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65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295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98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31.
高氨氮对具有回流的PN-ANAMMOX串联工艺的脱氮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李祥  崔剑虹  袁砚  黄勇  袁怡  刘忻 《环境科学》2015,36(10):3749-3755
采用具有气升回流的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串联工艺研究了进水氨氮浓度对其氮素转化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恒定氮容积负荷2.8 kg·(m3·d)-1的条件下,当进水氨氮浓度上升到700 mg·L-1时,好氧区和厌氧区的p H值波动很小,FA浓度分别维持在5 mg·L-1、10 mg·L-1左右,未对功能微生物产生抑制.好氧区的亚硝酸盐生成速率稳定在1.5kg·(m3·d)-1,厌氧区的氮去除速率稳定在31.49 kg·(m3·d)-1,联合工艺的总氮去除速率稳定在1.67 kg·(m3·d)-1.当进水氨氮浓度上升到900 mg·L-1时,各区域FA和FNA浓度才出现上升,联合工艺的总氮去除速率稳定在1.52 kg·(m3·d)-1.厌氧区出现亚硝酸盐的积累,厌氧氨氧化细菌的活性未出现明显的抑制现象.说明在联合工艺运行过程中,回流可有效地缓解各区域p H值的大幅波动,同时稀释了高氨氮浓度所形成的FA对功能微生物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32.
研究了厌氧反硝化产甲烷体系中,典型含氮杂环化合物喹啉、吲哚作为共基质碳源,厌氧生物对二者的降解特性,及群落分析.结果表明:在共基质条件下,喹啉的存在对吲哚的生物降解有抑制作用,且抑制随喹啉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吲哚的存在对喹啉的生物降解有促进作用,但吲哚浓度过高(150mg/L)抑制了喹啉的降解;喹啉、吲哚共基质时,二者的降解都遵循零级反应动力学;通过GC-MS分析,喹啉的主要中间代谢产物分别为2(1H)喹诺酮与8-羟基-2(1H)喹诺酮;吲哚的主要代谢产物为2-吲哚酮与靛红;通过高通量测序对共基质体系的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发现厌氧功能菌群得到富集,细菌菌门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菌纲以Gammaproteobacteria和Betaproteobacteria为主,菌属以Acinetobacter,Candidimonas,Azospira,和Desulfomicrobium为主.  相似文献   
433.
绿色屋顶基质层截流减污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绿色屋顶作为"第五立面",有效地缓解了城市面源污染、排水系统的压力及屋顶的热负荷,其基质层不仅为植物提供生长营养,又起着调控径流水质、水量的作用。基质材料、厚度、屋顶坡度、降雨强度、季节、植被等因素都能够影响绿色屋顶的截流减污效应。而绿色屋顶基质层对其滞蓄、净化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简单介绍了应用较广泛的绿色屋顶基质材料及其优缺点,并根据绿色屋顶基质层截流减污效应的机制,详细分析了绿色屋顶基质材料类型、材料配比、保水剂添加及基质厚度对截流效应的影响,并探讨了绿色屋顶基质层对雨水径流水质TN、NH+4-N、TP、COD的净化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434.
基于污泥资源化利用的粗放型绿色屋顶生长基质的组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沈庆然  李田  曹熠  潘舆 《环境科学》2017,38(7):2953-2960
构建了8个不同基质组成的粗放型绿色屋顶小试装置,通过累积650 mm模拟降雨实验,研究厌氧稳定污泥应用于粗放型绿色屋顶生长基质时的合理组成,考察使用过程中装置出水水质情况与基质自身营养物质含量变化情况,结合厌氧稳定污泥资源化利用时带来的N、P淋出问题,讨论不同改良材料的效果.结果表明:厌氧稳定污泥能够显著增加植物量,实验期间植物平均增重808%;厌氧稳定污泥会造成TP的大量淋失,给水厂污泥能够有效控制TP淋失并且不会影响植物对P的吸收,实验期间给水厂污泥累计减少TP淋出质量68.66%,且稳定后出水TP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厌氧稳定污泥会造成TN的严重淋失,淋失TN的主要形态是NO_3~--N,稻壳炭能够减少NO_3~--N的淋失,累计减少NO_3~--N淋出质量28.86%,增加稻壳炭用量,有助于控制NO_3~--N淋出;淋出液中SS和COD能够迅速下降并稳定,稳定后COD含量约为30 mg·L~(-1),优于地表水Ⅴ类标准;在以中小降雨为主的实际降雨条件下,基质中厌氧稳定污泥所含营养物质的保留时间能超过1 a,可以满足植物较长时间的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435.
利用序批式反应器中长期驯化好的以亚硝酸盐为主要基质的纯种污泥,做锥形瓶实验,分别研究pH和碳氮比对亚硝酸型反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硝酸型反硝化适宜的pH范围在7.7~8.6,最佳pH值在8.2左右;碳氮比(C/N)大于1.94,可实现连续稳定的脱氮效果,起始亚硝氮比基质降解速率随C/N的增加而增加,大于3.11速率几乎不再增加,通过动力学分析,得出该实验条件下C/N的饱和常数Ks为9.36。  相似文献   
436.
文章阐述了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人工湿地对有机物、氮、磷等的去除效率,分析了影响人工湿地处理效率的因素.表明人工湿地的类型、湿地植物种类、基质类型、湿地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温度、水力停留时间、水力负荷、湿地的运行管理等都会影响人工湿地的处理效率.根据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37.
构建湿地基质微生物与净化效果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平皿计数法和其他传统方法,研究了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基质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变化以及它们与污水净化效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基质中的微生物数量也不相同;构建湿地净化污水的过程中,下行流池发挥了主要作用;构建湿地基质中微生物数量与污水中的KN以及CODCr的去除率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微生物的活动是它们去除的主要途径;构建湿地基质中的微生物数量与TSS以及TP的去除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说明TSS和TP的去除有其他途径.本研究为进一步利用构建湿地处理污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38.
广州市污泥垃圾农用资源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把污泥和垃圾配成有机复肥及培养土基质,对稻、生菜进行肥效试验及重金属含量检测。结果表明,若措施得当,污泥垃圾有较高的增产效果而重金属不致超标。并讨论了影响作物重金属含量的因素并就污泥垃圾作农用资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39.
基质是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处理效果.本文研究了由沸石、页岩陶粒和碎石3种不同基质构建的潜流式人工湿地对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设计水力停留时间3 d,连续进出水情况下,碎石单元对磷的去除效果最好,页岩陶粒单元次之,沸石单元效果最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60%和35%.在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运行初期观察到磷释放现象,沸石单元最为明显.进水磷浓度较低时,磷的去除率随浓度升高而升高,当正磷、总磷浓度分别升高到2.4~2.5和3.1~3.3 mg/L时,正磷、总磷的去除率开始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440.
机油高效降解菌群筛选及降解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多处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经过初步筛选、混合驯化得到以机油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代谢的混合菌群.利用此混合菌群进行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该菌群对高浓度机油废水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初始含机油约2.0 g/L的人工废水.接种量为0.1%(菌体湿重/培养液体积),经过7 d的降解,机油可降至403 mg/L,降解率达81.4%;对不同浓度机油废水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在静态实验条件下,机油质量浓度在不高于1 000 mg/L(含1 075 mg/L),混合菌群在降解过程中能自行从降解产酸的不良环境中恢复,机油质量浓度在2 000 mg/L以上,初期产酸较多,pH下降幅度较大,在7 d的周期内,废水pH无法恢复,说明在降解后期仍有大量有机酸积累而未被彻底降解;与葡萄糖共基质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经过7 d的降解.不超过150 mg/L,的葡萄糖与1 000 mg/L机油组成的共基质体系中,机油降解基本不受葡萄糖加入的影响,但可加强早期的降解速率.而葡萄糖高于150 mg/L时,则会对混合菌群的除油率产生抑制,抑制程度随着葡萄糖浓度的提高而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