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9篇
  免费   581篇
  国内免费   1787篇
安全科学   476篇
废物处理   52篇
环保管理   332篇
综合类   4147篇
基础理论   788篇
污染及防治   325篇
评价与监测   334篇
社会与环境   294篇
灾害及防治   299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313篇
  2022年   327篇
  2021年   410篇
  2020年   326篇
  2019年   345篇
  2018年   268篇
  2017年   249篇
  2016年   307篇
  2015年   343篇
  2014年   461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387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1.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variations of daily average CO2 concentration above the wetland surface were studied in Xiangha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of China in August, 2000. The primary purpose was to study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2 concentration on the four levels of height(0.1 m, 0.6 m, 1.2 m and 2 m)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CO2 concentration under different land covers. Results showed that daily average CO2 concentration above wetland surface in Xianghai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 was lower than that above other wetlands in northeast China as well as the worldwide average, suggesting that Xianghai wetland absorbed CO2 in August and acted as“sink” of CO2. The horizontal variations on the four levels of height along the latitude were distinct, and had the changing tendency of“decreasing after increasing” with the increase of height. The areas with obvious variations were consistent on different levels of height,and those with the highest variations appeared above surface of shore, sloping field, Typha wetland and Phragmites wetland; the vertical variations were greatly different, with the higher variations in Phragmites wetland and Typha wetland, and the lands near the shore and the sloping field with the lower variations. Spatial variations of daily average CO2 concentrations above wet!and surface were affected by surface qualities and land covers.  相似文献   
112.
根据在北京市道路路面附近颗粒物(TSP)的实测数据,分析了道路峡保内TSP的粒径分布,以及粒径分布与峡谷结构,距地面距离的关系,说明了影响粒径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3.
主要研究了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27Al-NMR法应用于聚合铝与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形态分布的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分别测定的Alb和Al13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聚合铝与有机高分子复合后其形态分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Alb(或Al13)的含量有所降低,但仍是优势形态,Ala(或Al单)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14.
该文以丰富的实际资源,论证了地下水中钙元素的分布及其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5.
石油化工厂区土壤中总石油烃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进行石油化工厂区地下环境的现场评估,利用气相色谱法(EPA8015B)对其土壤中总石油烃(TPHs)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以柴油范围的有机物(DRO)和润滑油范围的有机物(ORO)表示。结果表明:土壤各层DRO检出率在58%-72%之间,ORO检出率在82%-89%之间,大多数检出点位的DRO、ORO含量小于500mg/kg;个别点位的DRO、ORO高达30000mg/kg。  相似文献   
116.
细河底泥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分析技术手段 ,对细河底泥污染状况进行监测、调查 ,从而了解细河底泥污染状况 ,并分析主要污染物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7.
我国海域赤潮灾害的类型、分布与变化趋势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根据赤潮灾害发生的空间位置、水动力、营养物质来源等因素。将赤潮灾害类型划分为河口型、海湾型、养殖型、沿岸流型、上升流型和外海型六类。对赤潮灾害记录分析表明,河口型赤潮的发现次数占总数的30%,海湾型赤潮占29%,养殖型赤潮占27%,沿岸流型和上升流型均各占6%,外海型赤潮最少,只占2%。并讨论了不同类型的赤潮灾害发生的主要区域,除海湾型赤潮的发现次数呈下降趋势外,其他各类型成因的赤潮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8.
本文以峨眉山市城区1991-1995年所测硫酸盐化速率数据为依据,找出该城区硫酸盐化速率五年来的年度变化、季节变化和月变化规律以及空间变化规律,从而为防治大气污染提供了有用资料。  相似文献   
119.
序批式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液龄分布函数是二元函数的观点.推导出了当进、出水流量是时间的函数时,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的通用积分式和离散式;然后得出了序批式反应器(SBR)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具体表达式,并分析了用现有方法计算其水力停留时间所产生的误差.结果表明,最大相对误差rmax仅与充水比λ有关.且呈正相关关系.取典型值λ=0.4时,rmax高达25%。  相似文献   
120.
河南省一、二、三类地表水中挥发性卤代烃含量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开展有机物监上要求,对河南省一、二、三类地表水中6种挥发性卤代烃进行了监测,25个监测断面中有5个因子不同程度地检出,但检出浓度都很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