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31篇
安全科学   88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415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122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组合工艺处理生物柴油制环氧脂肪酸甲酯废水,考察了反应器各个阶段废水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调整废水的氧化还原电位(ORP)降至-50~+50mV,UASB稳定运行阶段进水COD约为6 000mg/L时,出水COD在1 300mg/L以下,COD去除率约为80%,VFA浓度为180mg/L(以乙酸计)左右,最佳容积负荷为6.0kg/(m3·d);采用SBR处理UASB出水,当容积负荷为1.27kg/(m3·d)时,出水COD在250mg/L以下,COD去除率在80%以上,氨氮浓度在25mg/L以下,TP浓度在4mg/L以下,且处理后废水的COD、氨氮浓度、TP浓度均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的A级要求。  相似文献   
32.
巢湖水体组分垂向分布特征及其对水下光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富营养化湖泊不同组分垂向分布及其对水下光场的影响是湖泊水环境遥感领域亟待开展的内容.利用巢湖野外实测数据,分析水体不同组分垂向分布特征,结合Hydrolight辐射传输模型模拟研究水体不同组分垂向分布对漫衰减系数Kd的影响.结果表明,巢湖水体悬浮物以及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垂向分布较为均一,水面未发生藻华现象时叶绿素a垂向分布符合高斯正态分布,漫衰减系数Kd受叶绿素a以及无机悬浮物的显著影响,其垂向变化复杂多样,以往以水体光学性质均一为前提计算得到的Kd仅仅表示其衰减的平均情况,不能精确反映水下光场的垂向变化,因此研究水体组分垂向分布特征及其对漫衰减系数Kd的影响是开展藻类垂向分布异质性对水下光场影响机制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33.
接种自行培养的活性污泥,以模拟废水为基质,采用连续进水、间歇出水及厌氧/好氧交替的运行模式,尝试了在SFBR中进行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并研究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及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通过逐步缩短沉降时间,28 d时成功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所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呈黄色、形状不规则,且粒径较小(平均粒径0.56 mm),正常情况下的SVI保持在70 mL·g-1以下,EPS在59 d时达到最大值(以MLVSS计)373.24 mg·g-1,较培养初期增加了约2.5倍,运行后期由于颗粒出现解体,导致EPS急剧下降;反应器在运行过程中未能保持较高的污泥量,中后期MLSS始终在3 000mg·L-1以下;在63 d的运行时间里,除异常波动外,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基本维持在90%左右,正常情况下出水COD小于100 mg·L-1,反应器对NH+4-N、TIN的去除效果波动较大,去除率分别为44.45%~94.72%及43.87%~93.13%,反应器对TP的去除率在44.50%~97.40%之间,正常情况下TP去除率可维持在60%以上;限于自动控制水平,夜间长时间的好氧饥饿期容易造成丝状菌过度生长,使得AGS在生长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导致了AGS的解体.  相似文献   
34.
文章利用2016-2019年苏州市臭氧(O3)环境监测站点数据,分析了苏州市O3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NO2、CO的相关性,并利用WRF-Chem模式模拟了苏州地区O3高浓度事件来探究湖陆风对O3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苏州市O3明显超标且2017年超标最为严重;O3污染日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以O3作为首要污染物在春夏季尤为突出;月变化呈现双峰型特征,前2年峰值出现时间要略早于后2年;各季节日变化均为单峰型特征,在15:00前后浓度达到最高;空间上市区浓度整体高于周边城市,但在湖陆风盛行的2017年夏季截然相反;苏州市夏季存在明显的O3“周末效应”,周末的夜间和上午O3浓度高于工作日,而工作日在O3峰值时段浓度更高;模拟的O3高浓度事件证明了太湖湖陆风的存在,而高温时段湖风会将城区O3往下风向的周边城市移...  相似文献   
35.
铁路洗涤废水中含有的主要污染物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是我国环境标准中第2类污染物质.目前,铁路洗涤废水的处理以物理和化学法为主,存在效果不稳定、成本较高和工艺复杂等问题,急需寻求一种适合铁路洗涤废水特点的处理工艺.用SBR小试装置进行铁路洗涤废水处理实验研究,并且投加LAS降解菌于SBR中,进行了工艺参数的确定,处理效果考察和投菌前后对比等方面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6.
以黑石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强化预处理-生物接触氧化为依托,针对其处理效果的局限性,研究无污泥持留序批式预处理(WSIP)反应器正交试验,旨在优化运行参数,提高低温期间渗滤液处理效果.实验表明,COD、NH 4-N、TN去除率较高,出水可生化性较好;优化碳氮质量比,为后续好氧微生物降解创造条件;曝气时间、HRT、进水磷浓度、序批周期对NH 4-N、TN去除效果影响显著;低温期间,获得较好出水水质的最佳运行参数为曝气时间9h、HRT4d、进水磷质量浓度50mg/L、序批周期6h.  相似文献   
37.
基于2018年4月15日至4月24日在长江口北港主槽大小潮连续10天的定点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对枯季期间北港上段河道悬沙浓度的垂线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悬沙浓度较低,大小潮平均值仅为0.17 kg/m3,悬沙浓度具有大潮显著高于小潮,涨落潮平均浓度接近的特点;水动力则具有大潮明显强于小潮、落潮明显强于涨潮的特点;观测期间的盐度值很低,平均值仅为0.16 psu,盐度的大小潮变化、涨落潮变化以及垂向变化都非常小,盐度密度分层对悬沙剖面影响微弱。在这种动力、泥沙和盐度环境下,大潮期间的悬沙剖面主要为斜线型和指数型;小潮期间的悬沙剖面有斜线型、垂线型和指数型,其中以斜线型占主导。通过Rouse公式拟合发现,大部分的实测悬沙剖面较符合Rouse公式,根据该公式计算得到的悬沙沉降速度介于0.36~2.89 mm/s。Soulsby公式能够对实测的斜线型和垂线型悬沙剖面进行较准确预测,平均误差控制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38.
强化垂直流可渗透反应墙处理渗滤液污染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垃圾渗滤液污染物组分多、处理难度大、可生化性差的特点,基于可渗透反应墙(PRB)被动修复技术,通过多种填料的组合构建三重垂直流PRB强化的砂箱模型,对垃圾渗滤液进行连续动态处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填料的组合顺序对强化PRB系统净化能力有较大的影响,由无烟煤、沸石、钢渣依次组成的强化垂直流PRB系统(2#砂箱)对NH+4-N、NO-3-N、NO-2-N、COD、PO3-4-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12%、30.36%、75.24%、39.03%和30.47%,处理效果明显好于相同条件下依次由无烟煤、钢渣、沸石组成的强化垂直流PRB系统(1#砂箱)。与常规PRB处理系统相比,强化垂直流可渗透反应墙系统可实现垃圾渗滤液中多种污染物同步有效去除,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技术。  相似文献   
39.
采用EGSB—SBR工艺处理实际果汁废水(COD 2 608~6 500 mg/L,p H 5.0~7.0)。在EGSB反应器成功启动及驯化完成的情况下,连续运行49 d。实验结果表明:第25天起,控制EGSB回流比为3.00∶1,EGSB反应器可在无须添加Na HCO3的条件下稳定运行,从而降低了废水处理成本;第25天起,平均进水COD,BOD5,SS分别为5 968,2 130,1 020 mg/L,平均出水COD,BOD5,SS分别降至131,11,50 mg/L,平均COD,BOD5,SS去除率分别为98%,99%,95%;组合工艺对该实际果汁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0.
采用两段SBR工艺处理石化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段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工艺处理高浓度石化废水,考察了DO、MLSS、反应温度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两段SBR系统中有机物降解存在着不同的作用机理,第一段主要以去除易降解有机物为主,第二段主要以去除难降解有机物为主。在进水COD为4000mg/L、SBR1中DO为4~5mg/L、MLSS为5000mg/L,SBR2中DO为2~4mg/L、MLSS为3000mg/L、反应温度约为20℃的条件下,废水COD去除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