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78篇 |
免费 | 283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270篇 |
废物处理 | 30篇 |
环保管理 | 408篇 |
综合类 | 2166篇 |
基础理论 | 162篇 |
污染及防治 | 70篇 |
评价与监测 | 112篇 |
社会与环境 | 139篇 |
灾害及防治 | 210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3篇 |
2024年 | 86篇 |
2023年 | 135篇 |
2022年 | 186篇 |
2021年 | 194篇 |
2020年 | 175篇 |
2019年 | 88篇 |
2018年 | 81篇 |
2017年 | 90篇 |
2016年 | 101篇 |
2015年 | 177篇 |
2014年 | 482篇 |
2013年 | 206篇 |
2012年 | 274篇 |
2011年 | 357篇 |
2010年 | 331篇 |
2009年 | 321篇 |
2008年 | 504篇 |
2007年 | 385篇 |
2006年 | 357篇 |
2005年 | 335篇 |
2004年 | 273篇 |
2003年 | 171篇 |
2002年 | 181篇 |
2001年 | 122篇 |
2000年 | 96篇 |
1999年 | 78篇 |
1998年 | 80篇 |
1997年 | 94篇 |
1996年 | 77篇 |
1995年 | 83篇 |
1994年 | 48篇 |
1993年 | 57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53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113.
如何让安全更“科学”?就要先明确什么是安全科学。笔者认为,安全一词的基本涵义是“无危则安,无缺则全”。所谓安全是一种主体没有危险的状态,且这种状态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如安全感)为转移。安全不是一种实体,必须依附一定的实体。如当安全依附人的行为时,那就是“人的行为安全”,当安全依附物的状态时,那就是“物的状态安全”,当安全依附作业环境时,那就是“作业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4.
115.
李爱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8,28(12):129-135
为提高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岸桥)金属结构安全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岸桥金属结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信息熵法分别计算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提出改进的博弈论组合赋权法(ICWGT),并运用ICWGT集结主客观权重;结合改进的可变模糊集(IVFS)评价方法,提出ICWGT-IVFS多级安全评价模型,并以实际算例验证该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ICWGT能克服组合权重系数为负数的不足;ICWGT-IVFS模型能避免岸桥金属结构指标评价标准与系统综合评价标准的不一致性,有助于提高岸桥金属结构安全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6.
人的可靠性对于关井作业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为了定量评价海上关井作业中人的可靠性,提出了导致海上关井人员失误的六个影响因素,包括两个环境因素和四个组织管理因素。以起下钻杆过程中的关井作业为例,通过对海上钻井专家进行问卷调查,求取了不同因素对各个关井步骤的影响权重。将六个影响因素的质量评级划分为A,B,C,D,E,F六个等级,在评级均为C的情况下,利用成功似然指数法求取了每个关井步骤中人的可靠性的平均值。为评价作业方的组织管理质量对人的可靠性的影响,将四个组织管理因素的评级提高到B级,结果表明关井成功率大幅提高,作业方的组织管理水平对于关井作业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7.
118.
本文描述如何将FMEA(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运用在企业现场安全管理中,通过FMEA进行分析企业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实施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消除企业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将企业的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19.
城市地震风险整体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城市已经成为我国防震减灾的重中之重,国家越来越重视城市地震风险管理,将地震灾害管理的重点集中在城市地震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工作上.通过计算预期的物理破坏、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并考虑社会的脆弱性和恢复的能力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将各种因素的值进行转化,形成可以进行相加的指数,并乘以相应的权重,最终得到城市的地震风险.从地震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引入城市地震整体风险评价法对淮南市的地震风险进行评估,并给出了提高地震防灾减灾能力的几条建议,为城市地震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0.
目前,全国已有三所高校设立了“职业卫生工程”本科专业,填补了我国长期以来职业卫生工程人才培养的空白,对于从源头上解决职业病危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这一专业的设置意义、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与未来发展前景。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我国首个“职业卫生工程”本科专业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设立,并招收了第一届学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