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98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23篇
综合类   336篇
基础理论   151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173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中国海洋经济区域系统的时空差异随着海洋经济迅速增长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采用莫兰指数、变异系数和Theil指数分析不同尺度的中国海洋经济时间和空间差异演化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差异显著年份区域海洋经济的综合实力水平进行评分.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综合分析发现我国区域海洋经济在经历了较大幅度的差异变动后有收敛趋势,空间依赖性逐渐增强,根据结论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2.
1995年以来辽宁沿海经济带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区域经济的总体差异在不断扩大,通过计算锡尔系数,1995—2010年该经济带发展的总体差异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市间差异、市县间差异是造成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县域经济差异也在不断的扩大。由于区位条件、经济基础和发展速度等诸多影响因素的不同,区域经济的空间格局形成了双核格局,双核与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较大,尤其是西部经济的发展比较滞后,这也是引起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经济总体差异扩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3.
定量分析区域人文驱动力对环境的影响,对认识我国区域环境压力及其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利用STIRPAT模型,以人口数量、富裕度为自变量,以能源消费总量为因变量,应用岭回归函数拟合得到环境压力模型.以研究结果为依据.利用Mapinfo7.0 软件分别绘制人口数量和富裕度对环境压力影响的空间差异图.结果显示,不同省份间人口数量和富裕度对环境压力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尽管各省份人口数量对环境压力都产生线性正效应影响,但影响强度有明显差异,最大者是最小者的8.079倍.富裕度对环境压力影响,有正效应或者负效应;有线性作用或者弹性作用.30个考察对象中,北京、上海、四川、新疆4个省市的富裕度二次项系数为负,这说明,在数据观测范围内以上4个省市的结果支持富裕度与环境压力间存在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观点;但这4个省市的环境压力并没有出现下降,这是由于各种人文驱动力影响的净效应决定了环境压力变化趋势.人口数量的增长对环境压力的上升存在较强正效应.因此,控制人口数量的速度对改善环境压力将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4.
Does copper reduce cadmium uptake by different rice genotype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 hydroponic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pper (Cu) on cadmium (Cd), calcium (Ca), iron (Fe), and zinc (Zn) uptake by several rice genotypes.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as a 2×2×4 factorial with four rice genotypes and two levels of Cu and Cd in nutrient solution. Plants were grown in a growth chamber with controlled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iomass of different rice genotypes (P 〈 0.001). The Cd and Cu concentration in the solution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biomass. The addition of Cu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d uptake by shoots and roots of rice (P 〈 0.001). The Cd concentration did no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Ca uptake by plants, whereas the Cu concentration did (P = 0.034).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Cd on Fe uptake by shoots and roots (P 〈 0.001, P = 0.003, respectively). Zn uptak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the addition of Cd and Cu increased in shoots. We concluded that Cu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Cd uptake.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05.
对纳氏试剂光度法进行了改进,水样取样量改为10ml,在不改变反映体系pH值的前提下,纳氏试剂的用量改为0.10ml.改进法的校准曲线相关数γ>0.999,最低检出限0.03mg/L,显色体系在90min内稳乏,RSD<5%,加标回收率为91.6%~104%.通过地下水、地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比对实验表明,改进法与标准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6.
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环境政策框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时期,国家在区域协调发展上的新亮点就是创新的提出了“主体功能区”概念,主导这一战略决策的实施需要配套各类专项政策。针对环境问题尝试在主体功能区划条件下设计区域差异化的环境政策,整个政策框架遵循区域差异、综合协调、可操控和环境优先四个原则分区域构建,各区环境政策都沿着政策定位、政府作为和重点政策三条思路充分拓展,对于各项环境政策在不同主体功能区实施的力度也进行了详细描述。本政策框架将为深入研究环境政策和启发其他配套政策的研究思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7.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可决定一个地区资源配置的空间分布和发展格局,探究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可为区域发展规划、发展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以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县域为评价单元,建立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值,将其划分为最高、较高、中等、较低和最低5个等级,进而运用多元变量回归分析探究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显著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该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总体趋势为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地形、区位及交通3者是造成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远离重庆主城区、海拔高、坡度大的山区,交通通达性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因而,要缩小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各县域协调发展,应首要解决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108.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猛增长,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的因素,是吸纳劳动力就业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一条新途径。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就业效应随着时间和地区的不同主要表现为就业创造效应和就业替代效应。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3-2010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对外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创造效应要大于替代效应。由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存在着区域非均衡性,使得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存在着差异,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创造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中部地区两种效应大体相当,二者相抵后表现出不确定效应。而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对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替代作用。因此,政府在制定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政策时,应该更为注重区域的分类和细化,引导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均衡发展,以改善区域就业结构。  相似文献   
109.
土地财政是当前政府管理中的热点问题,分地域研究土地财政差异情况,对于提出科学合理的转型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总结土地财政各项收入来源发展概况,考虑土地储备抵押融资为借债收入,故只以土地出让金与土地、房产税收计算1999-2010年全国31个省(市)土地财政收入总规模,同时考虑各省(市)年均土地财政收入规模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贡献率),找出土地财政情况地域差异的基本规律.进一步采用SPSS19.0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将全国31个省(市)土地财政情况划分为5种集群类型:土地财政发展期、较旺盛期、旺盛期、中期、后期.从土地财政收入规模与增长趋势及对地方财政总收入的贡献程度,分析各集群土地财政情况存在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考虑土地财政不可持续性及存在的诸多弊端,针对不同集群地域从国家层面制度改革、征收物业税、改变土地财政为动力源泉的城市化、发挥闲散土地的财政作用等4方面,提出土地财政转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0.
环渤海地区海洋资源丰富,地区经济的发展壮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概述了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现状,应用区域空间差异的定量分析方法与模型(标准方差、加权变差系数、集中化指数、最小方差法等)分析了环渤海四海市主要海洋产业的空间集聚与扩散程度,总结出它们发展海洋经济的民同,提出了促进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