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98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24篇
综合类   336篇
基础理论   151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173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31.
粮食安全、资源高效和环境友好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核心问题。湖北省作为长江中下游平原重要农业省份,亟需综合评估作物系统氮素利用及其环境影响。针对湖北省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经济作物(茶叶、水果、蔬菜),提出作物系统氮素利用效率及其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估框架,系统分析2020年湖北省作物生产过程中氮素利用状况及环境效应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在氮素利用方面,湖北省农作物施氮量、氮盈余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偏高,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利用率较低。湖北省施氮量比同年中国施氮量平均水平高43%;粮食作物氮素利用率为35.17%,而经济作物氮素利用率仅为9.99%,存在较大增效空间。在环境影响方面,经济作物氮盈余总量(43.36%)低于粮食作物(56.64%),其中水稻氮盈余总量(38.27%)最高;然而,粮食作物产生的温室气体在环境影响中占主导地位。从空间分布上看,湖北省施氮量呈现中部高、东西低的趋势。经济作物温室气体排放主要集中在鄂南和鄂北地区,粮食作物温室气体排放主要集中在鄂西和鄂东地区。经济作物氨气单位面积挥发量比粮食作物大,呈现南北高、东西低的分布格局。研究可为后续降低湖北省氮肥投...  相似文献   
132.
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的273个样本城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全国、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三个层次考察了样本城市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区位差异。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理论与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分析了资本、劳动力、土地三大投入要素和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等对城镇建设用地的影响,并在控制以上变量的条件下侧重考察了城市区位差异的影响。发现我国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区位差异明显,具有区位优势的城市土地效益平均高于缺乏区位优势的城市;沿海水陆口岸的区位优势十分显著,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相对较高,而内陆地区水陆口岸的区位优势有待发掘;航空口岸对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未发挥积极作用。分析结果表明,生产要素投入、科技水平、市场环境和城市发展阶段是影响土地效益的主要因素,但不同区位条件下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为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不同区位条件的城市着力点应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33.
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区域差异及其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在明晰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能源足量、可持续、合理供给;能源与水、土地、森林等资源配套能力;国家可持续能源政策与地区规划的融合,减缓环境资源的损耗;环境可持续性四个目标出发,构建了区域能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从定量的角度刻画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差异,解析影响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可持续能源政策与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制约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能源与森林、土地资源的配套能力是重要基础;能源供应能力是核心所在;从中国东、中、西部来看,西部地区是中国能源可持续性最强的地区,中部次之,东部能源可持续性最弱;从中国八大区域来看,能源可持续性沿海地区最弱,东北和长江中游地区次之,大西北、西南和黄河中游地区最强。本文作者最后认为多元化发展,提升能源供应能力;建立健全环境税收制度,增强环境可持续性;因地制宜,是促进中国区域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4.
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但各区域旅游资源开发起步时间各异,省内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间的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节点分析,对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进行了测度分析,并对测算和分析结果进行了剖析与阐释。在此基础上提出安徽省旅游经济整合发展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以及进行旅游空间整合、旅游交通整合、旅游产品整合、旅游市场整合、借助新整合动力的区域旅游发展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35.
改革开放以来,陕北地区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矿产资源的开发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近几年来,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逐渐扩大,已成为制约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选取了人均GDP、地均GDP、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化水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7项指标,采用ArcGIS的IDW法模拟和分析了陕北地区经济空间格局,再采用量图分析法将陕北地区25个县级行政区分为先进、中等和落后3种类型,从县域的角度进一步分析经济水平的空间差异,最后对缩小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和实现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6.
本文在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AHM权重和熵值权重相结合的方法及协调发展度测度模型,对1996-2010年我国东中西部11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近10余年来,我国东中西部11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均在不断提高,2010年11省区均已进入协调发展状态,但总体上仍处在较低水平;②我国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十分显著,但差异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差异不明显;③旅游经济综合效益与生态环境综合效益对比分析显示,我国东部省市多为生态环境滞后型区域,而中西部省区多为旅游经济滞后型区域。  相似文献   
137.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以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陆渡镇及浏河镇为例,从镇域尺度探讨农村居民点演变驱动机理及其空间差异。结果显示:(1)两镇农村居民点减少的一般因素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居民点面积均具有正向作用,到城镇的距离具有负向作用,3者作用大小具有区域差异,农村工业发展及到公路的距离对不同地区作用方向不同;而粮食产量仅对陆渡镇有负向作用;(2)两镇农村居民点增加的一般因素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发展均具有正向作用,而到公路的距离、基本农田则具有负向作用,4者作用方向及程度排序一致;而除一般因素及到城镇的距离外的其他因素均为特殊因素。研究表明,农村居民点变化驱动力及其作用程度与方向具有区域差异性;为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应把握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点演变驱动力机理的空间差异,制定差别化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8.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差异变动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创新能力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实力的关键,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各省市越来越注重区域创新能力的建设。区域创新能力作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差异在不断变化,差异可能扩大也可能缩小,区域创新能力的差异性及随时间的波动性对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衡量区域创新能力,运用Theil系数模型测算了1990-2008年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的区域差异变动情况。结果发现:发明专利申请量区域差异变动呈现S型曲线;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区域差异变动呈现近似倒U型曲线;区间差异和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在总差异中占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缩小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9.
中国省际能源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省际能源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要进一步促进能源综合利用,需要在区域层面对能源效率差异形成的因素作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以寻求更加合理有效的促进宏观能源效率改进的理论与方法.本文基于2007年的截面数据,运用能很好地消除各因素间多重共线性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选取了14个变量来代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对外开放程度、投资水平、政府影响力、制度因素、能源价格和地理因素这10个因素,分析了各因素对能源效率地区差异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中外商投资比重、工业增加值中高耗能产业比重以及煤炭消费比重的差异是造成能源效率地区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这说明投资水平、工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是造成能源效率地区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要在短期内缩小地区间的能源效率差距,必须严格限制某些地区高耗能行业的过快发展,加强高耗能行业的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提升煤炭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0.
曹威威  李悦铮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1):990-992,1002
以浙江省滨海城市为例,以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为主要指标,采用变异系数、地理集中度指数和标准偏度系数定量分析入境旅游目的地在空间上的差异及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从资源禀赋、区位和目的地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差异分析,提出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