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0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29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456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84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4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最大剪切模量对土动力参数及地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大剪切模量是影响土的动剪切模量比、阻尼比和土层地震反应的最重要参数之一。通常采用室内应变法来确定最大剪切模量,给出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而采用现场剪切波速法求得的结果则很少见。研究了剪切波速法和应变法所确定的最大剪切模量对土动剪切模量比、阻尼比和土层地震反应的影响,推导了两种方法所确定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之间的关系式。结果表明:最大动剪切模量对土的动剪切模量比、阻尼比和土层地震反应的影响很显著。  相似文献   
152.
环境物探技术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肖宏跃  雷行健  雷宛 《灾害学》2007,22(3):58-62
将高密度电阻率法及工程地震映像法两种环境物探技术同时应用于实际的地质灾害(岩溶)勘察中,结果表明:对于岩溶这样的地质灾害,单一环境物探技术虽然能清楚反映其埋深、规模和发育情况,但各有缺陷。而多种环境物探技术的综合使用,相互补充,将能大大提高岩溶勘察的准确性,提高勘察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3.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给沿岸国家造成了严重灾难,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防范。中国历史上巨灾频发,今后仍存在比较严重的巨灾威胁。预测我国有11个巨灾高风险区,巨灾种类主要为特大洪水、大地震、强台风和特大风暴潮以及大区域持续性严重干旱。建立巨灾防御体系是今后我国减灾工作的重心。  相似文献   
154.
区域地震间接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区域地震间接经济损失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回顾,目前主要有基于国内生产总值、基于地震震级和基于地震直接损失的3种评估计方法,对这些评估方法进行了讨论,结合地震现场的工作性质和特点,给出了现场评估的一般步骤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5.
《防灾博览》2007,(4):17-17
宁洱地区位于宁洱新构造隆起区,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区域断裂发育,其中最主要的断裂带是无量山断裂带。该断裂带展布于无量山西麓,控制了兰坪-思茅中生代至早新生代坳陷及其内部中新世以来的新构造隆起的活动。该  相似文献   
156.
《环境》2008,(12)
地下核电站 目前所说的地下核电站,是把反应堆和控制系统建在石质或半石质地层中的中小型核电站。据分析,这种地下核电站至少可保证运营中不危害周围环境,不发生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那种浩劫式的事故后果,而且便于封存寿终正寝的反应堆,减轻地震对核电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7.
<正> 二维地震波传播问题的数值摸拟已取得很大进展。但是,许多人选取了比较简单的物理摸型(均匀分层,1/4平面、3/4平面介质等),并大多采用最简显格式、Crank-Nicolson格式,以及隐显结合的格式。本文讨论具有横向和纵向间断系数的二维弹性波方程组的边值问题,在物理上反映了在具有横向和纵向间断的介质内由埋藏压缩线源激发的  相似文献   
158.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地震异常信息是否在我国现有的技术手段中有明显的异常体现,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本文用收集到的全国“十五”地热观测网中的190个地热前兆观测点的数据资料,对汶川8.0级地震的映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0个观测点震前有前兆异常,86个观测点有同震响应及震后调整。其中有前兆异常的观测点仅占16%,震中距〈1100km出现前兆异常观测点占全部异常点(30个)的77%,占震中距〈1100km观测点(83个)的28%。由此分析了我国地热观测的现状及预测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例如观测孔勘选不理想有待筛选改进,数据资源私有应在全国及时实现资源共享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9.
贝纳德效应和地震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彦合 《灾害学》1990,(3):17-22
本文根据海城地震前后重力变化的实测资料提出重力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一种简化表示。在重力发生扰动时对贝纳德问题的动力学方程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在强地震的孕育期,贝纳德花样的周期变化在一定时间后将自动停止。这个结论的验证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地震预测方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