强地震的一种中短期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12.
本文用CN算法研究了我国近期大陆东部和西部南北带及邻近区域共23次强震前的TIP,即强震发生概率增长时间。结果表明,18次强震发生在被判定的强震发生概率增长时间的TIP内。TIP警戒约占总研究时空域的30%,获得了较好的中期地震预测效果。表明CN算法可作为强震中期预测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3.
介绍了1993年获得的两个中等地震震例的情况,并以此验证据以往震例总结出的预报公式。验证的结果与实际符合较好。另外,文中指出了该手段的主要优点及克服其缺点的可能途径,即有些台站可采用地磁等变线差值法处理。 相似文献
114.
本文对分层弹性地基中单桩基础按Winkler(温克尔)地基土模型,通过特性分析,建立了合理的力学模型,经过动力分析,给出了桩基础横向自振特性及在常轴力与横向地震载荷作用下强迫反应的解析解,文中的解析公式为具有常轴力和横向地震载荷作用的无限层弹性地基中桩基础的动力反应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解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5.
许明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1995,(2)
分析研究了南黄海地震在不同的时间层次上高低起伏的韵律特征。时间层次可分为地震期(几百年)、地震幕(几十年)、地震阶(几年)。并且指出,地震期中6级以上强震累积频度呈指数型分布,这是一个地震大轮回的整体性活动标志。本文还计算了第五活跃幕和它的四个地震阶的时间分维值,结果表明有较好的一致性。这种自相似特性也正是在不同时间层次上地震活动存在强弱相间的韵律特征的证明。 相似文献
116.
安徽省是一个特殊的中强地震区,地震活动呈现华北、华南两大地震区的过渡特征。通过分析安徽省的重力异常及航磁异常资料,认为中强震往往发生于正负重力或航磁异常的交接部位;重力、航磁异常等值线梯级带上,莫霍面、磁性层上界面等深线的梯级带上;重力、航磁异常等值线的拐折部位,莫霍面、磁性层上界面等深浅的拐折部位。对这些结论提出了分析模式,并作了地震构造解释。最后,根据这些结论,预测了未来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117.
基于GIS的地震构造信息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讨论了地震构造信息系统的建造和信息管理。系统是以GIS工具软件ARC/INFO为开发平台建造的,原始资料复盖华北地区的大部,约北纬35~41度,东经109~120度。系统包括活动断裂、破坏性地震、仪器记录地震等信息。本文深入研究了GIS做为信息管理工具的能力,探讨了GIS在地震区划图编制中可能起到的作用。系统能使地震危险分析中信息管理方式、信息管理效率和利用率有质的改进,在某种程度上减小资料利用不充分和人为任意性引起的不确定性。作为一种探索,本文进行了一系列的空间操作和分析,以研究空间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并产生新的数据集合。 相似文献
118.
四川沐川—马边(1994—12—30)5.5级地震山地灾害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诱发的次生山地灾害类型包括:崩塌、滚石、滑坡和重力地裂缝。其规模为中、小型,但类型较多,分布密集,造成不同程度危害。按照危险性区划,震区可划分为高、中、低三种山地灾害危险度区域。各区域面积为:UD=9.4km^2;MD=25.9km^2;LD=40.4km^2。斜坡可分为梯状破坏模型:①Rc崩塌、滚石阶梯;②Ld滑坡阶梯;③Gf重力地裂缝阶梯。 相似文献
119.
震灾保险新制式与国内外现行制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概括分析了国外震灾保险制式的形成思路、实施准则及其局限性;指出国内大多数研究模式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只能是对国外制式的效仿和沿袭;进而介绍了一种能够有效克服一般模式弊病的新型震灾保险制式,并对其实质与科学蕴涵作了简略阐述。 相似文献
120.
梅世蓉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1993,(1)
本文首先认为我国的地震预报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文章着重就地震预报在现阶段究竟有无可能重新被提出来的情况,对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个人见解:1.正确评价现有的预报能力,实事求是地确定战略目标。认为在具有一定监测能力的地区,力争报出前兆种类较多、幅度较大的强破坏地震,以减轻地震灾害应是我们的现实目标,认真研究解决地震预报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应作为长远的战略目标。2.耐心探索,在“原始的科学问题”上,下大功夫。3.正确处理“重点与一般”、“老方法与新方法”、“监测预报与深入攻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