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98篇
  免费   496篇
  国内免费   953篇
安全科学   1590篇
废物处理   164篇
环保管理   1689篇
综合类   7010篇
基础理论   1284篇
污染及防治   466篇
评价与监测   317篇
社会与环境   853篇
灾害及防治   474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310篇
  2022年   298篇
  2021年   348篇
  2020年   292篇
  2019年   339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240篇
  2016年   295篇
  2015年   378篇
  2014年   929篇
  2013年   585篇
  2012年   696篇
  2011年   798篇
  2010年   631篇
  2009年   662篇
  2008年   740篇
  2007年   673篇
  2006年   651篇
  2005年   618篇
  2004年   557篇
  2003年   580篇
  2002年   443篇
  2001年   400篇
  2000年   363篇
  1999年   275篇
  1998年   243篇
  1997年   198篇
  1996年   196篇
  1995年   170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9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采用1990、2000、2010和2015年四期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等方法,描述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土地利用方式和转移方向,采用谢高地等修正Costanza价值量评价法定量计算了区域内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借助地理探测器对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归因解释。研究表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林地变化相对稳定,水域变化先增后减,建设用地持续增长且保留率最高,耕地为其主要转化来源,草地主要转化为耕地和林地,水域主要转出为建设用地。1990、2000、2010和2015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 2 644.26、2 639.53、2 615.49 和 2 569.88 亿元,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农田生态系统价值下降最多,森林生态系统对整个区域的贡献率最大,Ⅲ、Ⅳ等级的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于Ⅰ、Ⅱ等级,且城市规模越大,经济价值越占主导地位。空间分布格局形成以太湖和巢湖为中心的高值集聚区、东南地区高于西北地区的特征,其受到坡度、高程、土壤类型、人口等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2.
利用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河流健康状态,对于水环境管理决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大型底栖动物构建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并评价松花江流域的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在松花江主要干支流设定37个采样点,分别于2016年6、9月进行环境因子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研究。最终从28个候选参数中确定了种类总数、摇蚊种类数、敏感种百分比、Hilsenhoff指数、Marglef指数作为核心参数构建B-IBI。通过0~10赋分法,计算得到了松花江流域全部采样点的生物完整性评价得分。结果显示,松花江流域内60%区域生物状态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另外,B-IBI能够综合反映松花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生境质量、理化水质等,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73.
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模型对我国中部地区80个地级市2003~2015年的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部分进行了核算,在此基础上计算累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运用核密度法分析了我国中部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距和动态变化。研究发现:中部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分别以年均1. 39%、1. 85%的速度增长,技术效率以年均0. 02%的速度减少,中部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技术效率出现退步迹象。中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率城市间差距在逐渐缩小,中部城市间出现明显技术"追赶效应"。  相似文献   
874.
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手段,利用Landsat TM 遥感数据和DEM数据,采用景观指数分析、地形位指数和分布指数等计算方法,对渝北区 2000、2005、2010 和 2015 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了不同地形、坡度下各种景观类型变化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在相似条件下的城市最佳土地利用模式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结果表明:(1)渝北区土地资源以中、高级地形位为主,海拔 200 m 以下,坡度6°以下的土地资源比较匮乏;(2)渝北区主要的景观类型是耕地和林地,但耕地景观总的趋势是不断减少,林地不断增加,建设用地增长较快,总体上景观破碎化程度在增加,景观多样性呈上升趋势;(3)研究期内,中低级地形位区间内大量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林地、草地景观面积的分布趋势随着地形位指数成正相关关系,其优势地形位主要集中于高级别地形位区间。  相似文献   
875.
于贵阳花溪区蔬菜种植基地及零星菜地采集叶菜类、茎菜类和果菜类样品及对应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与蔬菜样品中Zn、Cd、Pb和Cu含量,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重金属全量、有效态含量与蔬菜中重金属含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污染指数和暴露风险健康评估指数分析城郊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状况以及摄入人群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部分菜地土壤样品Zn、Cu含量超出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超标率分别为8.82%、11.76%;蔬菜中重金属含量主要取决于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研究区蔬菜均处于清洁水平,但有8.82%的蔬菜样品Pb处于Ⅱ级警戒值,且均为叶菜;Pb是叶菜类暴露健康风险的主要元素,而Cu是茎菜类与果菜类暴露健康风险的重要元素;蔬菜重金属对儿童和成人的危害指数均小于1.0,表明食用该地区的蔬菜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76.
为了获得城市冠层内高层建筑群的高度变化对城市颗粒物污染的作用情况,采用大涡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高层建筑群的街谷形状因子对街谷内空气流动与污染物扩散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层建筑群上方形成一个顺时针旋涡,旋涡中心位于城市峡谷内靠近高层建筑群背风处;随着街谷形状因子的增大,高层建筑群的滞留效应增强,导致高层建筑物上方的剪切层湍动能增强;当形状因子为2.5时,湍动能达到1.9 m~2·s~(-2),此时城市街谷内可吸入颗粒物的稀释扩散条件变差;在涡旋和气流夹带作用下,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在垂直方向上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大量可吸入颗粒物聚集于低建筑迎风面底部。不同街谷形状因子下街谷内空气流动与污染物扩散规律的探明将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应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7.
上海市作为中国进入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典型代表,其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变化特征明显的同时,由于人口密度大,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也显著而典型。文章借助遥感影像资料、自然及人文数据资料,基于ArcGIS平台,分析上海市城市化发展时空变化,构建人居环境质量指数,并对城市空间扩张与人居环境质量进行相了关性研究。研究表明,2010~2018年上海市城市用地扩张速度呈“圈层式”扩张,扩张强度先增后减,在距城市中心20~25 km达到峰值;各圈层建筑密度从市中心到边缘地区逐渐降低,建筑平均层数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再下降最后趋于平缓;人居环境质量指数在扩张强度超过0.000 5、扩张速度超过0.02时与其呈反向变化,与建筑平均层数呈正向变化,超过一定限值(22.3%)后受建筑密度制约。  相似文献   
878.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是全球最大的生态工程之一,文章从公共工程建设的角度,核算了天保工程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及投资效率,为我国进一步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布局和实施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构建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和价值量核算方法,对比无工程情景核算天保工程综合效益以及效益费用比。结果表明:与2000年相比,工程区内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水源涵养提升1.07%、土壤保持提升1.91%、养分固持提升1.69%、固碳释氧提升1.33%和木材资源保有服务提升44.8%,为我国生态安全做出巨大贡献;2000~2015年全国天保工程综合效益总计2.18×1012元,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益分别占26%、25%和49%。其中,四川省天保工程综合效益最高,达4 044×108元;全国尺度上,天保工程总体效益费用比为10.7,工程处于盈利状态。重庆市天保工程的效益费用比为全国最高,达38.07。全国和各省天保工程实施状况良好,综合效益远超工程投资,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者协...  相似文献   
879.
污泥生物沥浸处理对病原物的杀灭效果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郑冠宇  王世梅  周立祥 《环境科学》2007,28(7):1539-1542
生物沥浸能够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同时可能对污泥中的病原物有一定的杀灭作用.通过测定沥浸过程中异养细菌总数及沥浸前后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变化,研究了生物沥浸作用去除城市污泥和制革污泥中的病原物的作用.结果表明,经过6~7 d的生物沥浸处理,城市污泥中的异养细菌总数从1.38×108个/mL降为4.43×106个/mL,制革污泥中的异养细菌总数从9.23×105个/mL降为4.26×104个/mL;总大肠菌群(TC)和粪大肠菌群(FC)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但蛔虫卵的死亡率并无明显变化.大肠菌群纯培养试验表明,沥浸过程中病原物的消减作用主要是由于沥浸作用产生的低pH环境,而与污泥中SO2-4和重金属浓度的升高无关.  相似文献   
880.
本文在Costanza和谢高地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2005年广东省的粮食产量和最低收购价格,核算得到广东省不同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并据此估算了某营区生态营区建设规划实施前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生态规划实施后所有单项服务价值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每年营区的生态服务总价值从403.6万元增长到516.3万元,增长了112.7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