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7篇
  免费   619篇
  国内免费   1565篇
安全科学   600篇
废物处理   30篇
环保管理   452篇
综合类   4590篇
基础理论   780篇
污染及防治   338篇
评价与监测   516篇
社会与环境   357篇
灾害及防治   388篇
  2024年   171篇
  2023年   508篇
  2022年   506篇
  2021年   594篇
  2020年   481篇
  2019年   420篇
  2018年   267篇
  2017年   293篇
  2016年   346篇
  2015年   358篇
  2014年   540篇
  2013年   348篇
  2012年   374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 毫秒
111.
为研究雾霾天气下SO42-、NO3-和NH4+的形成机制,2013年4月18~23日,使用6级Anderson大流量采样器采集了不同粒径段的气溶胶样品,并利用离子色谱对其中的水溶性无机离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州雾霾期间PM3和PM10中总水溶性无机离子平均浓度分别为(32.7±13.3)μg/m3和(39.4±15.7)μg/m3.SO42-、NO3-和NH4+是最主要的水溶性离子,它们在PM3和PM10中占总离子质量分数分别为76%和71%.3种离子主要集中在0.49~1.5μm的液滴模态,该模态中NH4+主要以(NH4)2SO4和NH4NO3的形式存在,而凝聚模态的NH4+则主要以(NH4)2SO4和NH4HSO4的形式存在.液滴模态的SO42-主要来自雾内或颗粒表面的液相氧化反应,NO3-主要来自夜间N2O5在颗粒表面的水解反应,NH4+主要来自NH3在颗粒上进行的非均相中和反应,而这3种离子在该模态的日变化特征则很好的反映了以上的形成机制.受太阳辐射的影响,3种离子的浓度在凝聚模态均表现为白天高于夜晚.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探究表面喷丸处理对于Aermet100钢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 借助显微观察、电化学测量及XRD分析等手段,开展喷丸与未喷丸2类A100钢试件的中性盐雾试验。结果 腐蚀形貌上,两者腐蚀表面变化均为先出现红褐色物质,后出现红棕色与绿色絮状物,在出现变化的时间上相差约1个周期。随着腐蚀时间增长,XRD衍射峰发生右移,2类试件XRD结果均在144 h变化明显。中性盐雾试验电化学结果与海洋环境下电化学结果在溶液电阻、腐蚀产物电阻和腐蚀反应电阻上均有差异,自腐蚀电位略低,自腐蚀电流则低了2个数量级。结论 两者腐蚀现象规律一致,XRD衍射峰右移表明试件晶格参数变小。2类试件腐蚀速率呈现增加到减缓再到增加的趋势。喷丸能明显提高A100钢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13.
四川盆地是我国灰霾和大气污染易发和频发区之一,目前关于本地区黑碳气溶胶(black carbon,BC)的相关研究较少。利用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成都西南城郊地区黑碳气溶胶以及PM2.5观测资料,结合气象资料和其他污染物浓度资料,分析BC和PM2.5浓度,BC浓度在PM2.5浓度中所占比例(黑碳占比)的季节、月、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BC逐小时浓度范围为0.18—40.51 μg?m?3,平均值为(5.26±4.68) μg?m?3,本底浓度为3.34 μg?m?3。PM2.5逐小时浓度范围为1.00—344.50 μg?m?3,平均值为(60.02±46.91) μg?m?3,本底浓度为33.38 μg?m?3。日变化均呈“白天低,早晨、夜间高”的变化特征,其中冬季浓度最高,春、秋季次之,夏季浓度最低。(2)黑碳占比均值为9.16%±5.13%,白天黑碳占比低,夜间黑碳占比高,且夏季最高,冬季最低。随着空气污染加重,冬季占比缓慢增加,其他三季占比减小。(3)BC与NO2和CO相关性较好,表明西南城郊BC排放主要受机动车尾气、生物质燃烧影响。BC和SO2相关系数偏小,燃煤等工业源排放对西南城郊BC的贡献较小。(4)风速、温度和湿度与BC浓度均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风速对BC浓度的影响最大,当风速小于2.0 m?s?1时,BC浓度值明显偏高;BC浓度大于20.00 μg?m?3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以及东北风向上,即:偏东北方向市中心大气中的污染物,以及西南方向远郊地区的污染物可能对西南城郊高浓度黑碳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114.
利用2017年四川盆地18个城市PM2.5小时浓度数据、欧洲气象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四川盆地污染特征及不同季节近地面风场特征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异指数和相关性分析各城市PM2.5逐小时浓度,结合近地面风场特征分析出四川盆地污染物变化趋势最相似的城市组合,探索污染物传输特征.研究发现,分异指数和相关性分析得到的传输通道城市组合与地面风场基本相符.四川盆地污染物输送途径可能包括以下3条路径,第1条"川西通道":污染物随气流沿广元→绵阳东南部→德阳→成都、眉山北部→雅安流动;第2条"川中通道":污染物随气流沿巴中→南充北部→遂宁北部、绵阳东南部→资阳北部→眉山东部→乐山北部流动;第3条"川东通道":污染物随气流沿重庆北部→达州、广安→南充南部→遂宁中部→资阳东部→内江、自贡→宜宾、泸州流动.川西通道城市污染排放量大,容易引起连片污染,对应城市群应实施联防联控;川东通道末端在川南城市群和重庆形成风场辐合,造成污染物的滞留和累积,因此,建议在中长期产业布局中减少川南城市群的重污染企业.  相似文献   
115.
为研究堆载大小对原水管道受力变形的影响,采用量纲分析法得出模型试验相似比,并根据相似比进行模型箱的设计、管道材料的选取和重塑土的配制,研究不同工况下管道的受力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整体上管道端部应力大于管中央应力,管轴向应力大于管环向应力。在中心加载下,管端应力值较管中央处大,前者增长速度更快,而后者增长速度较慢。在偏心荷载作用下,靠近荷载的管端应力最大,而管中央应力最小;尤其在偏载6 kPa作用下,管端下表面轴向应力达到595 kPa,而管中央处仅有64 kPa,管端受边界约束作用明显,管道呈弯曲变形。  相似文献   
116.
在抚顺市酸雨监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抚顺地区的酸雨污染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和污染来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迅速增长,相应向大气环境排放的酸性物质大幅增加,中国长江以南成为继欧洲和北关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通过调查,发现我国酸雨面积和程度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最后,结合我国典型的硫酸型酸雨特征,提出了可行的防治酸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8.
针对乘坐自动扶梯频繁发生乘客摔倒的问题,本文分析乘客摔倒影响因素和摔倒过程受力情况,选取加速度峰值特征作为摔倒识别的特征量。使用摔倒惯性加速度信息采集系统获取摔倒和日常动作的加速度峰值样本,建立多特征集半监督支持向量机(SVM-D-R)算法模型并进行样本训练,测试在日常生活下样本集,对乘客摔倒加速度峰值特征进行识别。实验结果分析,该方法在正常生活环境下监测识别乘客摔倒的过程中受其他影响小,识别结果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119.
良渚聚落是长江下游早期人类活动最重要的场所之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目前已广泛运用考古手段探索良渚聚落的人地关系,但大尺度分析聚落整体分布特征还相对薄弱。基于良渚聚落的相关资料,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聚落数据进行核密度、标准差椭圆、泰森多边形分析,揭示良渚聚落空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良渚聚落一到四期总体呈现“南密北疏”的分布格局;由核密度可知其由多模式变为单核心模式;由标准差椭圆可知良渚聚落重心逐步向北迁移,同时椭圆形状在第四期发生重大变化;由泰森多边形可知聚落规模呈现一、二期最高等级领地数量相同,南北齐头并进发展,三、四期北部最高等级领地比南部多,出现群星环绕的局面。(2)良渚聚落的减少或增加与气候密切相关,同时气候变化带来的自然灾害如洪涝等进一步影响聚落的发展,而自然灾害的进一步加剧,有可能导致聚落群间的战争等一系列社会经济变化,最终导致良渚聚落逐渐衰落直至灭亡。  相似文献   
120.
王晨希  卫嵩  田苗苗 《环保科技》2023,(5):36-40+64
基于对镇江市某商业综合体地下停车场内定点在线监测,分析不同监测时段VOCs浓度水平、组分特征、臭氧生成潜势、臭氧生成潜势的主要VOCs贡献物种以及六项污染物(CO,PM10,PM2.5,NO2,O3,SO2)排放特征。结果表明:综合体地下停车场整体TVOC浓度较高,均值为768.65 ppbv; 5个监测时段的VOCs组分占比表现为醇酸酯、芳香烃、醛酮类和烷烯烃类占比较高,VOCs优势物种为乙醇、乙醛和二甲苯。VOCs物种的臭氧生成潜势计算结果主要表现为二甲苯、丙烯、乙醛、丁烯等物种的臭氧生成潜势较高。综合体地下停车场5个时段CO, PM10, PM2.5, NO2,O3,SO2六项污染物平均浓度分别为5766.46,159.73, 81.47, 41.50, 70.56μg/m3和3.97μg/m3,其中CO平均浓度最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