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6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5篇 |
废物处理 | 8篇 |
环保管理 | 84篇 |
综合类 | 157篇 |
基础理论 | 27篇 |
污染及防治 | 2篇 |
评价与监测 | 6篇 |
社会与环境 | 119篇 |
灾害及防治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50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湖北省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采用遥感、GIS一体化技术.利用1989~1990年和1999~2000年获取的陆地资源卫星图像,建立了湖北省近10年来两个不同时期的同比例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据库,并对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减少了0.68%,林地减少了0.18%,各类建设用地总计增加了。7.92%.水域面积增加的幅度为3.01%。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转型主要发生于上述4类之中.尤其是耕地与水域相互之间的转变比较频繁。动态度计算表明,土地利用变化最快的区域均处于大中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江汉平原、鄂东的大部分地区及鄂西的宜昌.土地利用变化较快;鄂西山区绝大部分、大别山区部分县及鄂东南幕阜山区的通山县,土地利用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矿业用地制度是矿产资源所有权、矿业权和政府管理权之间规范的制度安排。现实中我国矿业用地使用权与矿业权矛盾较为明显,矿产与土地资源难以得到充分有效利用,也导致了环境破坏难以及时恢复的问题,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矿业用地的取得及使用管理制度规定存在不足,推动矿业用地管理制度改革已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国外矿业用地的取得及使用管理制度分析,比较国内矿业用管理地制度情况,并总结经验启示,以期为我国及地方矿业用地管理改革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旅游地评价及其开发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旅游地资源评价和开发研究,是进行旅游开发宏观决策,确定对应的旅游活动类型和接待规模,指导旅游市场开发与景区、景点设计时一项重要的基础研究工作。本文以海南省为例,对旅游地资源的评价制图和旅游开发用地预测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所有为绿色亚运所做的努力之中,广州亚运城是反映广州人居环境改善成果的一面镜子。这座被誉为节能环保之城的亚运城坐落于广州南部风景独特的莲花山风景区的南麓、莲花山水道西岸,用地面积2.73平方公里,绿地率高达54.2%,包括运动员村、技术官员村、媒体村、媒体中心、后勤服务区、体育馆区及亚运公园七大部分,贯穿其间的是广州市政府倾力打造的各项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场馆利用通风采光完成节能降耗、真空垃圾收集系统有效避免了垃圾收集过程中的视觉和嗅觉污染、火炬燃烧不产生有害燃烧物……可以说,亚运城是一座颇具特色的节能环保之城,是对生态建筑含义的完美演绎。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工业和城乡建设的迅速发展,海洋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但是海洋问题也日趋成为一个突出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针对滨州近岸海域的水质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探讨水质污染的主要来源.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要协调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的发展,首先是把产业做起来,解决农村最核心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农民收入的多元化,并保持较高水平。为此,应该"二产先行,一二三产联动,产城一体,工农一体"。而这其中,土地流转是关键的关节。在"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的基础上,引入资本,撬动土地要素的市场化,显著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探索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入技术和人才,开展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的合作,生态、绿色、有机的现代农业才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8.
以滁州市1966年的地形图,1978年、1987年、1995年、2000年及2006年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滁州市6个时段的建成区面积对其用地扩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滁州市建成区面积在1966-2006年间面积增加了7.84倍,扩展速度经历了先快后慢的过程;发展方向以东南方向为主,40年间城市中心向东、南方向分别迁移了1084m和1940m对揭示安徽省中小型城市用地的发展特征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城市用地规模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2—2006年山东省48个城市建成区用地规模的资料,运用位序一规模法则分析了山东省城市建成区土地利用规模的变化,继而运用分形理论,阐释了位序—规模曲线。结果显示,山东省城市用地规模的均衡度趋向减小;城市用地规模的总量持续增加;城市体系整体发育,大城市发育快。根据曲线形态对城市用地规模进行分类,发现小城市的数量在逐渐减少,中等城市的数量在逐渐增加;首位城市济南市的用地规模尚有可观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