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59篇
安全科学   5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359篇
基础理论   113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3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北京市怀柔区是首都会议、休闲旅游的重要基地,是北京的“生态涵养发展区”,更是北京郊区生态敏感地带。在该区域进行工程建设和施工作业期间易发生林地草地破坏,产生山体岩体破损、土壤破坏,发生水土流失,污染水体,影响城市大气、水环境,产生噪音,对城市生物量和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怀柔区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生态保育和地质环境进行分析,对环境影响的水土流失、声环境噪音的影响阈值进行了研究,认为目前国家相关水土流失阈值和声环境限值规范在生态敏感地区工程限值较小,企业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施工专项方案也较少体现,有必要建立专有的生态敏感区的阀值。  相似文献   
642.
皖江经济带耕地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及环境基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海  魏伟  宋阳  潘杨  黄健敏 《环境科学》2023,44(6):3531-3543
以皖江经济带耕地为研究区对象,采集了水稻和小麦及其根系土样品338组,测定了5种重金属含量(As、 Cd、 Cr、 Hg和Pb),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了土壤-农作物污染特征,进行摄入农作物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基于物种敏感分布模型(SSD)反演了区域耕地土壤环境基准值.结果表明,研究区水稻和小麦土壤受到不同程度重金属(As、 Cd、 Cr、 Hg和Pb)污染,其中Cd为水稻首要污染因子,超标率在13.33%,Cr为小麦的主要超标因子,超标率达11.32%;地累积指数显示水稻Cd污染比例达80.7%,小麦Cd污染率为35.85%.与土壤重金属高污染水平相反,仅有17.19%和7.55%的水稻和小麦中Cd超过国家食品安全限量标准,重金属Cd的累积能力为水稻>小麦.健康风险评价表明重金属对研究区成人和儿童具有较高的非致癌风险和不可接受的致癌风险,水稻摄入的致癌风险高于小麦,儿童的健康风险均高于成人.SSD反演得出研究区水稻田土壤的As、 Cd、 Cr、 Hg和Pb基准值HC5为6.24、 0.13、 258.27、 0.12和53.61m...  相似文献   
643.
为利用激光清洗技术清除石质文物表面污染物,在实验室进行了激光岩石损伤试验和表面污染物清除的干式清洗和湿式清洗试验,得到激光清洗云冈石窟砂岩的损伤阈值为73.5mJ,砂岩表面墨迹、烟熏、油漆、石灰污染物的干式清洗阈值分别为21mJ、20.5mJ、49.5mJ、32.5mJ,湿式清洗阈值分别为17.7mJ、20.5mJ、33.5mJ、32.5mJ;按照文物保护的安全性原则,提出利用激光清除污染物的有效能量范围;在此基础上,对山西大同云冈石窟西43窟墨迹和烟熏黑垢进行了现场激光清洗试验,结果表明激光能安全有效地去除文物表面墨迹和烟熏污染物。  相似文献   
644.
我国的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由于污染物对土壤生物产生的毒性效应与其生物有效态含量相关,以污染物总量为指标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已无法满足当前土壤管理的需求,亟需开展以生物有效性为基础的土壤环境质量基准的研究工作。目前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的研究较为深入,但是针对有机污染物的土壤生物有效性研究相对匮乏。本研究综述了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结构形态、吸附吸收和迁移转化,以及影响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从我国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现状、土壤类型分布情况,以及物种选择3个方面对基于生物有效性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基准的制定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根据国情制定适合本土特征的生态安全土壤质量标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45.
家用消毒剂大量用于日常生活中,进入水体环境后对水生生物产生潜在危害效应,目前尚缺乏保护水生生物安全的生态效应阈值。本研究以2种典型家用消毒剂(有效成分分别为对氯间二甲苯酚和次氯酸钠,前者命名为消毒剂A、后者为消毒剂B)为研究对象,开展其对8种不同营养级淡水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除底栖动物外,消毒剂B对藻类、溞类和鱼类的急性毒性均高于消毒剂A;我国本土种稀有鮈鲫对2种消毒剂的敏感性高于其他2种鱼类;2种消毒剂对藻类的毒性高低均为近头状伪蹄形藻斜生栅藻蛋白核小球藻;近头状伪蹄形藻对2种消毒剂最敏感。基于上述毒性数据构建了物种敏感分布(SSD)曲线,计算对保护95%的物种不受影响时所对应的污染物浓度(HC5),并结合评估因子法推导出2种消毒剂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值作为急性生态效应阈值,消毒剂A和消毒剂B的PNEC值分别为13.16 mg·L~(-1)(有效成分对氯间二甲苯酚PNEC值为0.33 mg·L~(-1))和0.71 mg·L~(-1)(有效成分次氯酸钠PNEC值为0.01 mg·L~(-1)),消毒剂A对淡水生物的PNEC比消毒剂B大了一个数量级,表明相较于消毒剂B,消毒剂A对水生态环境更为友好。本研究结果可为制订典型家用消毒剂的水质基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6.
碱性土壤锌镉比对小麦籽粒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方地区小麦镉(Cd)污染形势严峻.土壤锌(Zn)与Cd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但两者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区域调查及大田实验,探究了北方碱性小麦土壤锌镉比(Zn/Cd)与小麦籽粒Cd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壤Zn/Cd与小麦籽粒Cd含量显著负相关.施加硫酸锌(增Zn)及深翻耕措施(降Zn)均能显著提高土壤Zn/Cd,并降低小麦籽粒Cd含量.其中,增施100 mg·kg-1的Zn2+,可将土壤Zn/Cd增加61.2%,并使小麦籽粒Cd含量降低9.28%;将土壤0~30 cm及30~60 cm土层互换的深翻耕措施,可将土壤Zn/Cd增加45.8%,并使小麦籽粒Cd含量降低13.5%.综合区域调查及大田实验数据,发现当土壤Zn/Cd小于50时,小麦籽粒Cd含量全部超标且有98.4%的样品超标1倍以上;而当土壤Zn/Cd大于100时,小麦籽粒Cd含量超标风险显著降低至11.9%.该阈值的确定对于小麦Cd污染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47.
紫外辐射(UV-BC)对47种植物叶片的表观伤害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叶片实验法研究了模拟紫外辐射(UV-BC)胁迫对47种植物叶片伤斑面积、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叶片伤害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紫外辐射剂量[辐射强度(Tn)×辐射时间(d)]成正相关关系.实验确定了47种植物的紫外辐射伤害阈值,并根据叶片伤害值对植物抗紫外辐射能力进行了排序.  相似文献   
648.
模型的选择是物种敏感度分布拟合的关键。研究系统地介绍了物种敏感度分布法中常用的5种分布模型,即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逻辑斯谛分布、对数逻辑斯谛分布和伯尔三参数分布的内涵、特点与适用性。分析了模型之间的差异性。研究不仅提出了物种敏感度分布拟合中模型筛选与拟合优度检验的方法,并且使用5种模型分别拟合出镉的物种敏感分布曲线,进一步讨论了模型之间的差异与选择依据。最后,提出了物种敏感度分布拟合中模型选择的一些建议。研究结果可为物种敏感度分布法的应用与水质基准的推导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49.
系统研究中稻镉(Cd)富集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推导相应土壤风险阈值是安全利用Cd污染稻田的有效手段.以湖南攸县中稻田为例,在区域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正定矩阵因子法(PMF)明晰研究区土壤Cd污染来源.同时,结合Freundlich回归方程和Monte Carlo随机模拟方法,预测不同场景下稻米Cd超标风险并推导土壤Cd风险阈值.结果显示,大气沉降和灌溉用水是区域中稻田土壤Cd污染的主要来源.区域稻米Cd超标率为78.9%,土壤pH、无定形锰(Mnox)和土壤Zn是影响稻米Cd富集的关键因子,Freundlich回归方程对中稻Cd富集因子(BCF-Cd)的解释率为48.0%.区域中稻田土壤Cd风险阈值呈动态变化且随土壤pH和Mn含量升高而升高,在土壤酸化严重且Mn含量较低区域稻米Cd超标风险较高.综合考虑区域土壤因子动态变化,完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将有助于稻田Cd污染风险的有效管控.  相似文献   
650.
五峰集镇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复杂,特别在汛期降雨影响下滑坡地质灾害频发,因此开展五峰集镇滑坡空间预测评价和降雨阈值研究,不仅对研究区滑坡的防灾减灾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同时对基于降雨阈值的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也具备较好的参考价值。本文以降雨型滑坡多发的五峰集镇为例,利用地理探测器法准确选取研究区评价因子,综合层次分析模型与 BP 神经网络模型计算全区易发性指数,得到基于斜坡单元的滑坡易发性分区;同时,统计每个滑坡点的降雨历时及有效降雨强度,分析研究区滑坡的致灾雨型,绘制诱发鄂西山区滑坡灾害发生的临界降雨 I‐D 阈值曲线,得到设计工况下的时间概率;综合易发性分区和时间概率得到基于有效降雨阈值的鄂西山区五峰集镇滑坡危险性分区图。研究结果表明:五峰集镇滑坡高和极高易发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 27.12%,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大型河流两岸;五峰集镇滑坡发生 10%、50%、75%概率的阈值曲线分别为 I = 31.42 × D-0.786 94I = 68.11 × D-0.786 94I = 84.74 × D-0.786 94 ;五峰集镇滑坡高和极高危险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 19.33%,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及东南部河流两岸。本文所构建的五峰集镇滑坡危险性评价体系,以及适用于鄂西山区的基于降雨阈值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能够为山区地质灾害防控以及危险性评价研究的不断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