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150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83篇
综合类   160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99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1.
时空交互视角下淮海经济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对象,界定城乡融合内涵,并构建多维指标体系,测度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并探索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理。(1)在空间集聚方面,淮海经济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集聚较为明显,并且集聚性整体呈现增强趋势。(2)在时空联动方面,具有相对动态的局部空间结构和相对稳定的空间依赖方向,同时空间格局演化方面具有较强的整合性;城市自身因素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空间结构的改变影响较大,受相邻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溢出效应的影响较小。(3)要素驱动模式方面,低分位驱动和高分位驱动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变化受经济发展—城镇化驱动,低分位制约类型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变化受城镇就业—政府行为制约,高分位制约类型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变化受产业—政府行为制约。  相似文献   
512.
白宗旭  杨雳  王宏蕾  陈涛 《环境科学》2024,45(8):4766-4779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城乡交错带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准确掌握城乡交错带土壤-农作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对保障食品安全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大多基于小尺度、小范围实地监测,已有的全国尺度研究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城乡交错带这一特殊界面的污染特点.通过收集整理已公开发表文献,基于Meta分析探究了中国城乡交错带土壤-农作物系统的重金属污染现状,在此基础上对特定地区主要作物重金属的人类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城乡交错带农田土壤重金属累积显著,其中Cd(Igeo = 0.89)污染最为突出,其空间分异特征明显;从不同耕地类型来看,水田和水浇地更易发生重金属积累;从不同城市等级来看,中、小城市的土壤重金属累积较为突出;对于城乡交错带农作物而言,Pb和Cd的超标率在水稻(39.64%和28.25%)和小麦(42.72%和27.72%)中最高;作物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Cd是构成人体健康风险的主要元素,且对儿童和成人构成一定的非致癌风险和不可接受的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513.
吴笛  谭月  陈挚 《四川环境》2021,40(4):210-21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近年来中央与地方关注的热点问题,而推动山地城市城乡融合更是这个时代长期研究的课题.随着成都市"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将国家战略与地域特色结合,寻求乡村地区城乡融合的新路径是成都市的创新实践.鉴于此,以彭州市为例,分析彭州市城乡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公园城市理念为指引、以城乡融合理念为...  相似文献   
514.
为从根本上突破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破解“三农”问题和“乡村病”难题,“城乡融合”理念被提出,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县域为单元,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基于“人—地—业”体系探究2000—2018年吉林省城乡融合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研究期内吉林省城乡融合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在空间上表现为中部与西部优于东部,并形成了以市区为核心的“以一带多”发展格局。(2)研究期内人口与产业融合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且产业融合在3个维度中上升幅度最大。(3)吉林省城乡融合发展是“产业主导、多元协同发展”机制下人口、土地、产业共同促进的结果,多因子协同交互作用会进一步影响城乡融合发展。(4)实现人口双向自由流动、闲置土地盘活利用、三产融合发展是推进“人—地—业”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吉林省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515.
构建新型城乡形态是推进城乡融合的重要着力点。基于产业结构专门化水平和乡村性指数的定量测度,对苏北地区县域乡村类型及差异化城乡形态建设路径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苏北地区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商旅服务型和均衡发展型县域分别占12%、16%、12%和60%;弱乡村性县域呈分散组团分布,中等乡村性县域沿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呈东西轴向延伸,强乡村性县域边缘性特征明显。据此,从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工业支撑、生态绿色创新、"三产"融合互动等方面提出新型城乡形态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516.
本研究将经济集聚、收入差距和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强度纳入统一框架下,构建时空双向固定效应的动态空间杜宾模型(DSDM)和门槛空间动态面板模型(SDPTM),通过中国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考察经济集聚和收入差距对COD排放强度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经济集聚呈“先促排、后减排”的倒“U”形特征,具有本地空间减排效应和空间溢出减排效应;②收入差距呈非线性的倒“N”形特征,具有本地空间减排效应,经济集聚在收入差距对COD排放的影响中存在门槛效应,当经济集聚超过门槛值1.1164时,收入差距的促排和减排效应均明显增强;③收入差距呈倒“N”形特征,具有空间溢出减排效应,且收入差距的长期空间溢出减排效应明显减弱;④收入差距在经济集聚时对COD排放强度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效应;⑤COD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时间和空间路径依赖性,经济集聚对COD排放的空间依赖特征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