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6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129篇
综合类   338篇
基础理论   65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220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我国耕地资源安全保障主体的行为倾向与博弈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耕地资源安全是耕地保护的上升形式,从耕地资源安全的高度探讨其保障主体行为对于找出当前耕地保护政策失效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耕地资源安全的概念和保障主体分类入手,分析了各保障主体的行为倾向和博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耕地资源安全保障主体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在耕地资源数量安全保障方面.中央政府的积极性强于农民,农民的积极性又要强于地方政府;在耕地资源质量和生态安全保障方面,各保障主体的保障积极性都要弱于数量安全,但中央政府的保障积极性仍最高,地方政府和农民均消极应对;各保障主体的行为倾向和博弈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耕地资源安全保障政策的总体目标,而从法律上明确保障主体的权利、义务及其行为约束制度有助于规范我国耕地资源安全保障主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63.
社会经济和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导致耕地非农化压力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开展耕地非农化压力测算并揭示其时空格局演变,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4个方面构建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继而计算1990~2014年中国31省的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耕地非农化压力的时空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从空间格局分布来看,中国耕地非农化压力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地理梯度,总体上呈现从东到西依次递减的态势。(2)从时间变化趋势来看,不同地区各省份之间的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变化呈现多元化趋势。东部沿海地区,山东、浙江、江苏的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处于上升阶段,上海、福建的压力指数变化趋势逐渐趋稳,广东的压力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中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的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趋稳,陕西、湖北以及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省份的压力指数呈上升趋势。西部沿边3省(云南、西藏、新疆)的耕地非农化压力呈现了一致的下降趋势。(3)从时空格局结合来看,耕地非农化压力不同的省份其变化趋势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走向。在耕地非农化压力较大的地区,耕地非农化经历了从制度驱动向发展推动的阶段,经济增长的倒"U"型轨迹明显,经济增长与耕地非农化之间的关系逐渐脱钩。在耕地非农化压力居中或较小的地区,产业发展滞后,土地比较收益较低,耕地的社会保障作用、生态作用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较大,从而增加了部分省份的耕地非农化压力。  相似文献   
64.
杨锋  高松峰  袁春  袁涛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8(7):628-631,635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对矿业城市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以典型矿业城市——山西省朔州市为例,结合当地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年),以当地2005年(规划基期年)耕地和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为基础,分析其动态流向特征,最后根据自然气候、社会经济条件与耕地质量的一致性,将规划期内(至2020年)朔州市耕地划分为3个区域,分别探讨了各区域耕地利用、土壤改良和生态环境保护方向.  相似文献   
65.
本文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的方法,对南充市两县三区的城郊农村居民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当地城郊农村居民环境法律“知”的水平中等、个体差异较大,环境法律“行”的水平偏低,“知”与“行”之间存在脱节现象。这与当地城郊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和所处地域有关。为此,提出了从“知”和“行”上加强当地城郊农村居民的环境法律知识教育和环境维权意识教育的建议,这也是提高城郊农村居民环境法律意识的途径所在。  相似文献   
66.
安徽省耕地时空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安徽省各地、市50余年来的长序列统计资料,对安徽省耕地时空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应用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方法相结合,定量地诊断出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揭示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安徽省耕地数量变化的三大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徽省耕地保护的对策,并将研究结果应用GIS进行了空间表达,该成果对安徽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7.
在大城市郊区,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农民主要依靠土地来保障基本生活。因此,进行基于社会保障功能的耕地保有量的预测研究,对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北京市房山区为例,利用历年统计数据,从社会保障的角度上提出了耕地保有量测算方法,预测了耕地保有量,并将现状和上轮规划进行了比较。结论表明,北京市房山区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速度趋于缓和,数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8.
通过共存元素对土壤小麦系统Cd、Pb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发现:大田条件下共存元素以正对数模式与根系Cd、Pb密切相关,同种元素间相关程度最高;根系Cd、Pb积累主要取决于土壤环境Cd、Pb的含量,共存元素也产生一定的影响,认为要防止重金属通过食物链对人类的危害,就必须降低土壤环境中重金属的总量。  相似文献   
69.
根据《江苏统计年鉴 (1 999)》等相关资料 ,对江苏耕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在此基础上 ,对实现江苏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