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7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5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33篇 |
废物处理 | 1篇 |
环保管理 | 122篇 |
综合类 | 434篇 |
基础理论 | 42篇 |
污染及防治 | 45篇 |
评价与监测 | 13篇 |
社会与环境 | 62篇 |
灾害及防治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54篇 |
2013年 | 52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53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42篇 |
2006年 | 46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结合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经验,探讨通过优化工艺控制、科学合理的生产调度、强化设备管理、加强安全管理和成本管理控制等措施,来实现优化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从而有利于污水处理厂实现安全生产、稳定达标、高效运行。通过优化和强化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污水治理的环境效益,在国家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有利于污水处理厂进一步降低运行成本、开源节流,实现污水处理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2.
63.
针对连续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差、占地面积大、冬季效能低的问题,以提高人工湿地冬季低温运行效能、减小人工湿地占地面积为目标,在前期序批式深床人工湿地研究基础上,重点考察其冬季低温条件下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温度对序批式深床人工湿地效能影响显著,8~10℃下城镇污水进水COD、NH_4~+-N和TN质量浓度为261mg/L、60 mg/L和70 mg/L时,各自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6%、36.7%和40.2%,较20~25℃时分别下降9.8%、15.4%和10.6%;水温8-10℃时,2级序批式深床人工湿地系统COD、NH_4~+-N和TN去除率分别为95.1%、74.7%和78.7%,较单级系统的72.0%、38.9%和41.1%分别提高了23.1%、35.8%和37.6%。 相似文献
64.
65.
中国水源地保护与城镇发展矛盾较为突出。在现有水源保护区分级管理制度下,仅对排污口控制,不足以保障水源地安全。在污染物排放破坏水源地环境的表象下,水源地城镇的功能布局和建设方式是影响水源地安全的本质原因,而相关的管控措施十分缺乏。低冲击发展模式是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发展模式,它有利于保障水的健康循环,减轻水污染及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是从根本上保护水源地安全的规划途径之一。因此,水源地保护应在全流域视角下,采取低冲击发展模式对建设进行合理引导。 相似文献
66.
67.
68.
正6月26日,佛山水环境整治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前期工作并部署下一阶段任务。佛山市副市长许国在会上指出,全市各区必须拿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斗志,拿出更多有针对性的措施、更强有力的手段,围绕建、关、清、督、立五字方针,全力以赴大干水环境整治工作。 相似文献
69.
城镇污水处理厂是潜在的资源、能源、水工厂,如何最大程度地全面实现资源能源回收、水循环利用和环境友好,已经成为城镇污水处理的主导发展方向。为提高我国城镇污水资源化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系统推进城镇污水资源化能源化利用工作,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组织编制并于2023年7月发布了T/CUWA 70052—2023《城镇污水资源与能源回收利用技术规程》。该规程首次提出了我国城镇污水资源能源回收的技术路线、工艺参数和运行管理要点,可为处理技术或工艺选择、工程设计、运行优化等提供指导。该规程的实施,对于城镇污水处理系统转变为资源、能源与水工厂,促进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0.
浙西低山丘陵区城镇用地扩展研究——以桐庐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78-2002年6个时相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将谱间特征分析与监督分类相结合,提取了桐庐县城镇用地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分析桐庐县城镇用地扩展的规模和强度、城镇空间格局及空间形态的变化,揭示了浙西低山丘陵区城镇用地扩展的特征,并从自然、经济、交通、社会等方面研究了城镇用地扩展的驱动力。研究表明:①城镇用地扩展呈现出明显的3个阶段:1980年代低速扩展,1990年代加速扩展,1999年后高速扩展,1999年是城镇由低速扩展进入高速扩展的转折点;②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富春江、分水江为发展轴线的“T”字形城镇空间格局日益明显;③城镇用地扩展以“轴线式”和“跳跃式”两种模式为主,城镇空间形态趋于复杂;④经济发展是城镇用地扩展的主要推动力,地形、交通等因素影响着城镇的空间布局和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